榜单中的东莞:青春之城、活力之城魅力互见
东莞+ 2022-06-01 18:27:14

东莞,青春之城、活力之城的魅力在全国各大榜单中互见!

6月1日,第一财经旗下城市数据研究项目新一线城市研究所在上海发布了《2022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东莞在新一线城市中排名全国第11位。其中,在“城市人活跃度”细分榜单上,位居第4位,仅次于杭州、成都、重庆。

去年以来,东莞在人口吸引力、净流入人口、人口结构等多个维度的榜单中排名靠前。青春之城、活力之城的魅力在榜单中闪耀。

频繁登上全国榜单的背后,是东莞“海纳百川、厚德务实”的城市精神的具体体现,是“双万”新起点,东莞全力推进共建共治共享,努力实现千万人口与城市深度融合、共生共荣的生动注脚。

榜单中的东莞

6月1日,第一财经旗下城市数据研究项目新一线城市研究所在上海发布了《2022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东莞排名全国第11位,和去年持平。其中,东莞在四大维度之一的“城市人活跃度”榜单上,在新一线城市中排名第4位,仅次于杭州、成都、重庆。

“城市人活跃度”榜单囊括了多项互联网用户行为数据,消费活跃度、社交活跃度和夜间活跃度3个指标构成了城市人活跃度。其中,消费活跃度指数包括外卖、网购、海淘三个活跃度情况;社交活跃度指数包括腾讯社交活跃度、淘宝直播互动指数、抖音短视频互动指数,夜间活跃度指数包括酒吧数量、夜间灯光强度、夜场电影活跃度等。

这是活力之城东莞的最佳体现。有活力,更有吸引力!

今年3月,百度地图发布的《2021年度中国城市活力研究报告》(下称《报告》),在人口吸引力排名前十的城市中,东莞力压苏州、成都、杭州等大城市,排名全国第五。

人口吸引力是衡量一座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报告》基于城市新流入常住人口和全国所有城市新流入常住人口均值,将全国城市的人口吸引力进行指数化计算。

从2021年度中国城市的人口吸引力排行来看,在全国人口吸引力城市Top300中,广州、深圳成2021年最吸引人口城市,深圳蝉联榜首,广州位列第二,东莞位列第五。

强大吸引力之下,人口净流入的排名自然升高。

2021年12月16日,《第一财经》发布最新报告报告显示,最新十大人口净流入城市排名中,东莞排名全国第五,仅在北上广深一线城市之后。

人口核查的数据再度证明东莞这个新一线城市的人口架构——年轻人居多,青春活力,名副其实的青春之城。

去年9月,由国家统计局提供的《经济社会发展统计图表: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超大、特大城市人口基本情况》中,东莞15-59岁人口占比为81.41%,也成为所有上榜超大、特大城市人口结构最年轻的城市。

在东莞这座城市,年轻人怎么生活?

《中国潮经济·2021网红城市百强榜》告诉我们,在“潮生活指数”一项上,东莞表现出了城市消费竞争力:这项根据奶茶咖啡酒吧、电影院演出馆运动馆、博物馆书店、潮玩店剧本杀门店人均密集度及潮流商品电商活跃度来度量各城市的细项中,东莞排名第25,其中茶饮店每百万人拥有量全国排名第五。对于奶茶深沉的爱,是东莞“潮生活指数”排名如此靠前的主要原因。

从人口活跃度,到人口吸引力,再到净流入人口,最后到人口结构,东莞,青春之城、活力之城的魅力在榜单中闪耀光芒。

东莞为什么如此受到年轻人青睐?

为何年轻人爱来东莞?

这是因为,东莞是一个愿意与年轻人相互成就的城市。根据智联招聘发布的《2022年春招市场行情周报》显示,东莞今年春节后第三周平均招聘薪酬为9857元/月,位居全国第十,高于佛山、厦门、无锡。根据猎聘公布的“2022智能制造中高端人才就业大数据报告”显示,东莞智能制造领域新发职位平均年薪达18万元,入围全国Top20,领先宁波、重庆。

也就是说,只要你有一技之长,在东莞不仅可以谋生,还可拥有一份不错的收入;甚至只要你稍加努力,在东莞发家致富机会还是挺多的——截至目前,东莞市场主体已经突破150万户,居全省地级市第一。也就是平均每7个东莞人里就有一人是老板。在这片活跃的创业热土上,机遇遍地,只要肯奋斗,就有机会出人头地。

在东莞这座城市,你身边的朋友都是年轻人,有共同的圈子。近日,东莞启动了“火柴盒”城市艺术Time活动,将从4月下旬持续到12月,在全市铺开、全年开展,用时尚音符打造潮流之都,感受东莞这座常住人口平均年龄只有34岁的“青春之城”的音乐热情。

为何年轻人爱来东莞?这是因为,东莞是一个愿意主动服务帮助年轻人的城市。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孔雀东南飞,百万民工下东莞”到2007年用“新莞人”称呼外来群体,从2010年在广东省率先推出积分入户到全力打造“技能人才之都”升级版,东莞用包容让无数人梦想成真、人生出彩。

据悉,东莞将以新时代人才强市建设为抓手,加快打造大湾区人才集聚新高地,实施新一轮“十百千万百万”人才工程,为人才施展才华提供广阔舞台,营造浓厚尊才爱才氛围。

力争三年内面向全球招揽引进10个战略科学家团队,引育400名博士专业人才、1000名领军人才、6万名硕士以上创新人才和50万名本科学历人才,五年内争取本土院士实现零的突破。实施“技能人才之都”建设2.0版,扎实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三年推动100万名劳动者提升学历能力素质,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五年内预计人才总量达到383万人、占比达到35%。

文字:资深记者 张华桥 图片:郑志波 陈栋 程永强 编辑:张东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