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长新!“十四五”东莞生态环境保护这么干
i东莞 2022-05-06 21:07:32

“十四五”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东莞如何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近日,东莞公布《东莞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全面开启美丽东莞建设新征程,到2025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到2030年生态环境全面改善,到2035年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基本实现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长新的美丽东莞。

全力打造具有湾区都市风貌的美丽东莞

“十四五”时期,东莞处于“三区”叠加的战略机遇期,加快转型发展的重要窗口期。《东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展望2035年,城市品质内涵实现根本提升,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广泛形成,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建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东莞”。

《规划》是锚定2035年远景目标,围绕广东新发展阶段总定位总目标,综合考虑东莞发展形势和条件而制定。

东莞将以“减污降碳为总抓手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向更高水平迈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城市”为总目标。聚焦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发展定位,全面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保障生态、生物和人居环境安全。围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强化减污降碳协同控制,巩固提升攻坚成果,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其中,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持久战,统筹山水林田湖海草系统治理,推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着力构建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全力打造具有湾区都市风貌的美丽东莞。到2025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到2030年生态环境全面改善;到2035年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基本实现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长新的美丽东莞。

到2025年,城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具体以省下达指标为准),臭氧平均浓度低于160微克/立方米。全面消除地表水劣Ⅴ类水体、农村和城市黑臭水体;重要水功能区达标率达到88%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稳定达到100%。

PM2.5年均浓度、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近岸海域国控点无机氮浓度年平均值、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幅、主要污染物重点工程减排量、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及森林覆盖率达到省下达的目标。工业危险废物利用处置率达到99%以上,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置率保持100%;基本建成1个“美丽海湾”,城市生态环境不断优化。

明确东莞生态环境保护六大重点任务

规划提出了“十四五”期间东莞生态环境保护的六大重点任务。

绿色低碳发展——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落实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强化资源环境布局调控,积极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推进绿色循环生产,突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城市绿色发展的作用,构建生态经济体系,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推进绿色科技研发与成果应用,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区域绿色发展新格局。到2025年,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8%以上。加强水资源循环利用,到2025年,万元GDP用水量五年累计下降10%。

碳达峰碳中和——协调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碳排放率先达峰。围绕“碳达峰碳中和”战略部署,开展碳排放达峰行动,强化产业、能源、交通结构调整优化,加强应对气候变化与污染减排协同治理,健全碳数据管理机制,增强应对和适应气候变化能力,以低碳创建推动重大科技创新和工程示范,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积极落实广东省制定的达峰目标与减排任务,开展东莞市碳排放峰值预测、达峰时间表和路线研究

提升环境质量——深化污染防治,提升环境质量。聚焦臭氧和细颗粒物污染协同防控,强化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协同控制,持续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攻坚。以“无废城市”建设为引领,围绕固体废物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安全处理处置和环境风险管控,构建固体废物全过程管理体系。以乡村生态振兴为抓手,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村。到2023年年底,城市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100%,农村地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50%以上。到2025年年底,全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城乡一体化系统,农村地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100%。

维护生态安全——优化生态格局,维护生态安全。强化系统观念,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海草系统治理,推动实施重大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建立完善的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监管体系,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打造“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水草丰美、白鹭成群”的东莞碧道,形成“自然生态核心+山水生态廊道+绿色生态基质”的复合生态空间结构。让市民出门见绿,建设与自然人文资源保护相协调、与城市空间结构相适应、与城市产业发展相契合、与宜居生活相统一的绿地系统。

守牢环境安全底线——强化风险防控,守牢环境安全底线。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牢固树立环境风险防控底线思维,加强危险废物利用处置,完善生态环境风险防控管理体系,提高海洋风险防范能力及应急体系建设,保障生态环境与健康。2023年危险废物资源化利用率提高至60%,2025年危险废物资源化利用率提高至61.50%,减轻危险废物末端处置压力。探索开展废酸、废树脂粉等危险废物“点对点”定向利用的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豁免管理试点。

健全环境治理体系——深化改革创新,健全环境治理体系。实施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全面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统筹协调机制,创新治理手段,健全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赋能生态环境保护,全方位推进基础能力建设,提升环境监管力度,健全企业责任体系,发挥市场机制,为生态环境保护统一监督管理提供有力支撑和有效手段。坚持全民行动,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推进生态文明全民参与,为实现美丽东莞提供制度保障。

文字:记者 周桂清 图片:记者 郑志波 编辑:符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