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树道德模范、‘莞版’文明实践经验、‘东莞义警’队伍助力平安东莞建设……2021年,东莞精神文明建设领域创建活动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创建精品项目不断涌现。为集中展示去年我市精神文明建设成果,进一步推动千万人口与城市深度融合、共生共荣,实现全市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日前,东莞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对2021年度全市重要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进行盘点,梳理出了2021年东莞市精神文明建设十件大事候选项目15项,2021年东莞市园区、镇(街道)精神文明建设十大亮点候选项目16项,诚邀您参与评选。感谢您对东莞精神文明建设的关注和支持!
投票点赞说明
本次投票采用微信投票的方式,请先关注“文明东莞”微信公众号。
本次评选分为2021年东莞市精神文明建设十件大事评选和2021年东莞市园区、镇(街道)精神文明建设十大亮点评选,请从中各自勾选10个您心目中的大事/亮点,然后按“投票”,多选或少选均为无效票。
投票时间从2022年3月30日到4月5日截止,最终将结合评委、专家等各方意见,评选出2021年东莞市精神文明建设十件大事和2021年东莞市园区、镇(街道)精神文明建设十大亮点。
2021年东莞市精神文明建设十件大事候选项目
(15个)
1.文明汇力量 齐心“战”疫情
2021年“12.13”东莞本土疫情发生后,市文明办立即组织开展全方位、立体式的社会宣传和社会动员,汇聚文明力量,引导全民齐心“战”疫情。在中心区地标建筑推出“疫情防控”主题亮灯宣传,让“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等口号响彻全城,发布《“小手拉大手、同心齐抗疫”倡议书》,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组织招募一大批志愿者参与支援“抗疫”,联合推出《我们撑你》《有我有你》《好好的》等原创抗疫MV,提振全市上下团结一心、共同战疫的精气神。组织开展“全民戴口罩”文明行动,下发《关于落实“全民戴口罩”文明行动部门职责的工作方案》,组织公职人员示范带动、行业主管落实职责、公共场所志愿劝导、多种渠道广泛宣传,指导协调各级各类媒体密集创作推出“科学防疫小课堂”短视频、“全民戴口罩,防护要做好”九宫格海报、“手绘口罩女孩”图文等逾百个融媒产品,积极打造“口罩文明”,大幅提升广大市民的科学防护意识和行动自觉。
2.“网信科普局”助力科学抗疫
“网信科普局”实现防疫宣传引导及时高效能直达。一是新冠疫情以来,精心策划制作了防疫抗疫系列宣传科普短视频27条、宣传海报61张,累计播放量(阅读量)超2亿次。二是于2021年6月联合发起成立“东莞市网络辟谣联盟”,当年发布相关辟谣信息5条,相关阅读量超百万次,并获评“2021广东十佳网络公益团队”。此外“网信科普局”积极运用网络技术开展便民服务。2021年6月东莞开展大规模核酸检测工作,为给市民群众合理安排检测,避免检测点过度拥挤,市委网信办统筹收集全市各园区镇街近1000个采集点信息,协调会同移动公司开发“核酸采集点人流量分布查询”功能页面,提供各检测点实时人流量情况,检测首日该查询页面浏览量即达462万,为东莞核酸检测工作保驾护航。
3. 东莞输出文明实践“莞版”经验
2021年9月,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推进会在长安举办,通过认真总结推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经验,全方位、多角度宣传推介新进展新成效,向全省各地的参会人员充分展示东莞的良好形象和“莞版”文明实践新模式新路子,进一步推动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点)建设提质增效。截至2021年底,全市共建成镇街(园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33个、村(社区)文明实践站319个、文明实践点1000多个,组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2900多支。
4.选道德模范 树身边榜样
2021年,市文明办组织开展第八届东莞市道德模范评选,从全市各镇街、名单位推荐参评的118名候选人中,评选出“东莞市道德模范”及提名奖各10名,举行了“道德之光•照亮奋进东莞——第八届东莞市道德模范发布仪式”,拍摄制作了东莞“每个人都是一束光”“好少年学榜样”专题宣传片,并联合教育局、团市委在全市各镇街(园区)、各村(社区)及各中小学深入开展“讲道德、学模范、当先锋”主题宣传教育活动。
5.“东莞义警”队伍助力平安东莞建设
2021年以来,东莞市公安局紧紧围绕中央、省关于平安创建的部署和要求,立足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将深化群防群治作为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重要举措,组建了26.9万“东莞义警”队伍。按照“边组建、边运作、边完善”的工作理念,不断健全完善管理运作机制,明确职能定位、建立培训体系等,将“东莞义警”队伍组建与公安重点工作相结合,不断提升社会治安防控效能。3300支“先莞队”2.84万名义警融入“1、3、5”分钟处置反应圈,不断提升应急响应能力;1830间校园1.3万义警组建应急处突单元,与4.2万名家长义警共同守护校园及周边安全;5.1万楼栋长义警布建983个召集点,有效促进出租屋及周边治安防控;广大义警积极投入春节、两会、中高考、防疫等安保工作,不断深化社会治安基础防控。东莞义警,已然成为群防群治的“践行者”、平安东莞建设的 “生力军”、守护和谐东莞的“城市英雄”,为护航东莞千万人口与城市深度融合、共生共荣大格局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根基力量。
6.“最美天使志愿者服务队”爱撒遥远边疆
2021年8月19日,东莞市“最美医生”“最美护士”发布仪式在玉兰大剧院举办,截至当日,东莞共诞生了120名“最美医护”。以他们为主要成员的东莞市“最美天使志愿者服务队”坚持发扬“最美精神”,2021年底远赴云南昭通开启了义诊帮扶等系列行动,引发媒体的高度关注。这并不是他们的第一次边疆之行,六年来,这支志愿服务队坚持将志愿者服务与“三下乡”相结合,每年定期开展“3+N”基层志愿服务,打造了一批脱贫攻坚“样板工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团队,一批精准扶贫“爱心项目”。2021年,东莞市“最美天使志愿者服务队”被中宣部评为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优秀团队。
7.东莞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2021年,东莞市垃圾分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自2020年第二季度始,东莞在省住建厅组织开展的全省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评估中名列前茅,五个季度排名珠三角地级市第一。东莞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亮点纷呈:一是示范引领带动城乡推进,全市创建79个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社区及566个示范小区,结合“千点示范工程”,打造1400个垃圾分类示范点,有序推进垃圾分类落地;二是对标省考要求完善全程分类体系建设,建成1047个可回收物便民交售点、520个有害垃圾收集箱房;三是创新宣传推动理念落地,市、镇两级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五大赛”、培训活动,参加报名人数达14300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和宣传效果,全方位、立体式持续引导市民关注参与生活垃圾分类。
8. “信用依法奖惩信息管理系统应用”发挥实际效能
2021年1月15日,东莞市发展和改革局根据国家和省的工作部署,组织市镇两级政府机关对全市的依法惩戒措施等信用约束措施进行清理,共协助各单位修订或废止40多份相关政策文件,并通过东莞市信用依法奖惩信息管理系统梳理确认各类奖惩措施,汇总国家下发和东莞本地产生的“奖惩对象名单”数据1016.1万条,清洗出奖惩对象合计468.9万个社会法人、10.2万个自然人。经过各有关单位的推广落实,目前在获得贷款、守合同重信用、政府采购、工程项目招投标、政府专项资金支持等领域共实现奖惩对象查询141.7万次,累计有300多家企业因失信行为最终被淘汰。
9.建设“工会爱心驿站” 彰显东莞城市温度
为体现对环卫工人、快递员、送餐员、网约车司机、协辅警等户外劳动者的关怀,体现东莞的城市温度,市总工会以“工会爱心驿站”建设为抓手,通过站、点结合,实施“6+N”建设标准,采取自主建设、合作共建、爱心(单位)人士筹建三种形式,在银行、商场、社区等场所设立驿站并保障日常管理。出台具体建设标准,突出细节关爱,统一配备空调、电视、饮水机、微波炉、应急药箱等设施设备并设如厕场所,提供一站式服务,使驿站成为休息室、宣传站、连心桥,成为展示东莞城市文明和人文关怀的一道亮丽风景。2021年,全市新增最美驿站4家,大朗等5家被评为“省级职工服务示范点”。全市已成立省级“工会爱心驿站”58家,市级34家,服务快递小哥、环卫工人、建筑工人等130万人次。
10. 玉兰花开•巾帼家美积分超市成为“国”字号品牌
玉兰花开•巾帼家美积分超市以“绿色生活,我家更美”为主题,将家庭文明建设与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共融,通过“资源联享、品牌联创”方式,因地制宜创新联合市委组织部、市文明办、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在各镇街(园区)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点)、省级“妇女之家”示范点,以“玉兰花开”为统一标识,创新搭建“积分超市”。目前全市已建成玉兰花开•巾帼家美积分超市113间,该经验案例获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全国妇联联合遴选为7个典型案例之一,成为全省唯一,向全国推广;获得第九届广东省市直机关“先锋杯”工作创新大赛,创新创效类三等奖。
11.婚俗改革实验区试点提升社会文明
2021年4月,东莞被列入全省婚俗改革实验区,在全市启动开展为期三年的以开展婚姻家庭辅导服务、倡导简约适度婚俗礼仪、培育文明向上婚俗文化、深化家庭家风家教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婚姻改革实验区工作。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市民政局通过深入推行“线上+线下”辅导服务,在特殊节日举办“缘定七夕‘疫’然爱你”、“奋斗路上觅真情 执手相伴奔金婚”——爱在党旗下纪念婚礼”等集体婚礼活动,加强婚姻法制、文化宣传等,有效维护和促进良好的婚姻家庭关系,弘扬文明向上的婚俗文化,促进移风易俗、婚事新办。
12.市直机关青年党员领读计划暨红色故事大赛人气高
市直机关青年党员领读计划暨红色故事大赛由东莞市直机关工委、南方日报东莞新闻部主办。大赛分为线上“红色故事我来讲”征集展播活动和线下“红色故事大赛”青年交流分享会,面向各直管党组织40岁以下青年党员开展。自2021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启动以来,大赛共收到60个市直机关上报的180多部作品。2021年6月30日,主办方精选出100部优秀作品,进行线上集中展播点赞,庆祝建党100周年。活动的阅读点赞人次超过306万,反响非常热烈。
13. 东莞大学生志愿者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2021年,团市委以志愿服务助力乡村振兴为主线,联合市文明办、市教育局、市农业农村局印发实施《东莞市大学生志愿服务乡村振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围绕“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大重点领域,引导大学生志愿者为东莞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增强青年大学生爱莞、爱乡情感,自2021年5月以来,项目推动东莞理工学院等八所高校与村(社区)结对开展志愿服务,进行乡情调研、政策宣讲、村容美化、生态环保、敬老爱幼等,暑期与贵州铜仁搭建志愿服务“云平台”,共享志愿服务资源,开展直播带货、爱心义诊等志愿活动。该项目获2021年广东乡村青少年健康成长“两帮两促”行动地方特色项目“优秀项目策划奖”,受到“南方+”“i东莞”和东莞广播电视台专题报道。
14.无障碍环境建设五年行动方案出台 实施“七大”行动
市残联联合深圳大学深入14个镇街(园区)公共场所开展专题调研、残疾人家庭深度访谈,完成南城市民花园和樟木头政务服务中心无障碍设施改造,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残疾人和老年人提供便利,让残疾人共享社会发展成果。2021年12月30日,市政府印发《东莞市无障碍环境建设五年行动方案》,将实施“七大”具体行动暨无障碍顶层设计行动、无障碍文化培育行动。无障碍重点项目创建行动、出行无障碍行动、生活无障碍行动、信息交流无障碍行动、无障碍督导行动,将为全市10.63万名残疾人及老年人、孕妇儿童等群体的出行、工作、生活提供便利。
15.“同饮一江水”歌唱大赛深受群众喜爱
“同饮一江水”广东劳动者歌唱大赛创办于2006年,至今已成功举办了16届,累计1200多场次活动输送到基层,受惠群众超过1000万人次。2021年度总决赛当晚,比赛通过国家公共文化云、广东省文化馆、南方+等众多知名APP平台进行直播,吸引近1203万群众在线观看。大赛从最初塘厦镇专门服务农民工的文化品牌活动,发展成为如今覆盖全省的大型歌唱比赛。这项以在广场举办为特色的活动在参赛对象、赛制策划、赛区设置、运作方法、筹资渠道和表演模式等方面进行大胆创新,发掘培育了优秀平民歌手,得到了国家文化部和省、市领导以及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先后荣获“全国特色广场文化活动品牌”、“全省群众性文化活动优秀品牌”等称号。
2021年东莞市园区、镇(街道)
精神文明建设十大亮点候选项目
(16个)
1.石龙“纪念周恩来总理珍品展”广受好评
202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际,由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周恩来思想生平研究会、中共东莞市委宣传部、中共东莞市委党史研究室、中共石龙镇委员会、石龙镇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他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纪念周恩来总理珍品展”在东莞市石龙镇博物馆展出。展览分为“昭”“公”“清”“爱”以及“周恩来与东莞”共五个部分,展品共200多件。展览挖掘梳理了周恩来与东莞、与石龙的历史渊源,展示了东莞党史的宝贵财富,增强了党史学习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进一步扩大了我市党史学习教育的影响力。在众多市民群众和团体的热切请求下,展期由原计划的8月2日结束,延至9月1日结束,共接待参观团队343个,参观总人数线上线下超过20万人。
2.塘厦“让爱回家”共建平安
塘厦镇“让爱回家”公益服务中心现有服务队256个、工作室105家、志愿者21836名。仅2021年度就帮助了1235名流浪人员、760名无业人员,为构建平安、和谐、文明社会贡献了一份力量。2021年度,“让爱回家”项目及团队荣获民政部“全国十佳案例”、东莞市民政局第二届创投项目、东莞市委政法社会治理优秀创新项目、东莞市基层治理创新大赛“三等奖”、东莞市社会组织专项发展扶持资金项目、中国志愿者联合会“救灾优秀团队”等荣誉,项目创始人张世伟被中央政法委评为2月份“全国平安之星”、年度“全国平安卫士”。
3. 长安成功创建省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所、站
长安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坚持“强平台、强体系、强服务、强保障”,打造“1+35+100”三级文明实践主阵地辐射63个基层党组织、102间学校、321家企业“两新”党组织和百万居民,构建“1+35+N”志愿服务队伍体系,举办活动4300多场惠及90多万人次,建设经验获全国关注,启用以来共接待参观369批次、近40000人次。长安税务分局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打造800平方米纪实展厅、志愿服务站、职工关爱室等实体化阵地,常态化开展文明实践活动。2022年1月,长安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税务分局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通过省文明办示范所、站评估验收。
4. 茶山打造特色理论宣讲平台
2021年,茶山镇围绕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结合党史学习教育,集结百名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员,线上线下联动推动宣讲实践,打造了“永远跟党走,追梦新时代”“你点单 我服务”“线上无限展播+线下实境式”多种宣讲模式,并充分利用寒溪水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文化戏楼、“粤书吧”等红色文化资源开展沉浸式宣讲。全年开展线上线下宣讲达519场,受众超20.4万人次,宣讲接地气、聚人心、见实效,深受群众好评。茶山镇作为全市唯一获推荐参评全国优秀宣讲集体,为全市理论宣讲树立了典范。
5.厚街教育系统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全覆盖
2021年,厚街镇针对未成年人接受能力强、可塑性高等特点,厚街创新工作思路,启动了教育系统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全覆盖计划,面向全镇96间学校(大专院校、中小学校、幼儿园),连续举办两场教育系统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专项培训班,在年内实现了全镇96个教育系统新时代文明实践点的全覆盖,广泛开展校园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年内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2200多场次。同时为所有实践点开通了“文明实践进万家”小程序专属账号,利用移动互联网进行宣传推广,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6.道滘打造“乡村文化学堂”志愿服务品牌
2021年7月,道滘镇启动2021年道滘镇“乡村文化学堂”项目。该项目以老祠堂、村史馆、村民活动中心等为阵地,改变以往从上至下的单一配送模式,通过走访群众,科学制定既“接地气”又符合群众“口味”的“菜单”,让群众根据喜好和需求自主“点单”。形式上根据群体需求、群众业余时间节点和各村(社区)的工作实际,不定期深入各村开展活动“配送”工作,实现13个村全覆盖;方式上鼓励社会力量参与,项目师资力量全部来自各行业有文化艺术特长的人士和专业技术人才,他们免费为群众授课、表演,并感染身边的人参与志愿服务,营造了浓厚的志愿服务氛围,形成群众“点餐”、村(社区)“搭台”、社会“配餐”的服务模式,实现“花小钱、办大事”的工作目标。
7. 大朗实施“薪•承”计划 传承发扬传统文化
“薪•承”计划是大朗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以“传承”为亮点打造的精品志愿服务系列项目,寓意“薪薪之火、代代相承”。2021年“薪•承”计划打造了“‘巷头木偶,魅力非遗’志愿服务项目”和“蔡边村麒麟武术传统文化志愿服务项目”两大子品牌,将本土传统优秀文化整合再推广,衍生出形式多样的文明实践活动。其中,巷头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在巷头小学、巷头幼儿园成立了木偶兴趣小组和木偶剧团志愿服务队,于暑假期间依托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木偶戏)面向社区广大青少年开展了暑期木偶戏培训班,着力打造了集非遗传承、兴趣培养及课后文化活动于一体的培训平台。蔡边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则围绕麒麟文化,开展了暑期青少年麒麟武术培训班、麒麟亲子手工坊、麒麟进校园服务、武术展示秀、麒麟武术交流沙龙等活动。“薪•承”计划让非遗走进校园,丰富了青少年的文化生活,助推本土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发扬光大。
8.东城依托榴花公园做大做强红色文化
2021年,榴花抗日纪念亭荣获“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称号,成为全市6个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东城街道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在保持榴花公园历史文化风貌的基础上,把爱党、爱国、强军、倡廉有机整合,打造了入党誓词载体、英雄广场附近路径的模范人物展示,完善了公园入口及沿途路径的标识指示,更新了廉政文化宣传栏内容,进一步营造了“听党话、讲党性、知党情、强军梦、双拥情”等系列党建文化、廉政文化、国防教育、双拥宣传氛围,使园内载体的整体性、可读性、观赏性有了质的提升。2021年,榴花公园接待参观游客达80万人次。
9. 南城志愿服务活动成效明显
截至2021年底,南城共有志愿服务队298支,其中特色志愿服务队10支,注册志愿者人数达2.8万人,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逾5400场次,形成了篁溪网络宣讲等特色志愿服务品牌,营造了浓厚的志愿服务氛围。2021年,南城荣获多个省级奖项。3月4日下午,广东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等单位在广州举办2021年学雷锋全民志愿服务行动月启动仪式暨志愿服务先进典型颁奖礼。南城志愿者协会获得广东省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典型最佳志愿服务组织,南城白马社区获得最美志愿服务社区,南城志愿者协会会长王庆余喜获第七届广东志愿服务金奖个人。
10. 虎门公益广告让文明宣传入脑入心
2021年,虎门镇启动实施“五大提升行动”和精神文明建设“九大行动”,按照重点突破、循序渐进、全面提升的原则,统筹利用全镇各类宣传资源,创新融入虎门历史文化、服装服饰、景点美食等特色元素,设计发布一批接地气、扬正气、冒热气、聚人气的公益广告,打造亮点、以点带面、全面铺开,在高速出入口、主次干道、公园广场、商业大街、客运站、高铁站、社区、小区、学校、办事窗口、酒店、医院及其他公共场所实现公益宣传全覆盖,并充分利用环卫车、公交车、巡逻车等各类流动宣传车及无人机、执法渔船等开展“上天入地”立体式公益宣传,形成“海陆空”强大声势,不仅提升了虎门公益宣传的品质和影响,更提升了城市文明形象。目前,全镇公益广告面积达26万多平方米,特色鲜明的文化墙在全镇29个社区实现全覆盖。其中,在广深高速虎门出口的百达大道重点打造“奔跑吧,虎门!”大型公益广告,以动感活力十足的奔跑人型雕塑为元素,彰显虎门在大湾区建设中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良好形象。重点围绕“文明健康,有你有我”“讲文明树新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题,在镇内主干道、主站场、主要出入口等点位增设一批感染力强、视觉效果震撼的公益广告。
11.石排借助醒狮运动推广志愿服务
从2018年开始,石排镇明德醒狮团每年暑假都举办醒狮武术公益培训班。截止2021年,明德醒狮团已连续举办4届公益培训班,共培训学员234人。从2021年3月开始,明德醒狮团发展“校本”课程,在石排中学、石岗小学和铭科小学开展第二课堂教学,共培训学员150人,并在每周五周六晚上,举行公益培训深化学习。截至2021年底,达到出演水平学生狮有16头,武术学生有30人,鼓乐学生有20人。明德醒狮团以现有成年队员和小学员为主体,组建了明德醒狮志愿服务队,积极投身公益志愿服务事业,通过帮助弱势群体等志愿活动,让“送温暖、献爱心”成为队员共识和自觉行动,从小培养他们敬老爱老的优秀品质。
12.东坑用非遗文化“木鱼歌”讲活红色故事
2021年5月20日,东坑镇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正坑十八烈士纪念公园举行了党史学习教育百场党员志愿宣讲首场报告会。木鱼歌省级非遗传承人李仲球用木鱼歌说唱的方式,以“正坑风云 东纵北上”为题,讲述了正坑十八烈士在突围战中英勇战斗的英雄事迹。木鱼歌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流行于广东粤语地区的曲艺种类,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的曲调、唱词风格,深受本地群众欢迎。这次宣讲活动受到广大党员、群众和师生的热烈反响。活动通过网络直播吸引了近8万人次在线观学,并带动了全镇红色故事学习“热”起来、“活”起来。同时,《木鱼歌说唱党史“接地气”》一文获得“学习强国”全国平台推送,阅读量达111万多人次,点赞量达4.5万。
13.望牛墩“啄木鸟行动”促进精神文明创建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进一步巩固提升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望牛墩镇文明办组织部署开展精神文明创建“啄木鸟行动”。镇文明委的13个成员单位业务骨干和22个村(社区)宣传委员共36人,划分为十二个小组,每月深入到村(社区)、公园、背街小巷等地进行暗访检查,为文明创建工作“找虫”“挑刺”,“啄出”问题,“酿出”药方。同时,联合文化服务中心在“幸福望牛墩”公众号设置“精神文明创建在路上”专栏,采用“每月曝光台”、“文明红黑榜”专题曝光发现的问题和现象,并同步建立“督办整改通知”“销号式管理”机制,确保问题整改到位,营造立行立改的良好氛围。
14.寮步志愿服务时间银行助力公益事业
2021年8月,东莞市寮步镇志愿服务时间银行正式启用。这是一项面向全镇志愿者及弱势群体的非盈利性福利关爱公益项目,通过发动社会力量,整合社会资源,促进和提升对广大志愿者(及志愿者家属)的人文关怀和物质激励,增强志愿者的归属感和幸福感,同时也提高广大志愿者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促使志愿者更好地参与社会基层治理志愿服务活动,助推了寮步镇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寮步镇志愿服务时间银行至今已经对外开放了十八期,共为174名志愿者办理了爱心储蓄卡(存折),累计服务364人次,兑换礼品1811件。期间共收到来自24家爱心企业/单位和7名爱心人士捐赠的包括生活用品类、学习运动类、食品类、饮食代金餐券等各类物资5972件,接收现金捐赠1万元。自启用以来,得到东莞阳光网、东莞电视台、微信公众平台“志愿寮步”等多家媒体的报道与宣传。
15.中堂推动志愿服务活动进基层
中堂镇百场志愿服务活动于2021年4月19日启动,先后走进中心社区、潢涌村、建晖纸业、觉华公园等村(社区)、重点企业及公共场所,累计举办24场,服务群众48270人次。活动通过展示党建成果、惠民便民志愿服务、趣味游戏等摊位活动形式,为群众提供了税收、社保、就业创业等政策宣讲,并向群众宣传文明创建、垃圾分类、环保、消防、禁毒、防溺水、卫生健康、平安建设等知识。活动把新时代文明实践和志愿服务相结合,真真正正做到走进农村、走进企业、走近群众,让群众深入了解新时代文明实践及文明创建工作,真正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切实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16. 大朗为“城市美容师”延长亮灯20分钟
为了与上下班高峰期等人流量大的时间段“错峰”,环卫工人一般会选择凌晨开始作业。2021年7月23日,东莞城管部门在12345政府服务平台收到一名大朗镇市民反映:“我妈妈是环卫工人,每天凌晨4:30开始清扫街道,路灯在5:25熄灭,这时天还很暗,清扫很不方便,申请路灯延迟15分钟熄灭”。对此,大朗城管分局通过实地研判,将该路段亮灯时长增加20分钟,为环卫工人留灯。随后,事件被人民网、人民日报、学习强国等多家媒体平台以“身边的感动——请为我的环卫工妈妈多亮灯15分钟”为题进行报道,得到社会广泛认可和群众好评,充分展现了城市管理的温度和柔性。
请扫描二维码进行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