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摄东莞㊲丨东城周屋:又到一年春耕时!
影像莞 2022-03-28 16:20:51

一雷惊蛰始,耕种从此起。

每年惊蛰到清明前后,

是春耕的最佳时节。

这段时间,

东城周屋农田示范区里,

农民们又开始了新一年的忙碌,

690亩连片种植的水稻田,

正式进入繁忙的春季耕种期。

 

图片

 

 

图片

 

 

图片

 

3月初,

东城周屋农田示范区的农业服务中心里,

农技人员将装在育秧托盘中的秧苗搬出温室,

整整齐齐地摆放在阳光下分批培育。

 

图片

 

图片

 

图片

 

刚刚搬出来的秧苗,

稻种刚刚发芽,

高度只有1厘米左右。

乳白色的小芽培植在营养土里,

在阳光和水份的滋润下快速生长。

大约十来天时间,

就能长成10厘米左右的绿色秧苗,

达到下田插秧条件。

 

图片

 

图片

 

工作人员介绍,

周屋农田示范区因为种植面积较大,

一般采用分批育秧的方式,

以便错开插秧时间,

确保春耕生产有序展开。

 

图片

 

图片

 

图片

 

与此同时,

稻田里也是一派忙碌的景象,

农技人员驾驶着农用机械,

在阡陌纵横间犁地打田,

画出一道道春天里的五线谱。

清除杂草、疏松土壤、喷洒肥料,

为即将到来的插秧工作做足准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春分刚过,

记者再次来到周屋农田示范区。

育好的秧苗已经整齐地摆放在田埂上,

等待插秧机下田耕种。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作业人员驾驶着插秧机,

开足马力,

在广袤的水田里来回穿梭。

插秧机所到之处,

一株株秧苗徐徐展开直立田间,

横成行竖成列,

不断向前延伸……

 

图片

 

图片

 

不一会儿,

青绿色的秧苗,

就在褐色的水田里连成了一片,

正是“雨足稻畦春水满,

插秧未半青短短”的好景致。

 

图片

 

图片

 

插秧机无法到达的田间边缘,

需要依靠人工补种秧苗。

农民们将一捆捆秧苗抛入田中,

弯着腰在“边缘地带”补种。

一幅春和景明的春耕图景,

在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徐徐绘就!

 

图片

 

图片

 

图片

 

田埂上,

不少市民带着小朋友驻足观看,

让孩子们体会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艰辛。

 

图片

 

图片

 

图片

 

周屋农田示范区,

目前的种植面积约有690亩,

两台插秧机一天可以插秧70亩左右,

按照这个速度,

差不多10天时间就能插完,

正好赶在清明前,

完成今年第一季水稻的全部插秧工作。

 

图片

 

图片

 

从插秧到收割,

大约需要三四个月。

届时,

金灿灿的稻田,

将会再一次迎来丰收季。

 

图片

 

图片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农民们会享受到

辛勤劳作之后的丰厚馈赠,

而周屋稻田,

也会成为市民心目中的“打卡”圣地,

成为东莞实施乡村振兴的美好典范。

 

 

图文视频程永强 陈栋 潘畅 

编辑:潘畅

统筹张洪波 张村城

 

文字:程永强 陈栋 潘畅  图片:程永强 陈栋 潘畅  视频:程永强 陈栋 潘畅  编辑:潘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