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旗峰雅韵丨追忆东莞巾帼③:“运动之城”代有传承,女将尽展飒爽英姿
i东莞 2022-03-20 23:46:51

在历史的长卷中,总有一些面孔被牢记,也总有一些与我们擦肩而过,最终共同构成历史风貌——如果把历史形容为一台大戏,那通常被人们所熟知的,更多或许是男性角色,回看东莞众多历史名人,巾帼女杰因屈指可数而更显珍贵,她们恰如一缕莞香,芬芳地留在岁月之中。

有着“运动之城”美誉的东莞,各个项目均有厚重积淀,武术之乡、龙狮之乡、龙舟之乡、游泳之乡、举重之乡、篮球城市……一张张“城市名片”不仅反映着东莞体育文化的源远流长,也折射着涵盖诸多领域的斐然成就。清末以来,东莞当属中国对外经济文化交流、贸易往来重镇,虎门销烟更是掀开了中国近代史,让莞人率先“睁眼看世界”,从体育着眼聚焦女性选手,同样可以看出莞邑大地的特别历史。本期“旗峰雅韵”,继续“追忆东莞巾帼”系列专题报道,从现代体育项目出发,挖掘那些了不起又鲜为人知的东莞女性故事——

 

杨秀琼

泳坛美人鱼,中国首位奥运女将

东莞位于粤海门户,地处珠江口,毗邻香港,在历史、地理上利于游泳运动的较早萌芽,历来就有“游泳之乡”美誉。杨秀琼(1918-1982),就是从东莞成长起来的近代中国泳坛女性代表人物。

杨秀琼从小就表现出极高的游泳天赋,6岁时便在家乡的池塘、小河学会游泳,7岁就赛过比其年长的儿童,人们称她为“水鸭子”。10岁时,举家移居香港。父亲杨柱南当时在香港南华体育会任游泳教练,把杨秀琼姐弟三人带到游泳场进行正规和严格的训练。其间,杨秀琼苦练基本功,游泳技术提高很快。12岁起,开始参加香港游泳比赛,多次获得冠军,并接受澳大利亚体育会邀请,参加维多利亚游泳表演,被誉为“游泳神童”,是香港游泳界的领军人物。

1933年,在南京举行的全国运动会首次把女子游泳比赛列为大会的竞赛项目,女子游泳共有5个项目,杨秀琼不仅囊括了所有金牌、个人总分第一名,且一举打破全国女子游泳的各项目纪录,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国女子游泳第一人,获得“美人鱼”赞誉。

▲杨秀琼资料图,翻拍自《东莞市体育志》

次年5月,杨秀琼代表中国赴菲律宾参加第十届远东运动会,连获50米自由泳、100米自由泳、100米仰泳和200米接力泳四项冠军。在200米蛙泳比赛中,杨秀琼虽然第一个游到终点,可惜转身时未能双手触壁而被取消冠军资格。四项冠军成绩亮眼,在全国纪录之外,更打破了当时远东运动会纪录。

女子游泳的压轴项目是女子团体200米自由泳比赛,中国队最大的竞争对手是日本队。由于出发落后,从比赛开始中国队就陷入苦苦追赶的境地。等到第三棒杨秀琼的姐姐杨秀珍入水时,中国队和日本队的差距已经拉开到了四个身位。就在所有人认为中国队大势已去的情况下,杨秀琼在最后50米奋起直追,在最后一瞬超出对手率先触壁,帮助中国队上演了绝地逆转的好戏。

杨秀琼为国争光,名声大振,全国各地纷纷邀请杨家子女去表演,风采一时无人能及。当时上海流传着一句话:“听戏要听梅兰芳,看球要看李惠堂,游泳要看美人鱼。在《良友画报》进行的“1934年度十大优秀女性”评选中,杨秀琼名列其中。

1936年,第十一届奥运会在德国柏林举行,18岁的杨秀琼作为中国唯一的女子游泳选手参加比赛。当时正处于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国民政府经济拮据,中国代表团的参赛经费是由政府要员和张学良、杨森等地方实力人士捐赠,加上由李惠堂率领中国足球队转战东南亚进行表演赛获得的门票收入凑足。千里迢迢到达柏林,还没有恢复体力就要投入比赛,这对任何运动员来说都是一种挑战。

在女子100米和400米自由泳比赛中,杨秀琼拼尽全力,以1分21秒2和6分45秒2的成绩再次刷新了中国纪录,但与世界强手存在着差距,在预赛中就被淘汰。但当时包括杨秀琼在内的中国代表团能够出现在奥运赛场上,已经有着深远的国家意义。次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她在广州、上海、香港、重庆等地辗转,随后退出泳坛。就这样,一代游泳天才杨秀琼在最青春的年华,在最高光时刻,黯然提前离场,此后一生命运多舛,让人徒叹可惜。

 

卢惠卿:

哥大体育博士,中国女排先驱

回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体育发展历程,中国女排占据着重要地位,可以说是国人心中永远的骄傲。

作为现代体育项目,排球在20世纪初传入中国,早在民国初期,中国女排就在亚洲赛场上为中华民族赢得了让人为之惊叹的荣誉,而来自东莞虎门的卢惠卿,就是其中重要一员。

▲卢惠卿资料图

东莞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地,中西方文化在此碰撞,传统文化与新思潮交融,影响着一代代莞人成长,虎门销烟更是中国近代史开篇的标志事件。1910年,卢惠卿出生在东莞虎门一个开明的书香家庭。其父举人出身,给予传统文化熏陶,其母则曾在教会办的学校学习过,重视女性教育。卢惠卿儿时就读的真光中学是一家倡导新式教育的教会学校,开设有当时并不多见的英文、算术、音乐等课程,还把体育列为重要的课程,把西方的现代运动项目介绍到中国来。

在这种开放的成长环境和新的教育模式影响下,卢惠卿思想开放、视野开阔,爱好广泛,成绩突出,是校园中的“风云人物”。尤其在体育上,非常痴迷,且天赋非常突出,表现出色,多次代表学校参加全省和全国运动会排球、垒球、田径等比赛项目。这使得卢惠卿的名字逐渐被人所熟知,是校园中的一名体育明星。

19世纪末,由菲律宾、中国、日本发起组织了一个地区性的国际比赛“远东奥林匹克运动会”,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洲际国际竞赛,代表了当时亚洲的运动水平,在国人心中分量十足。加上中日之间曾发生甲午海战的缘由,两国运动员的较量被赋予了某种政治的意味。对卢惠卿等运动员来说,有朝一日能登上远东奥林匹克运动会等国际赛场,不仅是为了自己争夺荣誉,更是为国家、为国人赢得尊严。

1925年,因为身体苗条修长,能跑善跳,学校老师建议卢惠卿专攻排球,从此将排球作为她练习的主要项目,希望有朝一日能在赛场上为国争光。抱着这份光荣与梦想,卢惠卿训练非常刻苦,常规训练之外还总给自己多增加一些项目。天赋加上勤奋,让其很快脱颖而出。当年,年仅15岁的她就成为了中国女排中的一员,并很快成为了主力队员。

经过两年的赛事历练,卢惠卿成为球队队长和主攻手,是中国女排的领军人物,并连续参加了第七届和第八届远东奥林匹克运动会。赛场上,她擅长扣球,同时又有着冷静的判断,常常力挽狂澜。因为表现出色,她受到了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

随着年龄的增长,卢惠卿开始在队伍中担任起教练员的职责,把自己身上的十八般武艺传授给后来者。1930年的全国运动会,卢惠卿就担任广东女排助理教练,粤军在其带领下战胜了实力强劲的上海队夺得冠军。同年,以这支冠军队伍为班底组建起了中华女子排球队,卢惠卿以教练的身份带领中华女排出赛第九届远东运动会,最终获得亚军,达到了她体育生涯的顶峰。

除了赛场的努力外,卢惠卿也时时刻刻不断学习:1930年其进入燕京大学学习;1934年远赴美国卫斯理大学继续深造,获得了体育卫生的硕士学位;1950年获得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体育博士学位,成为中国女子在该校获得这一学位的第一人。在美国的生活期间,卢惠卿还利用工作之余开设了太极拳讲习班,传授太极拳,为传播中国文化、弘扬国粹贡献了力量。

 

蒋定日:

抗日名将后代,田径场上“红线女”

1932年“一•二八”抗日事件(淞沪抗战)爆发后,至1945年日本投降期间,我国抗日名将、十九路军总指挥蒋光鼐将主要精力投身于抗日救国的事业之中。为了让丈夫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救国图存的大业之中,其夫人带着几个子女离开家乡来到香港定居。1932年的10月,蒋光鼐四女蒋定日在香港出生。

▲蒋定日资料图

蒋光鼐以力主抗日为外界敬仰,其在生活中也将这一思想坚定“执行”,蒋定日最初即取名“蒋抗日”——“我姐姐原名其实叫‘蒋抗日’,蒋光鼐之子蒋建国曾经介绍,“由于姐姐出生于1932年底,父亲为了纪念‘一•二八’抗日事件,便为其取名‘蒋抗日’。1950年,抗美援朝开始,才改名‘定日’。”

蒋定日早年在香港拔萃女子英文书院寄宿学习。该书院是一所著名的教会中学,采用西方的教育方式,讲究德智体全面发展,一些西方的体育项目也被引入课堂。在该校期间,蒋定日兴趣广泛,天赋和才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人们发现这个高高瘦瘦的女孩子,除了名字特别之外,还非常喜欢跑步。

其实,蒋定日最初爱上跑步,是为了锻炼身体,希望有朝一日能像父亲一样,投笔从戎,保家卫国。因此,她总是在学校放学后在操场上跑几圈。时间久了,她就被学校的田径教练注意到了,并招入了学校的田径队。蒋定日很快在田径场上表现出过人之处,在学校举行的运动会上,一举拿下多项第一,成绩远超同学。蒋定日的跑步天赋让教练大为惊喜,经过科学的训练,她的成绩更是有了显著提高。

1948年,蒋定日代表学校参加了第15届广东省运动会。那一年,她年仅15岁。在这届比赛中,蒋定日一战成名,她先后在400米个人赛以及400米、800米接力三个项目上拿下冠军。出色的成绩让她入选广东省代表队,征战了同年在上海举行的第七届全国运动会,并最终帮助广东队摘得了200米第三和400米接力的亚军。蒋定日也获得了田径场上的“红线女”的称号。当时粤剧是岭南最流行的文化活动,“凡有水井处皆有粤曲”,群众基础十分广泛,而“红线女”是一代粤剧表演名家,在岭南家喻户晓,是十足的文娱巨星,可见蒋定日在田径运动上的知名度和认可度之高。

1950年,在广州举行的广州市第一届运动会上,作为岭南大学化学系的学生,蒋定日代表岭南大学参加比赛,又获得了女子100米短跑冠军。她也一下子成为学校的偶像,谁都不会想到,这位赛场上的冠军有着和她英雄父亲一样的爱国之心,当抗美援朝的旗帜飘扬起时,竟毫不犹豫地脱去红装披上戎装。

在部队,蒋定日在田径场上的天赋很快被发现,被调到总政八一体工队当专业运动员,训练和参加比赛成为了她的主要任务。1958年,26岁的蒋定日代表重庆参加了四川省运动会,获得女子田径五项全能的第二名。之后,蒋定日虽然离开了赛场,但她仍然时刻关心着体育事业,尤其是家乡虎门的体育事业发展。

 

小结

近代历史开篇之地

彰显时代女性风采

现代体育最早起源于19世纪中期的英国,随后迅速在欧美国家普及开来。其中1896年第一届现代奥运会在希腊雅典举行,揭开了现代体育形成和发展的序幕。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前后,现代体育传入中国,并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民国期间,已经传入中国的现代体育项目就有篮球、足球、排球、游泳、举重、田径、体操等几十项。

1839年6月的虎门销烟,翻开了中国近代史,东莞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篇地,中西方文化在此碰撞交融,生活在这里的莞人既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也受到新思潮的影响,较早放眼世界,走向世界,走出了许多名人,在各个领域都有可圈可点的成绩。其中引领时代的女性不少,如学者容媛、张劳、胡适宜等,如巾帼英雄邓蕙芳、陈逸云、卢洪婉、黄宝珍、杜娟,以及将子女都送上抗日战场的母亲李淑桓等;如名人背后的大家闺秀:建筑大师贝聿铭的夫人卢爱玲、一代名将叶挺的夫人李秀文等。

▲创造多项荣耀历史的东莞沙田女子龙舟队

当然,现代体育领域更是走出了不少女性先驱,除上文所写的三位体坛巾帼外,泳坛上著名女将还有杨秀珍、叶玩嫦、梁秀琼、李妙荷、蔡玉姬、莫婉兰、刘惠章、黄少欢、吴润贵、叶欢容、邓敬文、李合欢、叶桂玉、祁慧娟、何妙娟、刘淑芬、梁转弟、林代萍、李妙弟、莫丽珠、胡慧红、黄丽玲、严小琴、袁惠香、唐丽映、尹连笑、叶自领、李倩平、徐顺桂、刘燕雯等。举重项目上的著名女将有丘平田、史丽华、黄美顺、林衬崧、谭秀红、李玉华、陈爱明、曾青华、罗水英、朱碧娟、零冠清、林雪梅、姚雪兰、张秀芳、李金梅等。皮艇和赛艇项目上的著名女将有冼傍娣、冼傍兴、刘晓春、陈笑婵、麦丹妮、杨桂凤等。此外,还有手球项目上的曾巧珍,女子跳水项目上的陈肖霞,羽毛球项目上的陈君、董芳,射击项目上的陈艳芳等女将,以及沙田龙舟队、东莞女篮等团队中的运动健将……可谓人才济济,蜚声海内外。

从她们身上,我们看到了生于中国近代史开篇、改革开放先行地——东莞女性不一样的风采。她们或成长于时代交替之际、中西文化的交融之中,摆脱传统观念束缚,身上的体育天赋得以淋漓尽致地发挥;或继承父辈对于国家、民族命运的希望,不仅在现代体育上拼搏奋斗,为国争光,甚至或选择投笔从戎,或培养人才,或传播中国文化;或成长于改革开放新时代,秉持敢为人先、务实拼搏、永不放弃、敢于胜利的精神,为国争光,展现新中国、新时代东莞女性风采。

总之,在中国现代竞技体育起步至今的百年时光中,她们是先驱者,也是开拓者;是亲历者,也是见证者;是传承者,也是奔赴者。从她们身上,可以直观感受中国体坛领域东莞巾帼让人振奋和感动的形象,感悟东莞“海纳百川、厚德务实”的城市精神,洞察东莞缘何能不断创造奇迹的“冠军密码”。

▲东莞游泳选手黄少欢(右二)、刘惠章(右一)在1986年全运会中打破女子4×200米蹼泳接力世界纪录

参考资料:《东莞市体育志》(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我国竞技游泳运动的历时发展与规律演进》(杜更,《湖北体育科技》,2014年);《中华文化通志·体育志》(毕世明,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东莞市虎门镇南栅村志》(广东人民出版社,2015年);《虎门镇志》(方志出版社,2016年);《东莞巾帼》系列报道(李立,《东莞时报》,2014年)

 

专题监制:张树坚

专题顾问:李炳球

专题策划:雷石鹏 张洪波 虞清萍

专题统筹:刘爱琳 龙小晖

本期撰文:沈汉炎

本期图片:沈汉炎、东莞日报资料图

专题出品:都市新闻部

文字:沈汉炎 图片:沈汉炎、东莞日报资料图 编辑:王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