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东莞实践经验 打造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高地
i东莞 2022-03-03 09:36:15

东莞市第十五次党代会报告指出,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强化理论武装,深化第一议题、理论学习等机制,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持续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些论述,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理论建设和理论教育的重要遵循。这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党员干部教育人民群众,必须结合东莞鲜活实践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理论宣传,为实现东莞在“双万”新起点上加快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理论支撑。

一、东莞实践经验,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样本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高度重视实践的地位和作用,把实践摆在第一的位置,强调理论对实践的依赖关系,理论的基础是实践,又反过来为实践服务。实践永无止境,理论创新也永无止境。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百年实践的成功,正是因为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又致力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各时期现实国情相结合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毛泽东同志指出:“马克思这些老祖宗的书,必须读,他们的基本原理必须遵守,这是第一。但是任何国家的共产党,任何国家的思想界,都要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产生自己的理论家,来为当前的政治服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实践发展永无止境,我们认识真理、进行理论创新就永无止境。今天,时代变化和我国发展的广度和深度远远超出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当时的想象。同时,我国社会主义只有几十年实践、还处在初级阶段,事业越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就越多,也就越需要我们在实践上大胆探索、在理论上不断突破。”东莞四十多年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本质上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东莞实际相结合的典型范例。在这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县基础上,我们共产党人始终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抓住时代的机遇成功摸索出举世瞩目的“东莞模式”,在南中国创造又一个工业化样板,以生动的事实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内涵,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入新时代,东莞的实践没有停步,东莞的探索仍在持续。市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了“立足‘双万’新起点,聚焦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奋力谱写东莞现代化建设新篇章”的奋斗目标。这为东莞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提供了新的素材、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坚持与时俱进,根据“十四五”时期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提出新的理论课题,做出新的理论论述,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干部群众,为干部群众解疑释惑指明方向,凝聚起推进新发展的强大合力。

二、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是东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强化理论武装的前提和基础

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途径。东莞地处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阵地,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筑牢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内在要求,也是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的重要内容。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学习好、研究好、阐释好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创新理论,是强化理论武装的基础,是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重要论述的切实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仍然要学习马克思,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不断从中汲取科学智慧和理论力量。”这要求我们学懂弄通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并用这一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增强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紧迫感,提高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的能力,提高各项工作本领。不断强化马克思主义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引领和主导作用,使思想政治工作方向更为明确,效果更加显著。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是全市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首要任务。

三、打造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高地,推进理论学习、研究、宣传、教育提质增效

当前,东莞的马克思主义教学研究队伍力量比较雄厚。全市高校有八个马克思主义学院,市委党校有专业教学研究队伍,市社会科学院有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各级中小学有思政教育专业教师队伍,形成了一支人数可观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研究队伍。培养好使用好这支队伍,全市理论建设和理论宣传就有了可靠的保证。要加大对高校马克思主义教学科研机构、各类理论研究基地、科普机构、学会的扶持力度,不断提升我市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质量和水平。发挥市社科院专业科研平台的作用,明晰科研定位,突出核心功能,优化体制机制,激发科研人员活力,为解决全市面临的重大理论问题提思路、出高招、献良策。加大投入力度,强化理论研究课题支持,资助理论研究成果出版和发布。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交流,搭建交流平台,开展课题调研、理论探讨、学术论坛等活动,营造良好学术氛围,集聚一批学科带头人,培育学术骨干和理论专家。

新发展阶段,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拓展我市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深度、广度和厚度,因事而变、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研判在“双万”新起点上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东莞新的实践,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

(作者系东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成员、副主席,东莞市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主任)

文字:肖乃勇 编辑:唐嘉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