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舸争流千帆竞,风正扬帆正当时。今天上午9时,东莞2022年全市教育会议召开。
作为重要的民生领域,教育一丝一毫风吹草动时时刻刻牵动万千家长的心。全市教育会议是每年“例牌菜”,既是对上一年我市教育取得的成就及不足进行回顾复盘,也是对新一年东莞教育再次谋篇布局。

▲新学期开始了,南城阳光十小学生领到新书
成绩留在过去。纵观今年市教育局工作报告,一幅主题鲜明、目标明确、重点突出、举措清晰,改革力度空前、发展意义重大的教育画卷正徐徐展开。
会议提出,全市教育系统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事实上,“稳中求进”的主基调,是东莞教育能长期保持平稳发展的关键。上一年,我市教育部门联合其他多部门稳妥处置应对“6·18”“12·13”突发疫情;实现平安中考、高考、研考,受到社会各界一致好评;松山湖未来学校正式动工,集团化办学、品牌学校、品质课堂、“双特色”普通高中建设等稳步推进,足以见得,“稳中求进”,方能扎实开展业务;“稳中求进”,方能赢得历史主动;“稳中求进”,方能守住发展底线。
今年亦是如此。2022年,东莞教育将如何行稳致远?刚刚举行的全市教育会议又释放了哪些重要信息?
首先是落实“双减行动”。上一年东莞“双减行动”成效显著,今年,将继续加大力度、强化举措,从持续减轻学生校内作业负担、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提升校内课后服务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长等几大方面,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孩子。在普高招生方面,将扩大优质公办普高招生名额到校的范围和数量,减轻学生升学压力。开展近一年的暑期托管也将在今年得到延续,从上一年选取试点校到今年推动全市不少于100所学校提供暑期托管服务。基本实现孩子“能平躺着午休”的梦想也越来越近。
其次是备受关注的“扩容提质”。经过近几年大刀阔斧的教育扩容提质改革,一批又一批校园环境好、教学质量高的新、改(扩)建项目拔地而起。今年,“扩容提质”仍是东莞教育发展的“主旋律”之一。但更加注重公、民办“两架马车”齐头并进。
公办方面,计划完成新改扩建公办中小学53所,新增学位约6.72万个,松山湖未来学校、东莞中学初中校区将于今年亮相;民办方面,作为流动人口大市,东莞拥有比其他城市更高体量的民办学校,这些民校解决孩子读书问题的同时,也呈现出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今年,这些长期制约东莞教育发展的短板将得到有效缓解。今年,东莞计划出台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实施方案,引导民办教育有序健康高质量发展。落实民办学校规范提质五年行动计划,规范民办学校招生、收费、教师队伍建设和宣传广告等行为。还将做好义务教育结构优化调整风险评估,完成规范“公参民”义务教育学校工作。
再次是全力打造“莞邑良师”队伍。开学前夕,一堂“同上师德第一课”课程在东莞各大校园轰轰烈烈开展,体现了东莞把师德师风建设摆在首位。去年,东莞高标准、大规模赴北京招聘教师,引得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国内外知名高校竞相投递简历,彰显出东莞城市吸引力的同时,也印证了东莞是一片炙手可热的教育热土。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栖。”今年,东莞将锻造“师德师风建设、人才引育、编制管理、活力激发、统筹推进”五大机制,着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力争2022年引进高层次人才规模同比翻一番,推动培养20名教育领军人才、100名教育家型校长和教师、250名“三名”工作室主持人、1000名中小学卓越教师和120名后备校长人才,大力招聘编制教师,健全教师荣誉体系,完善教师发展三级管理体系让广大教师安心乐教。
而在集团化办学、品牌学校、普通高中“双特色”学校等方面,今年也将继续发挥辐射作用;走在全省前列的特殊教育和专门教育,将进一步提升办学水平,实现镇街开设特教班全覆盖;“校企合作深化升级”“推进高水平中职学校和专业群建设”“推动在莞高校高水平建设”高等教育和中职教育今年将也迎来更加广阔天地。
东莞教育发展,如鲲鹏展翅九万里。新的一年,全市教育系统将凝神聚力、创新创优、守住底线,奋力在“双万”新赛道上跑出教育“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