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东莞市第十五次党代会指出,以深度城市化为方向,加快打造大湾区综合环境新高地。市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持续优化城市环境,全力打造高品质现代化都市。近日,第二届“东莞绣花奖”结果出炉,50个优秀案例获评“绣花奖”。即日起,本报推出《锦绣镇街》系列报道,聚焦“绣花奖”案例,深挖先进镇街在城市管理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展现美丽东莞新面貌、新形象,营造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的干事创业氛围,加快把东莞建设成为大湾区高品质现代化都市。敬请垂注!

昔日一处处杂草丛生的闲置地、蚊虫聚集的废弃水塘、环境脏乱的小山包,如今已经蝶变成一个个优美的“口袋公园”——近年来,茶山镇打造“公园小镇”,创建“国家园林城镇”,在多个村共建设了6个“口袋公园”。这些公园各具特色,相映生辉,犹如给茶山这件“美丽衣服”绣上朵朵鲜花。
正值新春佳节,市民陈小姐在其中一个“口袋公园”游玩。她来自河南,由于疫情原因,今年选择在茶山过年。陈小姐表示,她的家就在公园附近,春节这几天,公园成了“会客厅”,只要有亲戚朋友过来拜年,就把他们往公园带。“大家都夸赞公园好,又干净又漂亮,让我也倍有面子。”陈小姐笑着说。就在过年前,茶山的“口袋公园”项目刚荣获第二届“东莞绣花奖”。
到公园游玩“叹”春节
几处水榭亭台,通过曲折的回廊接驳,与湖水融为一体,而周边则环绕着石台石凳、休闲小径、运动器械、星级公厕、绿色植物……近日,记者来到茶山坑口公园,眼前呈现的是一个极具岭南传统风格的园林。
连日来,天气持续回暖、放晴,公园里头张灯结彩,草木葱茏,许多花儿陆续迎春怒放,三三两两穿着新衣服的村民,在公园中拜年、闲聊、散步,洋溢着喜庆祥和的气息。
“这里原来是一口废弃鱼塘,周边长期存在乱堆垃圾、乱搭建等问题。”茶山城管分局办事员李清华介绍,去年该分局以“口袋公园”建设为契机,对废弃鱼塘进行全面升级改造,并于3月份建成投用。据了解,该公园设施完备,能够为周边大约7000名群众提供休闲娱乐。
京山叶永青公园是茶山另一个升级改造而成的“口袋公园”。记者看到,此时园内有市民在游玩和运动,大家都在尽情享受着春节的欢乐、假期的悠闲。站上观景亭台望去,可以欣赏到宽阔的湖景。恰好一只白鹭掠过水面,飞到湖中觅食,给平静的湖面平添几许灵动。现在这个整洁优美的公园,让人很难想象,原来只是一个环境脏乱的旧农贸市场和一口废弃鱼塘。
该公园不仅景色宜人,而且颇具人文底蕴。京山村一名工作人员介绍,公园以“叶永青”命名,其中藏有一段典故。据了解,叶永青是京山村的祖先,也是一名进士,公园以他的名字命名,并打造进士亭,以示纪念。
在茶山来说,京山村属于一个经济较为发达的村,人员较为密集。“除了村民的住宅外,附近还有一个工业园,周边人口较多,约有30000名群众,这么多人口,平时需要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该工作人员表示,旧农贸市场拆除后,在不远处新建了一个全新的大型农贸市场,而旧农贸市场原址就改造成叶永青公园,如今公园已成为周边群众平时运动和休闲的一个好去处。
“公园小镇”初步成型
类似坑口公园和京山叶永青公园这样的“口袋公园”,目前茶山共有6个,总面积达2.7万平方米。记者发现,尽管茶山的这些“口袋公园”各具特色,规模也不一,小的仅300多平方米,大的则约10000平方米,但是却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建在民宅扎堆、人群较为集中的地方。因此,这些“口袋公园”顺理成章成为茶山村民的美丽“后花园”,市民走出家门口就能够欣赏到公园美景。
“我们坚持以满足和方便群众生活为指引,结合各村实际,升级改造闲置地或者脏乱区域,建设成不同风格的‘口袋公园’。”茶山城管分局局长余锐强表示,这些公园不仅改善了村容村貌,美化了城市环境,而且能够满足群众日常的休闲、锻炼需求,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新年好,后生仔。”温阿姨的家就在坑口公园旁,她边做家务,边跟记者聊起来,“公园很靓,环境挺不错。”温阿姨今年已70多岁,她说,自己眼睛不太好使,由于外面路上车辆比较多,她不敢到外面随意走动。坑口公园建好后,她空闲的时候就到公园走一走、坐一坐,或者与三姑六婆拉下家常,很是舒心惬意。
“口袋公园”只是茶山“公园小镇”图景的其中一块拼图。余锐强介绍,近3年来,茶山共投入约1.5亿元,高标准建成56个街头小景、28个特色公园、6个口袋公园、1条林荫大道,以及一批“四小园”和几片“彩色林”。
据了解,茶山全镇面积仅有45.4平方公里,却拥有如此高密度的公园景观,“公园小镇”已初步成型,真正实现“推窗见绿、出门见园、四季见花”。放眼如今的茶山,公园小景星罗棋布,街上和村中处处是景致,“绿城花海”的气氛扑面而来,勾勒出“公园小镇”的轮廓,为创建“国家园林城镇”打下更加坚实基础,让“湾区宜居小镇、品质活力茶山”更加生机盎然、更加充满魅力。
对话:
茶山城管分局局长余锐强:
确保今年所有村(社区)达“宜居圩镇标准”
茶山9个项目入围“东莞绣花奖”提名
东莞日报:在第二届“东莞绣花奖”评比中,茶山成为“获奖大户”,靠的是什么?
余锐强:第二届“东莞绣花奖”有十大项目,茶山有9个项目入围提名,其中的6项都进入前5名。能取得这么好的成绩,没有捷径可走,靠的是分局全体人员平时久久为功的努力,大家一步一个脚印,齐心协力扎实把每一项工作做好。
近年来,对市城管局部署的每一项重点工作,茶山都按照力争排名全市前三名的目标去谋划,将任务分解到分局每个部门,并责任到人,认真扎实开展工作。为了争取提前高质量完成各项重点任务,平时我们对工作抓得很紧,最主要的举措就是实行每天早会制度,由我主持,分局各分管领导、股组、片长每天简要汇报重点工作的开展情况,对遇到的问题,快速协调、快速解决。早会每天雷打不动,时间不长,就半个小时,但却很有效果,能够倒逼提升执行力,真正解决各种问题。此外,分局还压实各方责任,开展美化、绿化、序化等专项行动,并实行奖罚机制,有力推动茶山环境卫生、城市品质大提升。
打造“城人融合、共荣共生”城市样本
东莞日报:接下来,茶山将怎样再接再厉,进一步做好城市管理工作?
余锐强:展望新的一年,茶山城管分局将紧盯市城管局和镇委、镇政府重点工作部署,从党建引领、刚性执法、柔性服务等多个维度着力打造“有温度的城管铁军”,着力破解城市精细化管理长效整治难题,打造“城人融合、共荣共生”的城市样本。
接下来,茶山将强化提升环卫作业质量,用绣花功夫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能力。探索优化城市管理执法与服务机制,打造城管片长“服务+执法”的闭环管理模式,服务好市民群众。推动落实“门前三包”责任,结合“小微执法”指引,加强城市管理执法力度。推进“美丽圩镇”建设,确保今年所有村(社区)达到“宜居圩镇标准”,中心区达到“示范圩镇标准”。打造垃圾分类全链条系统,目前茶山已经基本实现从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全链条处理系统。推动全镇“绿化”提升,今年计划再打造8座“口袋公园”,争取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镇”。扎实推进“两违”治理,确保按时按质完成年度违建治理任务。严守安全生产底线,对全镇城管领域26个风险点实施常态化监管,并持续开展违法经营瓶装燃气、违法建设、泥头车整治等城管领域行业风险隐患排查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