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党代会•报告反响|市投促局局长陈顺娇:以高质量产业招商为“双万”城市发展注入新动能
i东莞 2022-01-06 11:00:33

党代会报告提出,要精准把握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领域的新风口,积极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加快培育壮大新动能,不断增强发展后劲,推动经济发展行稳致远。把招商引资作为培育发展新动能的关键抓手,接下来,东莞将采取哪些措施落实党代会提出的目标任务?

▲陈顺娇

市投资促进局局长陈顺娇表示,市投资促进局将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和市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不辜负新一届市委的殷切期望,切实将大会报告涉及的招商引资工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部署,坚持放眼全球与立足本土相结合、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相结合、稳定存量与促进增量相结合、强化统筹与高效联动相结合,全面实施高质量产业招商三年行动计划。

具体来说,是聚焦国际先进产业、先进技术招引,推动龙头企业全覆盖、新兴产业跨越倍增、利用外资提速突破、增资扩产培优育强、产业平台提质增效,加快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力争三年内全市协议投资达9000亿元、实际投资达4500亿元,为推动东莞在“双万”新起点上实现更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记者:谈谈对此次党代会报告的感受?

陈顺娇:这是一份高举旗帜、统揽全局的报告。报告通篇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聚焦高质量发展时代主题,主动对标对表、全面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及省委具体要求,详细回顾了东莞过去五年取得的工作成绩和宝贵经验,总结提出了东莞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争先进位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充分展现了市委高举旗帜、统揽全局、一心为民的政治站位和责任担当。

这是一份凝聚人心、提气鼓劲的报告。市第十四次党代会以来,大事多、亮点多、难事多、荣誉多、经验多。过去五年,东莞全力应对了中美经贸摩擦、新冠疫情冲击等重大考验,在综合实力、创新发展、城市品质、民生福祉、党的建设方面取得跨越式发展、成果丰硕,全市人民团结一心,谱写出东莞发展史上新篇章。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和东莞迈上“双万”新起点的关键阶段,报告动员我们要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倍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发展成就,握好历史交予我们的“接力棒”,用心用功把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奋力在新征程中创造新的更大辉煌。报告的话语掷地有声,发出了市委决心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人与城市共生共荣、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设“最强音”。

这是一份改革创新、引领未来的报告。报告牢牢立足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努力构建新发展格局,从东莞市情实际出发,科学把握发展大势,在如何实现与大湾区城市错位发展、当好广东高质量发展名片的重要问题上,提炼了聚焦“科技创新+先进制造”这一城市特色的发展策略,又进一步阐述了关乎东莞未来发展的奋进目标和实现路径。同时,报告不遮掩问题、不回避矛盾,直面困难、求解良方、乘势而上,谋划了培育壮大新动能、共建共治共享等方面的新任务、找准了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千万人口与城市深度融合等方面的新举措。特别是报告中提出,以产业立新柱“一号工程”为突破,努力打造大湾区先进制造新高地,实施产业立新柱、数字经济融合发展、重点企业培育、招商引资突破、土地空间连片拓展等五大工程的具体任务和要求,为我们指明了未来高质量产业招商的方向,明确了招商引资顶层设计的总体思路,坚定了我们未来实现招商引资量质齐升、助推“双万”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信心与决心。

记者:招商引资作为培育发展新动能的关键抓手,接下来,东莞将采取哪些措施落实党代会提出的目标任务?

陈顺娇:为实现党代会提出的目标任务,我们将以“高质量产业招商三年行动”为统领,实施“五大计划”,强化关键资源要素保障。

一是实施龙头企业领航计划。全会报告提出,“实施高质量产业招商三年行动,力争实现30亿元以上龙头企业镇街全覆盖。”接下来,我们将瞄准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和行业排名前十的龙头企业,每年统筹一批连片产业用地面向全球“揭榜招商”,夯实先进制造的空间保障支撑。大力支持龙头企业开展并购业务,对“链主企业”给予“一企一策”重点扶持,3年内招引若干个百亿以上超大项目和一批30亿以上特大项目,力争实现园区、镇街龙头企业全覆盖。

二是实施新兴产业倍增计划。围绕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聚焦“卡脖子”清单、产业链关键环节、缺失环节,编制产业地图和招商地图,精准招引优质项目,推动在重点产业领域形成百亿级专项基金,加大政府直投、总部并购力度,撬动一批强链补链新兴产业项目落地,力争新兴产业投资年均增速15%,5年内实现投资额倍增。

三是实施外商投资提速计划。报告提出,“构建全球招商网络,着力引进国内外先进产业、先进技术。”下来,我们将强化驻海外经贸代表处招商职能,在深圳、北京、上海等城市设立招商联络处,聘请知名企业、机构、商协会担任全球招商合伙人。加大外商投资重点项目扶持力度,稳步推进外商投资股权投资企业(QFLP)试点,力争3年内实现合同外资460亿元,实际外资260亿元,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四是实施增资扩产强基计划。报告提出,“建立增资扩产项目全市‘一盘棋’统筹机制和‘直通车’制度”。接下来,我们将遴选1000多家优质企业形成增资扩产重点项目库,推动设立增资扩产专项子基金,每年统筹产业用地指标专项用于支持增资扩产,建立增资扩产“直通车”机制,优先供地机制、用地指标分配机制、市内流转机制和并联审批机制,运用“产业空间+资金+服务+政策”,力争三年内推动增资扩产项目协议投资1800亿元以上,实现本土重点项目安家兴业、扎根发展。

五是实施产业平台提质计划。制定产业平台管理扶持办法,建立新增用地平台类项目“窗口指导”机制,加强“工改工”项目准入管理,建立连片城市更新项目配建产业保障房机制。遴选引进一批高成长性企业入驻高品质低成本空间。修订新型产业用地(M0)系列政策,赋予M0新定位新导向,更加突出M0项目服务实体制造业发展。大力引进高端现代服务业,对总部型项目给予自用办公用房租赁补贴和“一事一议”重点支持。

六是强化关键要素资源保障。报告提出,“加强市级招商统筹,建立市场化招商激励机制,打造国资国企专业化招商团队。”“健全项目综合效益评价、快速落地服务、投产履约跟踪等全过程机制,全面提升产业项目落地投产效率和产出效益。”接下来,我们将建立项目准入、评估咨询、效益审查、项目落地的全链条服务机制,形成招商引资项目闭环管理,加大力度推动项目提速落地。强化跨部门协同联动,加强项目履约监管,推动项目早日达产达效。改革市场化招商机制,依托国企平台,建立市级招商公司。健全考核激励机制,聚焦党代会提出的七个领域,结合各镇街、园区产业定位,实施“一镇街一方案”。广泛宣传推介东莞投资营商环境,不断提升东莞“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的美誉度和影响力。

文字:首席记者 曹丽娟 图片:郑琳东 编辑:王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