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2021十件民生实事特别报道⑩丨聚焦保障和改善民生办实事
i东莞 2022-01-05 21:30:53

民生连着民心,民生凝聚人心。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保障和改善民生一直以来也稳居东莞十件民生实事之首。2021年东莞十件民生实事中,将非莞籍常住困难群众纳入我市临时救助范围;实施兜底民生服务社会工作双百工程;做大做强“民生大莞家”服务品牌。这些事项已经圆满地解决了一宗宗民生热点难点问题,得到了群众点赞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新制定的《东莞市临时救助办法》已施行

2021年8月12日,新制定的《东莞市临时救助办法》开始施行,将临时救助对象范围从本市户籍居民逐步拓宽至在莞常住人员(包括在莞居住遭遇突发困难的港澳居民)。临时救助对象根据困难类型分为支出型救助对象和急难型救助对象。救助类型包括支出型临时救助和急难型临时救助。

凡认为符合支出型临时救助条件的城乡居民,均可向户籍所在地或经常居住地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园区管委会)提出临时救助申请,或可通过“12345”政府服务热线、“莞家政务”微信公众号、市民服务中心、镇街政务服务中心、村(居)党群服务中心等“民生大莞家”诉求征集渠道初步提出申请意向,再按“民生大莞家”项目办理流程转相关部门处理。

对于急难型救助对象,户籍所在地、经常居住地或事故发生地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园区管委会)、村(居)民委员会应当主动发现辖区居民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事故、罹患重病等特殊情况;在接到“民生大莞家”信息管理系统转接、有关部门、社会组织、公民报告的救助线索后,应主动核查情况,对于其中符合临时救助条件的,应协助其申请救助并受理。

群众有困难,“民生大莞家”来解决

“民生大莞家”品牌优化工作列入2021年市政府十件民生实事之一。“民生大莞家”品牌打造工作自2020年4月启动以来,全市共收集办理“民生微实事”1700余件,累计办理“民生微心愿”47000余宗。目前全市共有1338个爱心企业、社会组织及热心市民加入市、镇两级“民生大莞家”爱心资源库,2000余宗“民生微心愿”通过社会力量得到解决。

2021年,“民生大莞家”从“健机制、拓项目、聚力量、提效率、树品牌”五个方面着手,全力以赴做大做强“民生大莞家”品牌项目。市民政局会同市委组织部、市政法委、司法、人社、住建和教育等部门共同协助,将“民生大莞家”服务机制与党员领导干部驻点联系群众、智网工程、法律援助、就业帮扶、住房保障、教育扶助、双百社工等现有机制相对接,扩宽民生诉求征集渠道。携手东莞理工学院大学生志愿服务队共同开展进社区送政策、送服务、送关爱“三送”活动。近期启动东莞市“民生大莞家”优秀惠民项目评选活动,年内形成不少于100个微实事亮点项目和100个微心愿典型案例。

擦亮东莞“双百工程”民生服务品牌

“双百工程”是2021年市政府“十件民生实事”之一,通过建阵地、建机制、建队伍,推动社工立足镇街、深入村居,为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提供政策落实、心理疏导、资源链接、能力提升、社会融入等专业服务,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米”,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按照省民政厅统一部署,2021年10月20日,东莞同步举行“双百工程”社会工作服务站挂牌仪式,全市33个园区、镇街社会工作服务站,191个村(社区)社会工作服务点上线运营,统筹近700多名双百社工开展兜底民生服务。2021年,双百社工累计走访困难群众21679户,共5万多人次,发展志愿者1854名,培育社区社会组织495个,链接社会公益慈善资源287万元。

东莞“双百工程”的顺利实施有力地保障和改善民生,得到了省市领导的高度赞许,东莞市民政局以此申报的“实施广东社工‘双百工程’,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米’”项目,以东莞第一、全省第七的优异成绩获评第九届广东省市直机关“先锋杯”工作创新大赛“服务群众”类二等奖。

民生实事看得见摸得着,一件件地解决好群众身边的民生问题,才能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民生保障政策要用得活用得好,才能让老百姓真真实实享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关爱。2021年东莞已经探索建立大救助工作机制,撬动各部门和群团组织开展救助帮扶的各类信息,加快实现社会救助系统协同、部门协同、政企协同。东莞民政始终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充分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以“大民生”格局为方向,发挥保障兜底成效,打造民生建设的“东莞样本”。

典型案例

双百社工多方协同解决非户籍群众“小急难”问题

2020年,张维荣与女朋友非婚生育了一个女儿。孩子出生后,女朋友不告而别,留下张维荣独自抚养。因为父亲早逝、母亲离家出走,在东莞无亲无故的张维荣靠着仅存的积蓄,一边兼职一边照顾孩子。直到去年10月,因为抚养孩子的支出越来越大,兼职的收入难以支撑两个人的生活。陷入困境的张维荣向东莞民政部门提出求助。为更好提供民生服务,该求助个案转由双百社工曹敏负责跟进。

曹敏是寮步镇社会工作服务站的社工,在接到求助后,第一时间联系张维荣,在综合了解具体情况后,曹敏按照服务对象的需求紧急情况制定了个别化的个案救助计划。基本生活保障是张维荣和孩子当前的主要困难,为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需要,曹敏结合东莞“民生大莞家”惠民政策,第一时间为其申请了“民生微心愿”临时生活救助金3300元,帮助张维荣暂时应对当前的困难。

3300元用完了怎么办?为帮助张维荣摆脱困境,曹敏联系张维荣的户籍所在地韶关,了解当地相关的民生政策。“从他的情况看,应该是符合低保条件的。目前,我们已经联系好韶关的双百社工和当地民政部门,他们正在在为他申请低保。”曹敏说。

此外,曹敏还积极联系了寮步慈善基金会以及社会爱心人士,多渠道对张维荣进行帮扶。“谢谢,谢谢,非常感谢双百社工,让我的女儿有饭吃。”张维荣流下激动的热泪。

遭遇重疾家庭陷入危机 帮扶帮孩子渡过难关

谭方来2008年与厚街镇居民陈小姐结婚,婚后育有一对儿女。但在2021年6月中旬,谭方来4岁的女儿小晴(化名)突然反复高烧。辗转厚街及市内多家医院求医多日,小晴病情仍不见好转。7月初,小晴转院到广州儿童医院治疗。经进一步检查过后,小晴被诊断为恶性淋巴瘤。

谭方来永远记得确诊时与医生的对话:“医生说可以治好。但是凭你的条件,应该治不好的。我说为什么?医生说因为凭你的条件,完全承担不起这笔费用。我说大概要多少钱?他说只能告诉你至少30万元,起码准备50万元。”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谭方来哭了出来,“我当时完全就懵了。检查出来的时候,我身上只有几千元。”

因为女儿是突然患病,夫妻两人要在医院陪同照顾女儿,两人接连失业,没有经济收入。女儿虽然有本地社保,但也无法支撑广州儿童医院的费用。医院表示,由于小晴得的是恶性肿瘤,必须缴纳一部分费用才能开始治疗。谭方来回到厚街,向“民生大莞家”项目紧急求助。接手谭方来案例的是厚街镇公共服务办办事员王杰文。她马上行动起来,通过“民生大莞家”的各个渠道给谭方来筹措资金。“我们在接到诉求以后,以最快的速度为谭先生申请了一次性2万元的临时救助金。这笔救助金当然对谭先生来说无法满足她女儿的治疗费用。我们还通过链接社会资源,发动社区的干部群众、学校的老师、同学、家长等社会力量,为谭先生筹集了28580元的善款,一共加起来就是48000多元。”

这笔救助款项三天就到位了,谭方来马上去医院缴费。目前,小晴已经在医院进行相关治疗。说到“民生微心愿”给予的这笔“及时雨”,谭方来数度哽咽。“如果没有这笔钱的话,我的女儿就要出院了,出院就意味着我要失去这个女儿了。”谭方来说:“我非常感谢政府的政策,感谢民生大莞家。”

文字:记者 周悦维 图片:记者 陈帆 市民政局供图 编辑:符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