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党代会·报告反响| “莞味”十足 备受鼓舞!党代会主题聚焦“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引发各界热议
i东莞 2022-01-05 21:11:14

“只有始终坚守东莞制造业发展的底色和优势,善于吸收利用大湾区高端科创、金融、人文资源,深化与广深港澳等城市的创新协同、产业合作和互融互通,才能与大湾区兄弟城市成为‘最佳伙伴’‘最佳搭档’……”中国共产党东莞市第十五次代表大会主题聚焦“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引发了社会各界的热烈讨论。

党代会报告指出,坚持“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城市特色,是东莞在现代化新征程中争先进位的必由之路;坚持“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城市特色,是东莞与大湾区城市实现错位发展的最佳策略;坚持“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城市特色,是东莞厚植自身高质量发展优势的根本依托。

多位受访对象表示,报告主题定位很准、“莞味”十足,让人倍感亲切;报告中对聚焦“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的“三个坚持”,让人眼前一亮,备受鼓舞。更让人期待的是东莞迈上“万亿元GDP”新起点后,“科技创新+先进制造”这一对组合将为未来发展带来更加澎湃、更加持续的发展动力,绽放新的精彩。

位于松山湖生态园的东莞众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氢能源电池研发的企业

企业界“备受鼓舞”

广东宏川集团董事长林海川表示,在东莞即将迈入“双万”新起点上,将“科技创新+先进制造”作为城市特色,意味着东莞以“科技创新”为驱动,意味着东莞将不断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突破先进制造技术,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构建先进制造业发展生态,推动先进制造不断升级,为东莞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

“作为一名企业家,同时也是一名科技工作者,倍感亲切,备受鼓舞。”广东云创氢电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徐伟强对记者表示。东莞明确提出把“科技创新+先进制造”作为东莞的城市特色,是对东莞未来的最新定义,符合大湾区创新发展的趋势,对于东莞深度融入湾区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盟大集团董事长李实表示,未来五年,东莞聚焦“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实施数字经济融合发展工程,是非常正确的城市发展战略选择。在新的赶考路上,作为数字经济领域的一员新兵,李实也备受鼓舞。此次报告将“科技创新+先进制造”作为城市特色吸引了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林江的关注。他解读称:“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将成为东莞最新的城市定位,坚持“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的城市特色,是东莞与大湾区城市实现错位发展和最佳策略。

“东莞正处于动能转化过渡期的节骨眼上,东莞主政者的选择具有前瞻性,因为他们选择了坚持‘科技创新+先进制造‘为城市特色而释放的新动能。”林江表示,错位发展可让东莞打造大湾区创新创业新高地。

▲2021年10月23日,”华为开发者大会2021”互动体验区。图为观众在体验驾驶出行黑科技

为东莞变革培育新动能

报告提出,要“加快打造大湾区科技创新新高地”“大湾区先进制造新高地”。这在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林江看来,打造科技创新新高地是一个手段,最终,东莞是要实现先进制造新高地这一目标。

当前,新发展格局正在加快构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东莞只有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快培育新兴产业,提升核心竞争力,才能率先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那么,坚持“科技创新+先进制造”,会对东莞带来什么?林江认为,最重要的一个变化就是增长了新动能。

报告提出,把握数字经济新机遇,三年统筹不少于100亿元财政资金支持数字经济发展,重点打造一批数字化赋能中心、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全面推进规上企业数字化转型全覆盖,全力打造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试验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城市。

李实表示,盟大集团奋斗10多年,在工业互联网领域构建了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产业价值链生态服务体系,未来五年,盟大集团也将依托数字经济深度服务传统产业,通过数字化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科技创新+先进制造”与化工材料息息相关,林海川表示,宏川集团未来将根据自身业务实现产业链优势互补,同时优化整个行业的产业链结构,提高整个产业链的运作,最终为东莞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提供更优质、高效的服务。

在打造先进制造方面,雄厚的制造业基础成为东莞的最鲜明特色,也成为众多企业选择落地东莞发展的重要因素。以云创氢电为例,作为一家以创新驱动发展的创业型公司,目前正在向产业化方向迈进,以实现氢动力无人机产品的量产及应用。

科技共山水一色的松山湖科学城

【企业热议】

广东宏川集团董事长林海川:

推动东莞由制造名城向世界先进制造基地进化升级

在我看来,坚持“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的城市特色,有利于构建全产业链创新体系,吸引一流人才集聚。目前,东莞已集聚了一批优质科研资源,包括松山湖科学城内的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实验室、材料基因研究院、南方先进光源等。坚持“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将会加速构建全产业链创新体系,打通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产业化推广的链条,让科研成果以最快速度与产业化对接融通。

同时,随着东莞在政策、空间、环境给予更多的支持,将会吸引越来越多的创新主体进驻东莞,包括国内外知名高校院所及研究机构,他们将为东莞吸引和培养更多一流人才,带来一流人才集聚效应。

可以预见,随着科技创新持续深化,推动东莞制造业高端化,加速动能转换和结构多元化,构建完整的高端产业链,实现先进制造产业集中、结构优化,推动东莞由制造名城向世界先进制造基地进化升级。

作为国内主要的大型化工综合服务商之一,宏川集团一直以来致力于与东莞市共成长,在坚持自主创新的同时,积极围绕东莞打造“科技创新+先进制造”,不断延伸化工产业链,为上下游提供化工贸易、仓储、金融、电子商务等多维度的优质服务。未来,宏川集团根据自身业务实现产业链优势互补,同时优化整个行业的产业链结构,通过整合外部相关合作伙伴甚至社会各界的资源,以并购重组等形式,做好产业升级工作,从而提高整个产业链的运作,最终为东莞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提供更优质、高效的服务,助力东莞“双万”新时代的高质量发展。

广东云创氢电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徐伟强:

倍感亲切,备受鼓舞

东莞明确提出把“科技创新+先进制造”作为东莞的城市特色,是对东莞未来的最新定义,符合大湾区创新发展的趋势,对于东莞深度融入湾区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作为一名企业家,同时也是一名科技工作者,倍感亲切,备受鼓舞。

东莞要打造“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的城市特色,具有极其雄厚的基础和发展潜力。在科技创新方面,目前,松山湖科学城已经集聚了一大批科技创新的优势资源,对于企业的创新发展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和吸引力。

对于中小型企业而言,要实现创新发展,除了自身的技术积累之外,需要借助大范围、大环境下的科技创新资源的“加持”,形成科技创新的热带雨林,形成科技创新的良好范围。目前企业产品所用的部分材料为进口,公司正与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初步接洽,希望未来可依托这一前沿技术平台,研发出国产材料替代。

作为一家以创新驱动发展的创业型公司,云创氢电目前正在向产业化方向迈进,以实现氢动力无人机产品的量产及应用。其中,公司团队依托自身学科交叉优势设计开发的结构功能一体化氢无人机机身是极具原创性的方案,不仅要满足重量轻、强度高,成本低等要求,而且技术上有很多创新,结构非常复杂。但在东莞可以顺利找到精密制造等领域的产业链企业,为企业产品快速推向市场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专家点评】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林江:

“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将为东莞提供新动能

“东莞需要继续发挥作为制造业城市的作用,这是东莞的基本盘。”在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林江看来,“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的全新城市特色释放了诸多重要信息——东莞的制造业发展需要对传统产业进行转型升级,同时也需要确保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增量,从而支撑东莞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东莞需要通过科技创新的手段来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不断产生和成长的目标。

那么,坚持“科技创新+先进制造”,会对东莞带来什么?林江认为,最重要的一个变化就是增长了新动能。过去,东莞的增长动力是传统产业以及与传统产业相关的产业。但今后,东莞可以通过“科技创新+先进制造”为东莞提供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但不能忽视的是,东莞也正处于一个动能转化过渡时期的节骨眼上——传统产业动能和先进制造业新动能交替转型的节骨眼。此时,传统产业可以为东莞稳增长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动力不会源源不绝,亟需新动能发挥作用从而推动东莞经济向前增长。

那么,传统动能和新动能孰轻孰重?诚然,过度依赖传统动能,新动能即显不足;过于注重新动能,确实存在一定的风险。林江表示,东莞的主政者的选择具有前瞻性,因为他们选择了坚持“科技创新+先进制造”为城市特色而释放的新动能。

“东莞要做先进制造新高地,只有先做好科技创新的新高地,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林江表示,而坚持“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的城市特色,是东莞与大湾区城市实现错位发展和最佳策略。林江坦言,无论是大学、科研院所还是优质人才,同在大湾区的广州和深圳都比东莞有更多、更大的优势。那么,东莞有什么底气做到“大湾区科技创新新高地”和“大湾区先进制造新高地”?

林江十分赞同报告中“错位发展”的策略——东莞完全可以独辟蹊径,凭借灵活的市场机制和完整的产业链基础,持续打造和创造一个极具吸引力的营商环境、创业环境,从而吸引大湾区的优质人才、高端科创项目、金融项目向东莞聚集。“让大家一说到东莞,就能联想到十年前的深圳——这是一座创新创业的沃土和新高地。”

中央党校行政学院研究员胡敏:

聚焦“科技创新+先进制造”是东莞对自身优势的准确把握

东莞聚焦“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的城市特色,既是对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的清楚认知,也是东莞对自身优势的准确把握。东莞是制造业大市,制造业关系东莞经济命脉,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同时,制造业还是科技创新的摇篮,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东莞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依托松山湖科学城,带动东莞全域创新。同时也要依托制造业龙头企业,加大产品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加快工程化产业化突破,着力打造战略性全局性产业链。在重点领域布局一批制造业创新中心,优化产业链区域布局。此外,立足已有优势,加强产业合作,吸引外部产业投资和技术、创新资源要素集聚。

东莞先进制造发展路径,第一要加快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工程,大力发展服务业制造新模式;第二是推动生产型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第三是集中培育一批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深入实施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和技术改造专项,推动制造业产品“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第四,加快促进数字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加强关键数字技术创新运用,深入推进工业互联网,赋能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文字:曹丽娟 张华桥 冯欢 向连 图片:郑志波 编辑:张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