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党代会·报告反响 | 关于打造大湾区人才集聚“新高地”,他们这样说
i东莞 2022-01-05 18:00:00

1月5日,东莞市第十五次党代会召开,党代会报告提出,未来五年,东莞将聚焦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坚持培育壮大新动能,加快打造大湾区的7个“新高地”,而加快打造大湾区人才集聚“新高地”就是其中之一。

东莞将人才工作摆在如此重要位置释放了什么信号?如何才能将人口优势转化为人才优势?下来怎样让各类人才更好地施展才能抱负?这些问题在相关人士当中引起了热议。

黄江镇人社分局业务一股股长曾锦祥:

以人才为基础,推动城市创新转型

举办人才活动周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不断出台新的人才政策加大人才补贴标准、实施“十百千万百万”人才工程……对于东莞这些年来为人才提供的优质服务,黄江镇人社分局业务一股股长曾锦祥如数家珍。

新鲜出炉的党代会报告,更是让曾锦祥感到十分振奋,他认为,东莞在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人才体制机制改革、政策体系构建、资金投入、平台载体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综合服务环境建设等各个方面均取得了良好成效,这充分表明了对人才的重视,并将以人才为基础,推动整座城市创新转型发展。

关于怎样充分利用人口红利优势,一方面要立足企业本身,通过各类激励政策,鼓励企业员工再学习再发展,在自身岗位上成为“高精尖”人才,另一方面,设立多项培训创业机制,如科创平台、研发机构等,提升人才的专业水平。

在加快打造大湾区人才集聚“新高地”当中,首先,要满足人才的基本生活保障,如住房、医疗、教育、交通、生态环境等,让人才有较为舒适的生活环境。其次,就是在待遇、政策、创新创业上给予大力支持,比如说创业启动资金、租金减免、定期培训、业务对接等,让人才在创业的路上一路畅通。最后,就是要让人才热爱东莞这片土地,不仅有事业,更有寄托和情怀,增加人才的归属感和使命感。

广东瑞谷光网通信股份有限公司项目部长肖华平:

全市上下积极引进人才将成为共识

“提出加快打造大湾区人才集聚‘新高地’,将人才工作放于如此重要的位置,体现了人才是城市发展的未来,也体现了城与人共生共荣的东莞样本。”作为一名企业工作人员,广东瑞谷光网通信股份有限公司项目部长肖华平对党代会报告中提出的人才政策表示十分认同。这表示了东莞将加快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市战略,努力打造大湾区创新创业人才高地、技能人才之都,把人口人气优势转化为人力人才优势。

对于如何才能将人口优势转化为人才优势,肖华平认为,要进一步创造充分尊重人才、善待人才、奖励人才、培养人才、合理使用人才、热情欢迎人才的氛围。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落地性强、有竞争优势的人才政策,焦点不仅是要引才,还要注重留才和用才。要对新引进的人才和非新引进的人才政策面的均衡。重视培养可用的人才,抢抓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省改革创新实验区等叠加重大历史机遇,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让各类人才的才智、事业、激情与城市发展的脉动深度融合,实现人口素质进一步提升。

“相关人才激励机制要快速落地,让人才充分享受到东莞不一样的高效人才待遇,在安居、环境、医疗、子女入学、老人健康等方面也要深入思考,这样才能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肖华平如是表示。

东莞高层次人才代表、东莞先知大数据有限公司CEO余旸:

优化人才结构,形成带动效应

“东莞将人才工作提到如此高的优先级,对内对外都进一步表明我们这个城市大力引才育才,愈加尊才爱才的态度!”

▲东莞高层次人才代表、东莞先知大数据有限公司CEO余旸

对于党代会报告中提出的加快打造大湾区人才集聚“新高地”,东莞高层次人才代表、东莞先知大数据有限公司CEO余旸认为,这非常符合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高地建设的大背景,也是东莞在‘双万’新赛道中,聚焦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驱动创新的必由之路。

回国创业之初,余旸考察了北京、上海、杭州、天津等多个城市,最后选择了经济活跃、生机蓬勃的大湾区,扎根东莞。

事实证明,他的选择没有错。“东莞在营造浓厚尊才爱才氛围方面一直做的很好,出台了各种优才政策,市里也为我们定制了科研场地租赁的‘一企一议’优惠政策,建立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一对一服务、走访机制,定期了解我们的诉求,为我们排忧解难。”

对于未来,余旸认为应该将人才结构进一步调优,科学家与领军人才,行业专家,工程师,技能人才形成引领和带动效应。人才施展抱负的关键在土壤,需要鼓励企业给予人才更大的成长空间,政府帮助企业获得更大的市场,才能使得这里的人才土壤更加肥沃。

立足即将到来的“双万”新起点,余旸表示信心十足,下来他的公司也将着手进一步扩大人才队伍,培养一批具有科技创新精神,具备产业竞争引领能力的高层次人才,服务国计民生,保持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推进科技强业,贡献科技强省。

文字:记者 张雨倩 甘劼伟 图片:受访者供图 编辑:符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