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党代会·报告反响丨市大学筹建办公室主任郑国洪:加快打造大湾区人才集聚新高地
i东莞 2022-01-05 17:24:45

党代会报告中明确提出“推动大湾区大学、香港城市大学(东莞)、东莞理工学院高水平建设,支持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支持市技师学院纳入高等学校序列,更好吸纳和培养多层次优秀人才。推动企业努力建设更多重点实验室、博士和博士后工作站、技师工作站等各类人才培养平台。依托特色产业集群,推动镇街打造一批创新、创业、居住一体化的新型人才社区。完善镇街人才服务体系,创建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全面提升企业人才人力综合效能。”

对此,市大学筹建办公室主任郑国洪表示,东莞城市发展到现在,要进一步推动高品质发展,对人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东莞市委市政府的这些部署,将在通过高质量人才的培养、打造大湾区人才聚集新高地的同时,更进一步促进东莞经济社会整体均衡发展,“这让我们备受鼓舞、倍感振奋、倍增信心。”

郑国洪表示,有什么样的人才,就会有什么样的城市,立足“双万”新起点,以新时代人才强市建设为抓手,是东莞市委市政府一直在做的事情;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发展对人才建设的战略意义,一方面,对基础教育的投入非常大,为吸引人才和留下人才解决后顾之忧;另一方面,促进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依托东莞产业特色,培养高层次人才。东莞现有高校并不少,大学生数量并不低。拥有包括东莞理工学院、广东医科大学、广州新华学院、东莞职业技术学院等在内的高校,据不完全统计,东莞在校本科生约12万人。“这个数据在全国的地级市中已经相对比较高,但也存在问题——这些学校发展水平不均,东莞还需要有更高层次的大学与东莞未来高质量发展相匹配。”郑国洪表示,也正因此,东莞正在建设香港城市大学(东莞)和大湾区大学这两所高水平研究型大学,逐步弥补高等教育发展的短板。

而新建的这两所研究型大学也将错位发展:香港城市大学(东莞)更强调其发展的对外性和国际性,因为香港城市大学本身是一所国际化大学,东莞依托这一办学优势,比国内大部分现有大学在国际性方面有更好的起步条件;大湾区大学则将汇聚国内外包括粤港澳的高等教育资源来发展,重点培养东莞急需的硕、博等高层次人才。

目前,从量来看,东莞两所新建的高校一所为6000人的规模,还有一所为10000人的规模。16000人中,本科学生数大约是8000人,本科生总量增加不多,主要是增加部分高质量的本科生数量;从质来看,新建的两所大学,有一半的计划是培养硕士、博士,共有8000名硕士和博士生。“这就是人才上质的飞跃,通过这些数据不难看出,东莞高等教育发展与‘打造湾区人才聚集新高地’一脉相承,未来希望通过高质量人才的培养,促进东莞经济社会的整体均衡发展。”郑国洪说道。

文字:覃凤春 图片:郑家雄 编辑:张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