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党代会·报告反响|市党代表、市教育局局长叶淦奎:立足“双万”新起点 跑出教育加速度
i东莞 2022-01-05 17:01:05

1月5日上午,中国共产党东莞市第十五次代表大会开幕。肖亚非同志代表中国共产党东莞市第十四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报告既回顾了过去五年东莞的工作成绩,也阐明了东莞面向未来的理论基础、目标指向和实践路径。

在现场聆听了报告后,市党代表,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叶淦奎表示,全市教育系统将立足“双万”新起点,深入学习贯彻市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打造品质教育,跑出教育加速度,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成为广东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名片,为谱写东莞现代化建设新篇章作出教育应有的贡献。

市党代表,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叶淦奎

报告深刻回答东莞两个时代课题

报告全文约1.8万字,在长达近一个半小时的报告中,叶淦奎专心致志、认真聆听、用心感悟,并详细记录,生怕漏掉任何一个关键细节。

“市第十五次党代会,是在东莞发展进程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具有重大意义、深远影响的大会。”叶淦奎表示,报告主题鲜明,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务实进取,深刻回答了东莞的历史方位是什么,怎样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开好局、起好步的时代课题;深刻回答了东莞的城市特色是什么,怎样增强东莞核心竞争力,厚植高质量发展优势,争先进位、走在前列的时代课题。

叶淦奎表示,这次党代会,极大地鼓舞士气,强力提振了进取心、精气神;极大地凝聚共识,鲜明提出主攻点、新蓝图;极大地催人奋进,全面吹响了集结号、进军令。这次党代会,必将引领东莞争先进位、成为湾区创新的热土,必将推动东莞万马奔腾、成为拼搏进取的热土,必将提升东莞幸福指数、成为和谐善治的热土,必将彰显东莞精彩纷呈、成为人才向往的热土。

教育是重要的民生工程,是面向未来的事业。

报告提出,今后五年,东莞教育要实现“学有优教”的发展目标,要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持续推进教育扩容提质,全面落实“双减”政策,大力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推动民办教育规范健康发展。深入实施“莞邑良师”计划,大力培育引进高层次教育人才,抓好特殊教育、专门教育,发展智慧教育、未来教育,全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报告在对未来五年主要目标的擘画中,鲜明提出要加快朝着‘学有优教’的目标迈进,这是报告对未来五年教育工作总的目标定位,充分体现了东莞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充分体现了对标一流争先进位的更高标准,充分体现了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信心决心。”叶淦奎表示,全市教育系统将立足“双万”新起点,深入学习贯彻市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打造品质教育,跑出教育加速度,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成为广东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名片,为谱写东莞现代化建设新篇章作出教育应有的贡献。

全市教育系统将在七个方面创新创优

在“双万”新起点上,报告提出,东莞要聚焦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奋力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争先进位、走在前列。

“党代会聚焦‘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就是要围绕创新推动产业转型,提升东莞核心竞争力,厚植高质量发展优势,在现代化新征程上争先进位、走在前列。”叶淦奎表示,踏上新征程,教育的先导性、基础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贯彻落实好党代会精神,全市教育系统具体将在七个方面创新创优。

一是在推进提升党建质量上创新创优。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推动中小学校党组织全面达标,推动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地落实。继续选派公办学校党员校长后备干部担任民办学校党组织第一书记,进一步加强民办学校党员队伍建设,打造基层党建示范品牌。

二是在推进扩容提质上创新创优。创新公办学校投建模式,引入多元主体合作办学,探索民办学校转型公办新模式,不断增加公办学位供给。未来五年将新增公办学位约31万个,其中中小学学位28.4万个,幼儿园学位2.5万个。加强师资帮扶,统筹安排新进优秀教师向薄弱学校倾斜。实施莞式慕课实验基地建设,发挥品牌龙头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抓好特殊教育、专门教育,发展智慧教育、未来教育,全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三是在推进落实“双减”上创新创优。加强作业负担和质量管理,打造优质作业资源网络共享平台,合理布置科学技能、体育锻炼、艺术欣赏等不同类型作业。深化中考招生制度改革,减轻学生升学考试压力。提升校内课后服务质量,推进课后服务“5+2”模式全覆盖,推动各镇街提供暑期托管服务全覆盖。大力压减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规模,全面完成校外培训机构“营改非”,扎实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坚决打击隐形变异培训行为。加强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监管,实行风险隐患分级管控制度。

四是在推进锻造“莞邑良师”上创新创优。坚持人才为本,实施“莞邑良师”行动计划,加强教师配备,注重教师成长,形成示范带动。建立编制周转池专项用于基础教育引进高层次人才,实施校长职级制、名校长培养计划,用5年时间培养30名教育领军人才、150名教育家型教师、2500名卓越教师和300名未来名校长培养对象。启动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学历提升,强化市镇校三级教研体系建设,加强教师岗位聘后管理和民办学校教师管理,建立名优教师轮岗制度。到2025年,努力实现公办中小学专任教师增量、高级职称教师增量比“十三五”翻一番,引进培育一批基础教育高层次人才。

五是在推进优化教育结构上创新创优。按照“控制增量、消化存量、提高质量”的基本原则,结合我市实际,多措并举,推动完成公办民办义务教育结构优化目标。通过收购、租赁、协议合作、慈善捐赠等方式,创新推动民办义务教育学校转型转制办成公办学校。修订完善民办学位补贴政策,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扩大补贴覆盖面。

六是在推进服务改革发展上创新创优。着眼“科技创新+先进制造”,推动高等教育创新发展,加快建设大湾区大学、香港城市大学(东莞),支持东莞理工学院建设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示范校,支持东莞职业技术学院探索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改革试点。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围绕东莞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建设,推动职业院校与产业园区、龙头企业合作,打造高水平校企合作基地和特色产业学院,实现校企合作共同管理、共同研发课程标准、共同打造教学创新团队、共同设立研发中心、共同开发技能证书,推动每所职业院校着力建好1-2个服务区域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的专业群。

七是在推进完善治理体系上创新创优。全面建成推广“一中心两平台”,加快推进智慧校园建设。筑牢校园安全底线,始终绷紧校园疫情防控这根弦,大力创建“平安校园”,全面统筹全市校(园)方责任保险,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全面提升校园日常安全管理水平。增强依法治教能力,健全教育重大决策机制,加强基层教育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建立群众诉求快速响应机制,加强信访数据的深度挖掘、研判分析,增强教育领域舆情处突能力。持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健全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制度,严肃处置师德师风失范行为,常态化开展招生入学纪律执行情况专项检查。

文字:刘召 图片:程永强 编辑:张东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