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党代会·局长访谈|赖健伟:强化自然资源要素保障,赋能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
i东莞 2022-01-05 15:05:58

党代会报告提出,聚焦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奋力推动东莞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争先进位、走在前列。对此,市第十五次党代会代表,市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赖健伟充满期待。

如何把党代会确定的“路线图”细化为“施工图”?1月5日,赖健伟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党代会报告是行动宣言书和路线图,将聚焦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以实施土地空间连片拓展工程为重要抓手,着重在资源统筹、空间拓展、精准供给三个方面持续发力,强化东莞抢抓产业发展风口、培育壮大新动能的自然资源要素支撑,奋力推动东莞在“双万”新起点上加快高质量发展。

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赖健伟表示,将持续优化城市格局功能,提升城市特色品质,把党代会描绘的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将按照党代会在优化城市格局功能、提升城市特色品质两方面的部署要求,持续推动相关工作落实,为努力实现千万人口与城市深度融合共生共荣贡献力量。

东莞日报:党代会报告提出,实施土地空间连片拓展工程。围绕“聚焦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在东莞土地开发强度逼近极限情况下,如何加强自然资源要素支撑?

赖健伟:2019年市自然资源局成立以来,面对新增空间紧缺、存量空间低效破碎的困境,我们强化资源统筹管理、大力拓展优化发展空间,有力支撑了全市高质量发展。接下来,我们将聚焦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以实施土地空间连片拓展工程为重要抓手,着重在资源统筹、空间拓展、精准供给三个方面持续发力,强化东莞抢抓产业发展风口、培育壮大新动能的自然资源要素支撑。

资源统筹,就是强化对规模、指标、耕地等各类空间要素的统筹管理,将自然资源要素优先投向四大战略平台、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南部9镇,以及重大项目、重点产业、重要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最大限度避免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切实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益和促进资源的集约开发。

空间拓展,就是围绕重大战略平台和产业基地,综合采取新增资源统筹、存量用地盘活、更新改造等措施,推动整备连片空间。按照党代会关于实施土地空间连片拓展工程的部署,重点推动两件事情:一是推动连片产业单元整备,大力实施连片土地统筹、产业空间更新、低效用地处置三大行动,针对目前已经初步确定的10个产业单元,扎实推进规划编制、土地整备、存量盘活、联动城市更新等工作,力争三年内整备4片2000亩以上、6片700亩以上连片用地。二是大力推动片区改造。以连片更新“头雁计划”为突破口,聚焦项目谋划与项目推进两个方面,在连片改造、产城联动、联合招商等方面进一步深化改革,推进单宗改造项目向大片区综合性整体开发转变,促进镇村工业园改造提质增效。目前,已启动16个连片更新片区,总面积2.07万亩,预计总投资3200亿元。

精准供给,就是创新现代产业资源保障机制。紧扣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深化土地要素特别是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改革,优化调整工业保护线,进一步强化制造业立市基础。推广实施设定亩均投资强度等控制指标、完成前期开发手续的“标准地”出让,精准高效供应产业用地,保障企业拿地即可开工。推动产业项目“拆旧建新”同步实施、容差审批、批前公示的政策落地,鼓励现有工业用地通过内部整理、提高容积率等方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益,促进企业原地倍增。

东莞日报:党代会报告提出,全方位优化城市功能格局,全域提升城市特色品质。奋斗新时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如何推进城市品质提升,为努力实现千万人口与城市深度融合共生共荣贡献力量?

赖健伟:市自然资源局一直以湾区一流都市标准,持续推进空间规划布局优化、城市品质内涵提升,特别是空间规划的编制和中心城区建设,目前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

迈进新征程,谱写新篇章。接下来,市自然资源局将按照党代会在优化城市格局功能、提升城市特色品质两方面的部署要求,持续推动相关工作落实,为努力实现千万人口与城市深度融合共生共荣贡献力量。

优化城市格局功能方面:一是高质量编制实施国土空间规划。以全局视角高站位推进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实施,科学划定布局“三区三线”,不断优化“多中心、分片区、网格化”的城乡空间,推动全面形成“三心三副多节点”的城市功能格局,促进城市发展向集约式内涵提升转变。同步健全规划留白等刚弹结合的规划传导机制,推动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二是强化空间资源综合管护。锚固农业、生态保护底盘,确定国土空间开发底线极限,划定耕地保护集聚区,引导耕地布局优化调整;编制生态修复规划,构建市场化的生态修复模式,推动生态修复从“被动”转向“主动”,积极构建“一屏一区多廊”的生态安全格局。同步,优化建设项目选址,避免项目与空间管控红线抵触,并强化土地综合执法,严厉打击“两违”行为,严格控制城市化进程无序开发。三是优化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布局。把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放到空间规划系统中作整体考虑,强化规划引领,全面做好空间布局及用地保障。全力保障城市轨道、城际轨道、高快速路等重点交通设施建设,强化与湾区周边城市互联互通,构建内畅外联、便捷高效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最大力度保障教育、养老、医疗等诉求迫切的民生设施建设,全面提高各级公共服务配套水平。

提升城市特色品质方面:一是持续深耕中心城区建设。目前中心城区“一心两轴三片区”规划建设全面铺开,不少提升项目落地显效。接下来,将持续完善“策划、规划、建设、运营”全链条把控机制,强化东莞大道和鸿福路双轴带动,推动国际商务区、黄旗南片区、“三江六岸”片区等重点片区从规划阶段转入全面实施建设阶段,推动形成独具山水魅力的中央活力区,打造全市“品质高地”和“示范标杆”。二是强化城市设计和建筑风貌管控。通过“多方案比选”“专家审议”重点地段分类管控等方式,高标准推进城市核心区域建设项目设计,提升城市门户和重要干道节点的景观风貌。完善城市设计管理政策,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示范地段作为试点,稳步开展城市设计工作,推动城市精品建设,力争3年内形成效应,展现东莞城市特色。三是注重统筹城市与乡村建设。针对东莞“似城非城,似乡非乡”的城乡混杂的城市形态,通过村居适度减量、厂居改造融合等方式,优化居住结构,推进优质生活圈和标准化街区建设,打造东莞特色产业社区。高标准推进村庄规划编制,优化村庄土地利用模式,引导村居深入参与存量用地盘活和镇村工业园改造,强化乡村振兴实施的空间保障。四是注重城市基因传承。强化对城市更新的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处理好与历史文化保护的关系,注重留改拆的有机结合,积极探索符合东莞实际的历史文化资源修复保护和活化开发模式,传承保护好历史文化,推动建设岭南山水文化名城。

文字:付碧强 图片:程永强 编辑:王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