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幕特稿|又踏层峰辟新天——写在东莞市第十五次党代会开幕之际
i东莞 2022-01-05 10:29:17

当时光的列车缓缓驶过莞邑大地,奋进的足迹标注着所有努力的印记。

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关键时期,在东莞迈上“双万”新起点的关键阶段,我们迎来了中国共产党东莞市第十五次代表大会召开。

回望过去的五年,是东莞发展极其特殊、极不平凡、极其难忘的五年。五年春华秋实,我们廓清东莞建设的历史方位和坐标,洞察东莞发展的“时”与“势”、“危”与“机”,感受初心与使命的坚守、责任与担当的激荡,吹响下一个五年奋进号角,奋楫扬帆启新程。

看似寻常最奇崛 成如容易却艰辛

深冬的早晨,清风飒飒,天高云淡。上午8时30分左右,党代表们精神饱满、意气风发地步入市会议大厦。

砥砺奋进的足迹,深深印刻在莞邑大地上,也印刻在每一位代表心中。尤其在过去的半个月时间,面对“12·13”疫情侵袭,党代表们与全市干部群众克服种种艰辛不易,上下同心、众志成城,历经半个多月,东莞抗疫终于取得了重大进展。这背后是省委、省政府的强力统筹,凝聚着省专家组和全市各界的智慧和汗水,充分展示了东莞速度、东莞力量、东莞温度、东莞智慧。

主席台上,金色的党徽熠熠生辉,十面红旗鲜艳夺目。9时整,大会在雄壮的国歌声中拉开帷幕。肖亚非同志健步走上报告席,代表中国共产党东莞市第十四届委员会向大会作题为《立足“双万”新起点 聚焦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 奋力谱写东莞现代化建设新篇章》的报告,声音铿锵坚定。

5年时光,百年征程不过一瞬,一座城市向着未来能走出多远?

这份砥砺奋进的党代会报告,描绘了接续奋斗、奋力跨越的东莞,既有不平凡的艰辛不易,也有沉甸甸的分量,更描绘清晰动人的图景。

这五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中美经贸摩擦深入演变、支柱产业持续承压等严重冲击,东莞“顶硬上”,综合实力实现大跨越,创新发展实现大突破,城市品质实现大提升,民生福祉实现大改善。

不畏山高路远的跋涉者,山川回馈以最奇绝的秀色;不惧风高浪急的弄潮儿,大海回报以最壮丽的日出。前进道路绝不是一帆风顺,回顾五年难以忘怀的奋斗历程,报告用“争”回来、“抢”回来,“拼”回来三个排比句,回答了东莞发展迈上新起点的行动密码:

这五年成绩,是我们坚持斗争、克服重重挑战“争”回来的。面对严峻复杂形势,我们始终保持“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战略定力,增强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率先建立超常规经济运行监测调度机制,有力有效防范化解各领域重大风险,迈过一道又一道坎,顶住一波又一波冲击,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逆势而行、稳中向优。

这五年的成绩,是我们积极作为、抢抓重大机遇“抢”回来的。面对“双区”建设等重大历史机遇,我们主动谋划、乘势而上,积极对接国家和省的重大战略,成功推动松山湖科学城纳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成功争取大湾区大学在莞筹建和香港城市大学(东莞)落户,成功获批省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实验区等改革试点,推动东莞更多工作、更多项目上升到国家和省的层面,切实把重大机遇转化为深化改革开放的持续动力,转化为聚集高端资源要素的竞争优势。

这五年的成绩,是我们众志成城、顽强拼搏“拼”回来的。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全市党员干部特别是基层一线人员无惧挑战、冲锋在前,广大企业坚定信心、扎根发展,社会各界同心同德、同向同行,各行各业都在各自领域发光发热、倾力奉献,汇聚起奋勇前行的磅礴力量,推动东莞高质量发展步伐越走越快、越走越有力。

此时此刻,代表们认真倾听、记录,报告中激昂热烈、催人奋进的话语引发了与会代表响起的热烈掌声,让人感受到一种蓬勃的力量。

此时此刻,各代表团分组讨论现场,代表们围绕报告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话感受、献良策、议发展,让人感受到了他们对这座城市的炙热感情。

此时此刻,这座城市里的每个人仍在打拼,大家的前进脚步叠加成一座城市的进步。也许你我未曾谋面,但都在为这座城市美好的未来而努力奋斗。

又踏层峰辟新天 更扬云帆立潮头

波澜壮阔欣回首,敢为人先又续征。5年短短一瞬,我们和脚下的这块土地,经历与收获都汇成了不同寻常的历史跨越,标注上一段征程的辉煌,预示下一个征程的荣光。党代会,是一个节点,也是一个全新的起点。

5年后的东莞,将是什么样子?那时的我们,又会怎样?这样的问题总能引发热议。“你怎样,未来就会怎样!”

问题起于当下,答案则在未来,更在于东莞的底气和雄心。

今后五年,是东莞增创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新优势、加快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的关键五年。东莞将聚焦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努力实现经济在万亿新起点上加快高质量发展,实现千万人口与城市深度融合、共生共荣,奋力谱写东莞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东莞的底气在于,已经构建了从源头创新到技术创新再到产业化应用的科技创新体系,形成了由19万家工业企业、1.1万家规上工业企业、7387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54家专精特新企业、66家上市企业和19家超百亿企业、3家千亿企业组成的先进制造体系,这是东莞经济最重要的基本盘。

东莞的底气在于,以参与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为统领,加快打造大湾区科技创新高地,举全市之力建设松山湖科学城,打造更多大装置、大平台,加快提升科研创新能力,全力推动散裂中子源二期、先进阿秒激光等大科学装置动工建设,推进南方光源预研测试平台建设,加快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发展,抓紧做实科学基础设施集聚区。

东莞的底气在于,实施“十百千万百万”人才工程和“技能人才之都”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全市人才总量达到258.4万人,高层次人才18.3万人。力争三年内面向全球招揽引进10个战略科学家团队,引育400名博士专业人才、1000名领军人才、6万名硕士以上创新人才和50万名本科学历人才。三年推动100万名劳动者提升学历能力素质,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东莞的底气在于,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是不断前行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东莞高质量发展最温暖的底色。东莞将积极回应市民群众的多元化需求,全面提升城市综合环境,创新基层治理,增进民生福祉,促进千万人口深度融合,让不同年龄、不同阶层、不同职业的人都能够在东莞实现个人价值、成就人生精彩。

又踏层峰辟新天,更扬云帆立潮头。站上“双万”新起点,手握历史的“接力棒”,我们这一代人务必从党的百年伟大奋斗历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以渴望建功立业的志气和重整行装再出发的朝气,以“跑马勇争先、执行论英雄”的气概和魄力,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新业绩。

一座城市有一座城市的梦想,心怀远方、脚踏实地、逐梦前行,踏上新征程。

新征程,是东莞发展的新征程,也是我们每个人的新征程。找准自己的坐标、尽到自己的责任,让个体奋斗与时代宏图相互激荡,建设一个更加富饶的家园、成就一个更加美好的自己。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文字:首席记者 李金健 图片:程永强 郑家雄 陈俊凯 陈栋 编辑:张东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