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东莞始终坚持制造业立市不动摇,牢牢把握每一轮产业风口,积累了雄厚的工业基础,形成了初步的创新优势,逐步从一个传统农业县发展成为国际制造名城,一路筚路蓝缕、一路披荆斩棘。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东莞迈入全国第15个拥有万亿GDP、千万人口的“双万”城市行列。
未来五年,东莞发展的主要目标是什么?党代会报告提出了六大目标:经济综合竞争力稳居全国前列、创新引领产业发展形成强大新动能、城市综合环境达到国际一流湾区标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设进一步加强。
具体来看,今后五年,东莞GDP总量要突破1.4万亿元,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要超过1.2万家,主要河流水质达到地表水IV类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要达到8万元,打造特大型城市现代化的东莞样板,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

关键词:经济实力
GDP总量突破1.4万亿元
在东莞经济综合竞争力方面,报告提出未来五年要稳居全国前列。具体来看,是GDP总量突破1.4万亿元,主要经济指标保持稳定增长,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到25%,新经济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十三五”时期,我市地区生产总值从2015年的6665.3亿元增加至2020年的9650.2亿元,提前一年完成了“十三五”规划目标。我市是制造业大市,在GDP的数据统计构成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了GDP的半壁江山,而在全市高企中,有一半以上是规上工业企业,培育好这些高企不断壮大,能够为GDP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要实现上述五年目标,东莞有一定的底气,因为东莞拥有扎实的工业基本盘——超过20万家工业企业、2万亿工业总产值、1万家以上规上工业企业。而在东莞的工业企业中,还有一项重要指标:稳居全国地级市第二、全省地级市第一,科技创新综合竞争力挺进全国城市20强、地级市第三。
在发展后劲方面,今年1-11月,全市招商引资持续稳步向前,共引进投资项目4019宗,协议投资超3000亿元,同比增长19.1%;实际投资超1500亿元,同比增长26.9%。包括引进投资184亿的国际商务区华润置地地标项目、投资150亿的广东光大第三代半导体项目、总投资103亿的信濠光电东莞项目等7宗投资30亿元及以上项目。随着这些重大项目的落地开工,将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关键词:创新引领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2万家
在创新引领方面,报告提出未来五年的目标是“产业发展形成强大新动能”。具体指标是,东莞R&D占比要达到3.7%,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2万家,人才总量达到383万人、占比达到35%,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43%,以先进制造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形成。
R&D经费投入经过审核后将计入地区生产总值,这对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导向和激励作用。近几年东莞研发投入水平不断提高,从2015年的147.88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342.09亿元,数额翻了一倍多。最新的数据显示,东莞R&D经费投入强度(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为3.54%,达到发达国家水平,投入强度在广东排第2位。
未来五年,随着散裂中子源投入使用,先进阿秒激光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南方先进光源预研测试平台正式启动,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研究成果持续深入,大湾区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东莞)的加快筹建,将会进一步牵引推动东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城市环境
达到国际一流湾区标准
过去五年,东莞的城市品质内涵得到显著提升。穗深城际、莞惠城际、南沙大桥等建成使用,与广州、深圳地铁全面加强规划衔接。此外,轨道交通2号线开通运营,跨入了“地铁时代”。国贸中心等地标顺利建成,市民服务中心等城市功能不断完善。截至2020年,东莞城市建成区绿地率为39.89%,绿化覆盖率为43.20%,市镇两级拥有城市公园336个,森林公园21个。所有村(社区)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65%以上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
报告提出,未来五年,城市能级显著跃升,城乡人居环境品质得到全面改善,营商环境达到国内一流,文化软实力持续增强。碳达峰、碳中和迈出坚实步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广泛形成,主要河流水质达到地表水IV类以上,美丽东莞实现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
事实上,近几年,东莞投入了700多亿元,实施超600个治水项目,茅洲河、石马河等昔日“黑龙江”纷纷变清,东莞水环境综合指数改善幅度排名全国第三,也因此获得了国务院的表扬。蓝天白云也频频刷爆东莞人的朋友圈,许多东莞人对此颇为自豪。
关键词:共同富裕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万元
水质、空气质量的改善,不仅大大增强了东莞人的归属感和荣誉感,也吸引着越来越多外地人来到东莞。数据显示,东莞每年人口净流入二十万以上,城市人口吸引力指数位居全国第三。
而事实上,千万人口的特大城市“体量”,是决定东莞GDP能否破万亿的“最大底气”之一。报告提出,未来五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要取得实质性进展。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万元,与GDP增长基本同步。
老百姓的“钱袋子”方面,目前东莞的居民收入名列珠三角城市前茅。2020年,东莞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6533元,在珠三角城市排名第3;其中东莞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827元,在珠三角城市中(除深圳外)位居第1。
此外,过去五年,东莞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成色更足。“十三五”时期,东莞保障改善民生力度空前,市财政共投入超2000亿元用于民生建设,支出占比每年均超七成。“十三五”期间新增义务教育阶段学位12.5万个,比2015年增长22%;新增病床位6千张,比2015年增长23%,药价平均降幅超54%,人均预期寿命突破80岁大关。此外,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扎实创建,住房、就业、社会保障及社会福利等供给水平明显提升,形成“民生大莞家”品牌。
报告还提出,未来五年,东莞人民群众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将会更协调发展,公共服务更加优质均衡,将会加快朝着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的目标迈进,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包容性不断提高。
关键词:基层治理
基本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东莞如今的政府服务如何?在这里生活创业的人最有发言权。过去几年,东莞已经成了“老板之城”和创业之城。据最新数据显示,目前东莞市场主体突破140万户,按照千万人口的总量计算,也就是平均每7个东莞人里就有一人是老板。140万户约占全省市场主体总量的十分之一,全国的百分之一,同样也是广东全省地级市第一。
基层治理方面,东莞五年来连续获得全国社会治理创新示范市“四连冠”、获评第五届“中国法治政府奖”、全国综治最高荣誉“长安杯”等荣誉。此外,平安东莞、法治东莞建设取了重大成效,“两抢”案件数五年下降超过九成、命案发案数下降五成,扫黑除恶成果群众满意度全省第一,全省平安建设(综治工作)考评排名从2015年的第18名跃升到2018年、2019年连续两年全省第2名。
报告提出,未来五年,东莞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体系将更加健全,高效服务型、响应型政府加快构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完善,法治东莞平安东莞建设达到更高水平,市民归属感持续增强,加快打造特大型城市现代化的东莞样板。
关键词:党的建设
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要不断增强
过去五年,东莞全面从严治党得到显著性增强。特别是今年以来,东莞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开展8轮“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
在疫情期间,东莞共组织发动了15.6万名党员参与抗疫和企业复工复产。有基层党员干部反映,学习领会总书记思想更深了,把握上级政策要求更到位了,抓工作的方向思路更准了,形成了上下一心、上海市一致推进工作的强大合力。
而随着“四风”问题得到持续整治,巡察全覆盖任务高质量完成,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不断巩固发展,东莞党员干部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进一步形成。
未来五年,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将会不断增强。因为报告还提出,未来五年,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更加充分,干部队伍能力素质将更加过硬,正确选人用人和激励干事创业的导向更加鲜明,基层末端执行力要大幅提升,全面从严治党进一步向纵深发展。
【延伸阅读】
如何实现六大目标?
四大战略平台+全市各镇通力支持
今后五年,是东莞增创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新优势的关键窗口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促进共同富裕的关键突破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起步期。
报告提出,要实现上述六大目标任务,需要在城市功能布局、资源要素配置、政务服务保障等各个方面,都要聚焦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找准各自的发力点和突破口;需要全市上下都围绕中心大局动起来、干起来,比学赶超、奋勇争先。
要实现六大目标,离不开四大战略平台的创新支撑。为此,报告提出了具体路径:四大战略平台要勇当先锋、挑起大梁,成为引领全市发展的重大引擎。松山湖科学城要全力加快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建设,强化对全市创新发展的辐射带动;滨海湾新区要积极对接港澳、联动前海,大力打造制度型开放新高地;水乡功能区要加大连片土地统筹和环境整治力度,建设富有水乡特色的高质量统筹发展示范区;银瓶合作创新区要坚持生态优先,大胆探索跨越式绿色发展新路径。
要实现六大目标,更离不开全市各镇的合力支持。报告提出,南部九镇要率先发展、引领发展,打造深莞深度融合发展的样板,五年后GDP总量占全市比重要达到40%,成为全市重要增长极。各镇街都要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在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中跑马突围、赛龙夺锦,力争五年内形成两个GDP千亿镇街、3个以上800亿镇街、5个以上500亿镇街的先行发展序列,其他镇街也要各展所长、各尽所能,力争五年内发展规模和效益再上一个新台阶。
美好发展蓝图,必须靠奋斗来实现。报告认为,站上“双万”新起点,手握历史的“接力棒”,我们这一代人务必从党的百年伟大奋斗历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以渴望建功立业的志气和重整行装再出发的朝气,对标最优、争创一流。报告强调,全员调动市镇村三级力量,以“跑马勇争先、执行论英雄”的气概和魄力、深入开展提升基层执行力攻坚行动,带动全市上下形成万马奔腾、热气腾腾的干事创业浓厚氛围,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新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