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年,东莞经历两次疫情。“6·18”疫情,在一个潜伏期时间内就得到有效控制;“12·13”疫情,26例确诊病例均在大朗镇,又是极短时间实现零新增。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是对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东莞市委市政府以迎难而上的政治自觉勇于担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谋划大局,在交出抗疫大考的优秀“东莞答卷”的同时,也提升了城市形象。
以迎难而上的政治自觉勇于担当
事不避难,担当作为。
2021年12月13日下午3时30分,大朗医院检测核酸标本时,2例阳性曲线拉响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警报。
此时,市会议大厦内,400多名党代表汇聚一堂,中国共产党东莞市第十五次代表大会(以下简称“市党代会”)正召开预备会议。作为东莞政治生活的一件大事,市党代会原定在2021年12月14日开幕。
一边是突如其来的疫情,一边是五年一度的重大会议。如何抉择?东莞市委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以迎难而上的政治自觉勇于担当,迅速作出回应。
疫情发生当天,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肖亚非立即主持市委常委会暨东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指挥部)会议,坚决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决定“党代会延期,全力抗疫”。把疫情防控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以最大决心、最严举措、最大努力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一声令下,东莞迅速从“党代会模式”切换为“抗疫模式”,各方力量汇聚而成的洪流奔向全市各个区域,为守护人民的生命安全、身体健康尽职尽责。
抗疫关键时刻,东莞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疫情防控的强大动力,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
按照市委工作部署,市委组织部迅速启动疫情防控组织工作响应预案,“快字当头、分秒必争”,坚决扛起政治责任,推动组织工作更好服务保障中心任务。全市市直单位6116名机关干部下沉一线支援抗疫,凌晨3点发出倡议书、凌晨4点完成集结,清晨7点就到达现场。
广大党员干部把抗击疫情的战场作为检验初心使命的考场,以最美逆行者的姿态化身为群众的守护者,以英勇拼搏的气概无愧为疫情防控的主心骨,以冲锋在前的干劲切实履行了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的承诺,让鲜红的党旗始终在抗疫一线高高飘扬。
疫情期间,东莞持续抽调多方力量协助大朗抗疫,设置现场指挥部,抽调100多名市直机关干部、5000多名公安干警、2000多名医务人员,与大朗镇、村(社区)两级7000多名干部、28名村(社区)第一书记和28名第一警长,以及278个基层“三人小组”,一起构建抗疫联合战线,努力把防疫要求落实到每一个单元、每一条街道、每一位居民,让我们看到“中流砥柱”的力量。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谋划大局
同时间赛跑、与疫魔较量。
东莞应对疫情的反应速度和工作决心,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谋划大局的生动实践。
与“6·18”疫情不同,“12·13”疫情发生在毛织产业重镇大朗,这里有1.7万家毛织企业、20万从业人员、常住人口超过55万,人员密集,对外经济往来频繁;从病毒的传播速度来说,德尔塔变异株在10天内可传播4代,其中最快的代际传播不超过24小时,但2名感染者从西安返回东莞已有9天。
东莞如何应考?东莞当机立断成立“12·13”涉疫事件应急处置现场指挥部。市主要领导第一时间赴镇街督导和指挥疫情防控工作,坐镇大朗一线抗疫,市领导班子成员对口联系到镇街驻点开展疫情防控工作。
“12·13”疫情当天晚上9时,200名医务人员组成的核酸检测队,乘坐五辆大巴抵达大朗,一场以大朗为中心的抗疫行动随即展开。
与此同时,东莞第一时间构建“三防”战线,对大朗镇封控区、管控区及重点暴露场所进行严格管理,连夜开展“扫楼敲门”行动,登记造册好人员信息,确保相关人员“足不出户”“足不出小区”。
第一时间“排雷”截断病毒传播途径,每天以“1+N”形式组织大朗周边镇街(园区)依次开展多轮大规模核酸筛查,及时化解潜在传播风险。
12月15日,东莞大规模核酸检测采样人数共1114.1万人,全部结果均为阴性,再次刷新了24小时内检测超千万人的纪录,这也是东莞市委市政府坚持“以大概率思维应对小概率事件”的真实写照。
“6·21”全员核酸检测后,东莞成立了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办核酸检测工作专班,25000多名医护人员、1126名实验室检测人员均完成专业培训;还组建一支包括2000名采样队员、130个检测队员的快速机动应急检测队伍。东莞预设固定1685个采样点、8376个采样组,每一个采样点工作均落实到人,极大提升了组织动员速度及应急检测效率。
一旦出现疫情,东莞基本做到“三个2小时”:2小时内物资到场、2小时内完成样本转运、完成检测后2小时内结果上传。而“12·13”疫情,则是“三个2小时”又快又准的一次真实检验。实践证明,大规模人群核酸检测应急能力和反应机制确保千万人口城市的安全,东莞以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为出发点,扎实推动各项便民利民措施落地生根,全力以赴为人民群众构筑屏障、守护家园。
精准防控疫情提升城市形象
阳光透明,心稳力合。
疫情期间,东莞各级党委政府切实履行主体责任,迅速布置当前疫情处置工作,完善常态化疫情防控举措,通过做好信息公开透明,完善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用最短时间阻断疫情传播链,坚决有效遏制疫情蔓延扩散。
“教科书式”抗疫背后,是党员干部与市民群众拧成一股绳同心战“疫”,经受住了淬火考验,提升了城市社会治理能力。同时,也提升了全市人民的自信心、自豪感,获得大家点赞,进一步提升东莞的城市形象。
“用最短时间阻断疫情传播链”,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及时、依规公开病毒的传染性、感染者人数以及行动轨迹。当这些真实而全面的信息,平息了民众的心理恐慌,科学防控的措施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2·13”疫情发生后,东莞疫情信息就开启公开透明模式,累计召开13场新闻发布会,近20个部门主要负责人与媒体面对面,及时公开疫情处置最新进展,稳定人心、增强信心。
12月14日12时,东莞市召开本轮疫情防控第一场新闻发布会,邀请市政府、市卫健局、大朗镇、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单位相关负责人,通报东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最新情况,回应媒体关切,部署疫情防控要求,科学精准有序处置疫情。
每一次最新通报,每一个焦点释疑,不仅回应社会关切,也让市民群众“知己知彼”。大家知道源头在哪里,病患在哪里,防疫的薄弱点在哪里,就能够精准配置医疗资源,就能够精准布防做好防控,就能够自觉响应防疫要求,进一步织牢织密“防反弹、防外溢、防倒灌”防线。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抓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密切关注本次疫情对大朗企业、个体工商户造成的影响,想方设法解决生产生活物资安全进出问题。聚焦经营主体在场地租金、要素成本、税收负担、住房公积金、贷款、产业链供应链、群众基本生活需求等方面,东莞出台“两减、一降、一扶、四保障”政策支持大朗各类经营主体和群众应对疫情,市民评价“纾困解难八条,干货满满,诚意实足”。
今年元旦,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肖亚非就到大朗镇等地督导疫情防控工作及慰问防疫一线人员,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的重要指示精神,善始善终、有力有序地做好疫情防控、居家隔离、集中隔离等工作,落实落细疫情防控各项措施,巩固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
此轮疫情,在国内多个城市暴发,都是传播风险较高的德尔塔。东莞迅速查明疫情源头,公开病毒传播路线,筑牢疫情“防护墙”。目前东莞疫情总体可控,截至1月3日,全市连续17天没有社区新发病例,被网友赞为疫情防控做得最好的城市之一。
人们欣喜地看到,东莞此次疫情信息及时公开透明,有效地消弭了谣言传播的路径,也让各种防疫力量和资源能够快速抵达现场。“临战状态”的党员干部与“必胜心态”的市民群众,同心战“疫”、凝聚力量,汇聚起强大的“东莞防疫”力量。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只要全市上下同心、众志成城,东莞一定能打赢疫情防控硬仗,进一步织牢织密疫情防控网,让社会治理现代化成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石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