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旗峰雅韵|深挖千年文史 厚植东莞文脉——东莞日报“旗峰雅韵”深度文化专题2021年岁末盘点③
i东莞 2021-12-27 00:03:22

在东莞日报“旗峰雅韵”深度文化专题2021年岁末盘点的前两期报道中,我们分别从盘点总结和社会反响的角度回顾了东莞日报“旗峰雅韵”专栏创办一年多的表现,而本期我们来讲讲2022年,她将以怎样的新姿态和新面貌来迎接您——我的亲爱的读者。

她将一如既往地立足于东莞历史文化,厚植、深耕东莞文脉;将一如既往地娓娓道来讲述故事;也将一如既往地富有严谨认真、深度和内涵。当然,新年新气象,2022年,她将紧跟东莞“品质文化之都”建设,会更加都市时尚、更加照见现实、更加精致有趣。

比如写历史名人,话题更小,或者就一两件事细写,或者从一个领域深度挖掘,又或者从一个时间点的线索发散,更注重深入人物形象的刻画,故事的描写和人物成就与影响的挖掘;比如写传统文化,更加侧重某一个特点深挖,或赏析,或深究,或关注当下问题与建议等等,更深刻更有看头;比如策划更加系统,更加结合当下热点或节点,在内容的呈现上,更具规模化、图谱化;再如视野上,将会更加开阔,也会更加注重现代性和都市性,比如莞邑家风专题、粤剧专题等,前者体现在策划对当下议题的契合,后者体现在写作内容的延展上。

总之,2022年,东莞日报“旗峰雅韵”深度文化专题,不负东莞,不负你!

可园 本报记者 陈栋 摄

立足莞邑望族 抒写美好家风

古语有云:“天下之本在家。”中华民族历来注重家教、家风。言之无文,行之不远。家风、家教随岁月沉淀会以文字传之后世,如祖训、家训、家规等。“家训”一词最早见于《后汉书·边让传》。东汉末年,议郎蔡邕向大将军何进推荐边让:“窃见令史陈留边让,天授逸才,聪明贤智,髫龀夙孤,不尽家训。”中华民族家训文化卷帙浩繁,肇端久远,蕴含着丰富的家庭德育思想精华。在漫长历史过程中,家训文化已经成为中国社会家庭道德教育的范本。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家庭、家教和家风建设有许多重要论述。他指出,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他强调,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有什么样的家教,就有什么样的人;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尤其强调,领导干部的家风,不仅关系自己的家庭,而且关系党风政风,要求把家风建设作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重要内容。

2022年,“旗峰雅韵”将重点推出“莞邑家风”系列,以“家族”为研究和书写切入点,深挖东莞历史知名书香门第、忠烈世家、革命家庭、新时代美好家庭的家风家训,书写家族来源、家风家训内涵、家教故事和家族名人故事,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家风和新时代家风,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反映东莞文化内涵和美丽东莞魅力。

先贤家风部分,我们将重点挖掘东莞先贤家风家训,汲取乡贤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能让我们获取前行力量,坚定文化自信,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和谐家庭、和谐社会,促进城市健康、有序、快速发展。

中国共产党人历来重家教、守家训。他们不忘初心,从不追求特殊生活享受,并教育家属子女及身边工作人员注重品行修为、积极投身革命事业。“红色家风”部分,我们将重点挖掘厚街王氏、茶山罗氏、莞城何氏、高埗李氏等革命家庭的家风家训,反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为新中国建立和为国家建设发展呕心沥血的同时,以过硬的党性觉悟凝练了严格的红色家训,涵养出红色家风。通过书写和传播,有利于传承和弘扬红色家风,有利于保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有利于营造从严治党、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有利于塑造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社会风尚……意义重大。

上行谓之风,下习谓之俗。移风易俗,天下皆宁。在新时代新气象之下,许多东莞家庭更是将传统家规家训与“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反映了莞人厚德务实、兼容并包、与时俱进、敢为人先的精神和对和谐社会、美好生活的向往。这对弘扬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即将站上“双万”新起点的东莞有着重要意义。

深挖历史名人 亮出城市名片

东莞素有岭南文明发源地、中国近代史开篇地和改革开放先行地之称,历代英雄人物辈出。尤其是明清时期的东莞,科举兴盛、人才辈出,文化事业迅速发展,以“岭南人才最盛之处”享誉岭南。故陈琏在《(正统)东莞县志》序中表示,东莞“为广壮邑,地大物夥,文献之盛著于古”。丘浚在《东莞县儒学记》中认为:“盖入国朝以来,逾百年于兹,岭海人士,列官中朝长贰台省者,无几何人,而东莞一邑,独居其多。君子推原所自,咸归重于学校育才之效也。”

近现代以来,莞邑大地更是孕育出底蕴深厚、交融中西的地域文化,涌现出一大批蜚声中外、闻名遐迩的各界名人。翻开史册,无论政治、经济、军事领域,还是文化、教育、科技行业,常见东莞人的闪光身影,不乏东莞人的美誉名声。他们以其智慧、创新和意志的力量,为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铸就了一座座令人敬仰的丰碑。这些杰士英才的精彩绽放,无疑是人文东莞的亮丽风景,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一座历史名城,由很多方面构成,其中历史名人更是最鲜活的故事和底蕴之一,是城市文脉发展源源不断的动力之一。因为,一个城市的文化声望总是和一批彰显于文化的名字紧紧相连,这些名字是奠定了这座城市蕴涵丰富的根本,也代言了这座城市所有的声名,他们每一个都是一张城市名片。为此,发掘和书写东莞历史名人,一直是“旗峰雅韵”栏目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继续去发掘、研究、书写东莞历史名人,并且将更加具有策划性,体系化、专题化、深度化、规模化呈现。个人书写上,尽量避免面面俱到,照本宣科,而是在角度上更加细化、新颖,在内容上更加丰富、集中,行文更加灵活,重点反映人物的个性、贡献和历史地位,让人物更加立体和鲜活,更具阅读快感。

在东莞迈向“双万”城市的新起点上,我们将以更大的力度搜集、整理人物事迹,更加严谨、详细地研究史料,更加精细地书写修改,生动再现东莞人民敢为人先、务实进取、开放兼容的辉煌史篇,用一个个历史人物佳作激励后人传承传统奋发图强、锐意进取。这不仅对人们领略东莞厚重的文化积淀、丰硕的文化成果和独特的文化魅力大有裨益,对进一步提升市民文化自信自觉、促进文化名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也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我们将通过更优化的人物系列策划和书写,进一步做好各时期、各领域知名优秀人物的报道,积极用名人气质来厚植城市人文底蕴、熔铸城市精神内涵、传播城市文化形象。

关注东江文明 梳理东莞文脉

在“双万”城市新起点上,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城市,如何建设好“品质东莞”,凸显城市特色和地位,文体旅建设是重要一环。梳理东莞文脉,全面构建东莞文化图谱(地图),并做好系统研究和报道,也将是2022年东莞日报“旗峰雅韵”栏目的重要内容。

西城楼 本报记者 郑家雄 摄

据悉,东莞是岭南文明发祥地之一、中国近代史开篇地、华南抗日重要根据地、改革开放先行地,东莞上千年文明基本集中在东江两岸,这里有蚝岗等古人类遗址,有万福庵、却金亭、金鳌洲塔、西城楼、大西路、榴花塔等重要古遗迹,有可园、石龙铁路桥、石龙贸易商埠、东纵抗日遗址等近代重要文保单位,也有改革开放早期工厂,如鳒鱼洲工业区等,以及当下重要的经贸商区和标志性建筑,可以说,东江两岸尤其东岸,凝聚着东莞文化发展历史和记忆。

我们将以东江为脉络,围绕东江文明,写好东江水文章,以合适的话题进行梳理、归纳,并做出具体策划和报道。如“东江边的战斗”革命系列,塔、桥、古渡口、古村等建筑或文保单位系列,沿江城镇系列、水上习俗等等,以富有温度的笔法,书写古今变迁、历史烟云、人情世俗等,展现美丽岭南人文图景。

《东莞市文化发展“十四五”规划》突出融合发展理念,强调本土历史文化的传承,实施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工程,大力挖掘和展示岭南文化、莞邑文化、红色文化、改革开放文化特色,阐释和传承东莞历史文脉。围绕如何进一步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深挖东莞文化底蕴,传承东莞文脉,宣传东莞城市精神,打造具有东莞标志的文化品牌和形象等开展。提出将打造以“莞香-老街-古村”为载体的岭南传统美学IP、以“虎门销烟-华南抗日-改革开放”为标志的国家记忆IP、以“名人名史”为内容的城市文脉IP、以“东莞制造”为标杆的城市产业IP和以“东莞篮球”为引领的城市运动IP等重点文化品牌。

围绕东江文明,梳理东莞文脉上,不仅会注重历史的厚重,更会注重时代的时尚,反映历史变迁和时代更迭。文脉将结合《东莞市文化发展“十四五”规划》,试着做一批城市重点品牌报道,如岭南传统美学IP系列,如与水有关的建筑美学、音乐美学、绘画美学、服装美学、习俗美学、传统手工艺美术等;如国家记忆IP系列,高埗大桥、石龙南铁路桥、东深供水等。

传承传统文化 反映时代新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是人类文明的生存智慧的结晶,其流传至今,是经历过岁月沉淀和时间洗礼的,有着深厚的史学、美学、科学价值。而城市建设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体现,在城市建设中,合理汲取和利用传统历史文化,是丰富城市内涵,提升城市品位,塑造城市形象,增强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东莞水乡片,激情赛龙舟 本报记者 陈栋 摄

东莞地理面貌多元、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流传、保存至今的各种传统文化丰富多彩,滋养着东莞文脉的不断延伸。因此,深挖东莞传统文化、传承东莞传统文化、宣传东莞传统文化一直是东莞日报“旗峰雅韵”的职责和重要内容。比如2021年端午节的两期龙舟报道,分别书写东莞龙头和龙舟婚假习俗,小角度,深挖掘,写别人之未写,发别人之未发,反响颇大。再如写东莞荔枝,有从诗词角度写东莞荔枝的种植、产地、品种、文章,有从美术的角度书写与东莞荔枝有关的绘画和艺术家,以及荔枝绘画的变迁,同样角度新颖、内容丰富,史料翔实,十分具有可读性。

2022年,传统文化报道依旧是“旗峰雅韵”专栏的重点报道内容,不仅会继续沿用这种小角度、深挖掘的思路策划和写作。比如,“诗歌东莞”这个话题,会用诗词来解读一座城市(镇),一座历史建筑(景点),一个人,或是一个作品,乃至一个事件等。

东莞是粤剧之乡, 本报记者 郑志波 摄

此外,我们还会更加关注传统文化的历史传承和当下的创新与发展,反映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新气象,更加富有贴近性和指导意义。比如,2022年年初即将报道的关于“东莞粤剧”专题,我们将分三期,分别讲东莞粤剧综述篇,书写东莞粤剧起源、流传、发展、文化特征;群英篇,书写东莞粤剧的流派和代表性人物;传承篇,书写东莞粤剧的现状、问题和专家建议。既有历史的书写,也有人物故事的描述,更有当下的情状,进行系统书写和挖掘,尤其更突出当下的问题和传承发展意见,增强“旗峰雅韵”专题的当下性和有用性。

 

甚至,还会针对某个话题进行晓畅的深度解读或赏析,比如关于东莞画家张穆的“马”的解读和赏析;从对广东四大名园可园的建筑美学的解读和赏析;从邮票收藏的内容,来解读东莞城市的发展历史;从花火收藏,来解读东莞旧时火柴制造的情况,从而反映当时的社会情况等。

总之,2022年的“旗峰雅韵”会更加“低调奢华有内涵”,不仅有历史的文化内涵,还会有很多当下的内容,以一种青春、书卷的都市气质来迎接你。

专题监制:张树坚

专题顾问:李炳球

专题策划:雷石鹏 张洪波 虞清萍

专题统筹:刘爱琳 龙小晖

本期撰文:沈汉炎 

专题出品:都市新闻部

文字:沈汉炎 图片:陈栋 郑志波 郑家雄 编辑:陈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