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东莞“品质文化之都”建设提速攻坚之年。一年来,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聚焦“品质文化之都”建设,努力打造“四张名片”,推动“品质文化之都”建设开拓新局面。
新起点,新征程,呼唤新担当、新作为。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局长司琪表示,接下来,文广旅体部门将按照“1+2+5”的工作思路,为东莞在新征程中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更深层、更持久的精神力量。
▲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局长司琪
新答卷:
努力打造“四张名片”,推动“品质文化之都”建设开拓新局面
东莞日报:2021年是东莞“品质文化之都”建设提速攻坚之年,一年来取得了哪些阶段性成绩?
司琪:今年我们迎来了党的百年华诞,东莞即将迈上“双万”新起点。在这个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对东莞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里,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努力打造“四张名片”,推动“品质文化之都”建设开拓新局面。
打造红色文化名片。东莞是近代史开篇地、华南抗日根据地,一年来,我们立足传承红色基因,打造了一批党史学习教育重要阵地。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基本陈列全面升级、重新开放,鸦片战争博物馆成为2021年全国首批红色基因库建设试点单位,修缮15处革命文物,发布10条红色主题旅游路线,全市超过300万人次走进红色文博场馆参观学习,4万多人参加“永远跟党走”第六届东莞市合唱节,全市上下掀起了党史学习教育的热潮。
▲东江纵队纪念馆
打造岭南文化名片。一年来,我们活化历史文化、彰显莞邑文脉,焕发文化活力。提升“博物馆之城”建设,市博物馆新馆建设完成初步设计、选址等工作,中国举重博物馆在石龙动工建设,松山湖望野博物馆正式开馆,全市博物馆达到53座。高水平举办“容庚与东莞”大型系列展览,组织“新时代明伦堂”文博主题系列讲座,“非遗进校园”“戏曲进校园”深入开展,各类展览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如“容庚与东莞”大型系列展览吸引超过13万人线上线下参观,岭南文化、莞邑文化影响力持续提升。
打造都市文化名片。一年来,我们创新文化服务、提高供给质量,让市民享受高品质都市文化。新建村(社区)文化支馆62个,城市阅读驿站20个、绘本馆7个,举办“共享文化年”活动,推出2600多场公益文化活动。打造潮玩文化品牌,精心办好第十二届漫博会。文化惠民有声有色,组织举办全民艺术普及、文化四季、文化年历、森林诗歌节、中国旅游日、“同饮一江水”广东劳动者歌唱大赛等大型文旅活动,广大市民踊跃参与、好评如潮。
打造篮球文化名片。东莞是篮球城市,一年来,我们以篮球为牵引,带动竞技、群众体育蓬勃发展。宏远男篮第11次勇夺CBA总冠军,东莞男女篮分别完成省篮球联赛“七连冠”和“四连冠”,东莞运动员在东京奥运会女子三人篮球取得铜牌,东莞代表在十四届全国运动、全国羽毛球冠军赛等都取得佳绩。全市超过1万多人参与市篮球联赛、市民运动会、时尚运动节等系列体育赛事,运动健身成为市民生活新时尚。
▲东莞篮球中心
新起点:
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更深层、更持久的精神力量
东莞日报:立足“双万”新起点,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将如何发力,助力城市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实现千万人口与城市深度融合、共生共荣?
司琪:在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中,东莞即将迈上“双万”新起点,大家对东莞的文化地位、文化影响力有了更高的要求,文广旅体部门将按照“1+2+5”的工作思路,为东莞在新征程中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更深层、更持久的精神力量。
“1”就是“品质文化之都”的目标。未来五年,东莞要建设文化强市、旅游强市、体育强市。“品质文化之都”就是东莞融合文化、旅游、体育高质量发展的引领目标和价值追求,我们将笃定心志、坚定不移地推动各项工作朝着“品质文化之都”聚焦发力。
“2”就是两条主线、两大使命任务。一是提升万亿GDP城市的文化地位、文化形象、文化影响力。围绕做强文旅、打造品牌,努力塑造与经济地位相匹配、与湾区都市、新一线城市相匹配的城市形象,加快文化地位、文化形象、文化影响力的提升。二是提高千万人口的文化供给质量和文化认同感、归属感。挖掘传统历史文脉,加强优质文化供给,通过文化加快千万人口深度融入,提高群众的获得感、认同感、归属感。
“5”就是五个重点方向。一是树立城市文化新形象。提升城市文化集中度和文化显示度,着力打造一个集中展示文化的平台载体;将文化融入到城市综合环境中,加强文化在城市空间中的呈现,在城市建筑、公共空间、重要站场等注入更多莞邑文化元素、文化符号。
二是优化文化布局新空间。按照“中心引领、片区协同、节点开花”的格局,统筹推进各级文体旅游设施规划建设和提档升级。中心引领,就是加快建设博物馆新馆、第二图书馆,打造新的文化地标。片区协同,在滨海湾新区、松山湖科学城、水乡新城等区域高标准规划建设一批辐射湾区、特色鲜明的文体设施。节点开花,结合乡村战略实施,提升茶山南社、石排塘尾、寮步西溪等一批“最美古村落”,打造一批网红打卡点。

▲茶山镇南社古村落
三是培育文旅产业新动能。加强产业扶持,健全文体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体系;做优做强文采会、漫博会、香博会等文化会展品牌,加快引进和建设一批投资大、带动力强的重大文旅项目。以建设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为契机,加强文旅资源整合串联,促进文旅消费升级。
四是创新文化供给新方式。根据东莞外来人口多、年轻人口多的特点,推动优质文化资源下沉、文化服务精准抵达,打造城市阅读驿站、社区体育公园等一批公共文化体育空间,建设“云上”数字化场馆;推出更多高品质文化活动和高规格的体育赛事。
五是构建人文湾区新格局。协调整合鸦片战争遗址资源,联合广州南沙建设“中国近代史开篇地主题公园”。办好粤港澳大湾区公共文化和旅游产品(东莞)采购会,搭建文旅体产品大型公益性展示交易平台。依托非遗墟市粤港澳城际联盟,举办粤港澳非遗墟市、城际交流等活动,深化区域非遗交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