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党代会·局长访谈|市生态环境局:水清地绿天蓝,赋能东莞打造湾区综合环境新高地
i东莞 2021-12-13 17:55:22

核心提示: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也是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东莞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推动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在“十三五”期间书写出一份靓丽的生态环境答卷。

东莞即将迈上“双万”新起点,东莞市生态环境局局长胡毅峰在接受东莞日报全媒体记者专访时表示,将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创建“无废城市”为抓手,以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内强“管理服务”“纪律素质”,外拓“生态文明实践”“治污成效巩固”,加快构建全方位生态文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绿色、低碳、可循环,让生态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生态,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东莞。

▲东莞市生态环境局局长胡毅峰

新答卷:

全市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东莞日报:过去五年是极不平凡的五年,东莞上下攻坚克难、奋进新时代,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阶段性成效。能否用“关键词”或“数字”盘点生态环境发展亮点?

胡毅峰:作为广东省治水攻坚战的主战场,近年来,东莞以抓好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落实为突破口,以打造水乡特色发展经济区为契机,投入700多亿元用于水环境治理,实施大兵团作战,开展了一系列治水治污的扎实工作,有力推动污染防治攻坚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全市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发展。

曾被媒体称作“珠三角污染最重的河”的茅洲河,如今沿河建成9.72公里的碧道,形成以水为纽带,统筹生态、文化、景观和休闲功能的复合型廊道,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因生产生活污水直排遭受严重污染,一度被称为“乌龙江”的石马河,在大兵团主战、各方协同共治的体制机制下,经过两年左右的综合整治,目前石马河流域干流沿线水质基本实现达标,石马河旗岭国考断面水质稳定达到Ⅳ类,对比2018年,氨氮浓度下降85%,总磷浓度下降79%;原是一片养殖场,众多排污口直连河涌,一片污水横流、臭气熏天的麻涌华阳湖经过一系列的治理工作从“龙须沟”变身河水清清、花香阵阵的国家湿地公园,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在开展治污攻坚战的强力措施下,东莞水生态环境日益改善,为群众带来实惠。

黑臭水体的历史性改变,是东莞生态环境整治的一个缩影。2020年,东莞7个国省考断面水质综合指数同比改善43.32%,改善幅度位居全国第3、全省第1;空气质量创监测历史以来最好水平,优良天数比例91.3%,提升幅度全省排名第1,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改善幅度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2。2016年以来,东莞治污能力缺口不断补足,污水处理总能力达431.44万吨/日,危险废物收集处置能力达75.3万吨/年,生活污泥处理能力达3410吨/日。2017年以来,东莞全面排查整治“散乱污”企业超过5.6万家、整治VOCs企业1.5万余家,堵住了企业偷排的漏洞;淘汰改造燃煤及生物质锅炉785台共3832.44蒸吨、淘汰国III及以下柴油货车约2万辆,全市公交实现100%纯电动化。

五年以来,东莞全市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以良好生态环境普惠民生,带动东莞投资营商环境、城市知名度和对高端要素的吸引力明显增强,为东莞市实现高质量发展夯实了生态支撑,构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范例。东莞环境治理工作获得2020年国务院督查激励,东莞被授予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得到良好开局。

新起点:

启动创建“无废城市”工作

东莞日报:当前,东莞正谋划立足“双万”新起点实现更高质量发展,奋力向建设更高水平的新一线城市挺进。对标东莞打造高品质现代化都市、湾区创新高地、先进制造之都、民生幸福美好城市等目标,东莞市生态环境局将有哪些发展新思路、新目标、新举措?

胡毅峰:“十四五”时期,东莞市生态环境局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牢把握“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效应”总要求,实施“七强化七促进”建设,即“强基础,促进降碳减排长效化;强改革,促进治理体系现代化;强管理,促进污染防治专业化;强能力,促进履职保障系统化;强协同,促进合力攻坚常态化;强品质,促进保护修复一体化;强共识,促进宣传教育立体化”,更加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力争到2025年生态环境高质量持续改善,迎来从量变到质变的“拐点”。

2022年是落实“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东莞市生态环境局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聚焦“碳达峰”“碳中和”,以推进“五个工作年”(无废城市创建启动年、管理服务强化年、纪律素质提升年、生态文明实践年、治污成效巩固年)为抓手,以“无废城市”建设为契机,着力提升固体废物管理水平,加快解决久拖不决的固体废物污染问题,有效预防固体废物环境风险,全力推动“湾区都市、品质东莞”建设,构建具有东莞特色的城市发展新模式。

“无废城市”是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过去五年,东莞完成一般工业固废和危险废物摸底核查,持续推进申报登记和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并加大固体废物环境监管执法力度,同时大力推进海心沙资源综合利用中心建设,基本满足东莞全市危险废物处理处置需求。

新作为:

加快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

东莞日报:东莞污染防治攻坚战“前半篇文章”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水与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创建“无废城市”将聚焦固体废物开展综合整治,请问如何做好污染防治“后半篇文章”?

胡毅峰:东莞固体废物存在产生量大、利用不畅、非法转移倾倒、处置设施选址难等突出问题,东莞市生态环境局将结合自身特点,对照“无废城市”建设标准,探索开展以废治废试点工程,全面统筹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生活污泥的全链条收运处理处置体系建设,同步做好与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等固废收集处理衔接。

具体起来,主要分“四步走”,一是加强统筹指引,提升固体废物规范化管理水平;二是健全体系建设,探索优化工业固体废物收贮体系,加快推进生活污泥集中处理处置项目建设,探索建立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规范化管理督查考核机制,完善危险废物督查考核机制,稳步推动涉固体废物企业完成在线监控建设,构建“人防+技防”的现代化监管体系;三是严抓专项整治,持续开展机动车维修行业、涉铝灰渣企业、危险废物处置单位、重点产废单位专项检查,以点带面强化工业固废环境监管;四是培育模范企业。制定“环保模范企业”培育方案及评选标准,鼓励企业争创行业环境治理标杆,加强宣传推广与政策激励,培育一批先进、正面典型企业,形成良好的示范效应。通过推进“无废城市”创建工作,东莞将系统解决全市固废污染防治难题,整体推进东莞市工业、农业和生活领域固体废物的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和精细化管理,加快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实现“东莞智汇、城市无废”的美好愿景。

东莞将对优良生态环境品质提出更高要求,为了实现东莞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巩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建设成效,东莞市生态环境局将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确保全市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打造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长新的美丽东莞。

文字:周桂清 图片:郑家雄 编辑:张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