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2021东莞高层次人才活动周系列活动——2021湾区技术经理人高峰论坛在松山湖国际创新创业社区举办。论坛邀请了国内具有影响力的政策制定者、专家、资深从业人员,对与技术转移相关的科技政策、科研院所实践、实训工作成果、人才成长路径等热点进行了分享。
引导更多人才投身科技成果转化事业
现场,省科技厅成果与区域处四级调研员斯恒表示,省科技厅将加大对技术经理人培养工作的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工作力度,支持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有序化、规范化、体系化建设,促使更多的科研成果加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研究出台技术转移人才成果转化利益分配机制,引导更多优秀人才投身科技成果转化事业,推动广东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据了解,位于松山湖的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广东)已累计培养初级技术经纪人312名,中级技术经纪人72名,RTTP国际注册技术经理人110人次。下来,基地将加强和区域内技术转移相关产学研金介的合作,探索特色化发展道路。
高峰论坛上,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广东)与广东省科学院、河源市科技局签署了联合办学点签约仪式,第二批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广东)产业联合实训基地举行了授牌仪式,为拓宽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广东)的培训网络与人才培养体系,夯实培训基础。
其后,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广东)进行了第二批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广东)产业联合实训基地授牌仪式,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广东华中科技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广东省智能终端工业设计研究院以及航创未来(东莞)科技有限公司获授牌。
架起湾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桥梁”
“创新成果的产业化是人才的价值工程。”主旨演讲中,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院长助理毕亚雷以“技术创新的产业价值实现”为题,就技术转移、成果转化工作开展、人才培养、政策建议展开了演讲。
毕亚雷从成果转化中的市场4P——产品(product)、价格(price)、地点/渠道(place)、促销(promotion)层层展开,分析了先进院的做法和“双螺旋”的协同创新转化机制,提出了以双创平台为抓手、构建成果转化生态的建议。
来自上海大学科技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广东)实训组组长杨文硕分享了在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华南协同创新研究院、广东(东莞)材料基因高等理工研究院、恒通西交智能机器(广东)有限公司、东莞市三航军民融合创新研究院的实务训练工作开展,介绍了“松山湖技术转移人才”实务培训的技术转移人才培养新培养模式与实训成果,并在现场发布了内容详实的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广东)的《2021年技术转移实务指引》。
技术转移服务创新、人才成长源于实践。在本次盛会的嘉宾经验分享环节,来自东莞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创新中心部长曾静、东莞材料基因高等理工研究院产品开发部主任李相伟和香港城市大学产学研业务拓展总监薛成易作为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广东)的学员作了不同领域的经验与案例分享。
曾静针对自身参与的“发酵法生产1,3-丙二醇项目”和“皮肤益生菌项目”,从项目挖掘-项目调研-与项目专家组沟通交流-项目对接-项目参赛,到项目落地和后续发展,对项目各阶段做了详细介绍,向到会嘉宾带来了生动的案例分享、实战经验探讨。
来自东莞材料基因高等理工研究院的李相伟主任,从多个方面分享了自己作为职业技术经理人的工作经验,展示了研究院的研究成果,并对未来技术转移结合新型研发机构的发展作了详细介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