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东莞市第十五次代表大会将于近期召开,东莞这座城市未来的发展备受关注。改革开放以来,东莞以不到全国万分之三的土地,创造了超过全国百分之一的工业总产值,被称为广东乃至全国改革开放的一个精彩缩影。如今,这座年轻的新一线城市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迈进“十四五”,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面对重大历史机遇,东莞站在“双万”新起点,聚焦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该如何把握城市发展的未来?《东莞日报》特邀民革东莞市委会主委、东莞市大学筹建办公室主任郑国洪为东莞的发展建言献策。
▲民革东莞市委会主委、东莞市大学筹建办公室主任郑国洪
关键词:城市核心
加快聚集高层次人才
东莞从早期的“一网两区三张牌”“一年一大步,五年见新城”,到现在立足“双万”新起点,聚焦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奋力谱写东莞现代化建设新篇章;从市中心区的建设,松山湖的投资,到虎门港的开发、滨海湾新区的崛起;从东莞大道、环城路、环莞快速路的纵横贯通,再到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建设、高水平大学的筹建,东莞的城市建设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从早期的“三来一补”奠定城市的发展基础,到依托工业化推动城市化,城市的发展慢慢成型,而且建设得越来越漂亮,不仅仅是硬件设施,包括经济质量、人文环境、自然生态等诸多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些因素中,当下东莞要抓住哪些核心要素来促进东莞未来的发展?
在郑国洪看来,城市的发展核心是人。他表示,随着东莞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建设、人口的结构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早期的人口结构中,很大比例的人口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工人,城市的发展主要体现为工业建筑的不断扩张;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以城市型建筑为特点的办公建筑和现代居住小区大量出现;同时以华为为代表,一批高新企业、科技创新企业的引进,又带来了大量的科技人才、高层次人才。
东莞城市发展到现在,要进一步推动高质量发展,对人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因为我现在负责大学筹建办的工作,所以对人的认识,也更加深刻,东莞城市的发展,吸引、留住人才很重要。”郑国洪说。
他建议,一方面,东莞要以更大力度集聚海外高端人才与高质量留学生,对标国内各地方人才吸引政策,重点吸引、留住国内顶尖人才,坚持需求导向,对特殊人才,实行特事特办。另一方面,还需要分类制定人才引进和培养计划、生活补助及经费配套政策,建立以科研能力和创新成果等为主要内容的科技人才评价标准等,包括加快完善人才集聚、发展、保障政策,吸引海内外高端顶尖对口人才;以大科学装置推动原始创新与协同创新;创新人才外部管理模式,优化内部管理机制;加快完善科技金融财税、科技金融市场、科技金融服务政策;优化科技成果转化支持政策,健全科技成果信息公开政策等等。“东莞最大的优势是产业规模、生产能力以及完整的产业链。核心的问题就是怎么把科研成果转化成市场需要的同时,引进并留住人才。”
关键词:错位服务
发挥优势,扬长避短留住人才
东莞毗邻广州、深圳两个一线城市,尽管经济发展迅速,但一度被称为“人才洼地”,随着中国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等科研平台落地松山湖,以及大湾区大学的筹建,东莞的高层次人才也在聚集。东莞该如何扬长避短,引进人才后,再将人才留下来更好地助推城市发展?
郑国洪表示,“人才洼地”在城市规划里属于“经济地理”的范畴,经济地理环境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但实际上人的主观能动性也占了很大的比重。“广州、深圳各有各的优点,在吸引人才方面,现阶段确实比东莞要有优势,给人才提供的就业岗位要比我们好,但并不是说我们在吸引人才方面完全没有作为的空间和能力。”郑国洪分析,首先东莞在给人才提供的住房条件方面,可以比广州、深圳好;其次在可宜居方面,东莞比广州、深圳有条件做得更好;三是东莞完全可以提供一个错位的公共服务,比如医疗方面,重点发展好基础医疗和康养服务等,重大疾病或者疑难杂症则可以依托广州、深圳的优势进行互补,错位发展。
除了就业岗位和医疗服务外,教育也是引进并留住人才的重要配套,因此在教育方面,东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一方面,对基础教育的投入非常大,为吸引人才和留下人才解决后顾之忧;另一方面,建设香港城市大学(东莞)和大湾区大学两所高水平研究型大学,逐步弥补高等教育发展的短板。两所高水平大学要如何为留才和城市发展贡献教育力量?
郑国洪指出,目前,东莞已经有了一所高水平的理工科大学——东莞理工学院,这所大学在理工科方面还是很不错的;而新建的这两所研究型大学也将错位发展:香港城市大学(东莞)更强调其发展的国际性,因为香港城市大学本身是一所国际化大学,东莞依托这一办学优势,可以比国内大部分现有大学在国际性方面有更好的起步条件;大湾区大学则将汇聚国内外,包括粤港澳的高等教育资源来发展,重点培养东莞急需的硕、博等高层次人才。“依托这一优势,东莞留住人才也可错位进行,比如大学招聘教师,可能广州、深圳会引进一些‘功成名就’的科学家,而我们则可以根据实际岗位的特性和发展需求,给足待遇,吸引一些年轻的、有前途的科学家。”
关键词:产业转型
增强城市服务功能,培育新兴产业
东莞产业的发展,在2008年曾有过一次比较大的波动,后来,伴随新一批科技企业、电子信息企业的引进,又带来新一轮的快速发展。近一两年,国内外经济大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电子信息产业占比增大,在未来的发展中,要如何最大程度避免产业转移和产业转型战略失误给城市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
郑国洪认为,2008年金融危机,东莞的加工业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但是从2008年开始,就已经在转型升级了,市委市政府一直在做大量的工作,到现在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比如培育新兴产业,增强城市服务功能等。“其实城市服务业也是一个巨大的产业,世界上有很多国际化大都市并没有很强的制造业。我们现在培育和不断做大做强城市服务功能,也是我们城市转型的重要路径。另外,我们也在不断培育新兴产业,如生物医学、先进工程等这些新领域,但这些产业发展需要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