莞爱人才 共荣发展|高层次人才代表现身发布会:留学归来报效祖国也是成就自己
i东莞 2021-12-04 14:54:24

12月4日,2021年东莞高层次人才活动周新闻发布会上,东莞高层次人才代表、东莞先知大数据有限公司CEO余旸博士结合创新创业经历,讲述自己留学归国、选择东莞创业、扎根东莞发展的心路心程。他认为,东莞营造了全社会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良好环境,也有干事创业的平台,希望更多的留学人才回到祖国,将个人梦想融入国家梦想,报效祖国也是成就自己。

东莞是创新创业的沃土

余旸是一名数据科学家,之前在国外留学工作12年,2018年回国,并在创立东莞先知大数据有限公司。回国之前,他在国外一家大学任教,并帮助数据科学方向成为全美排名第6的专业,他也是学校建校以来该专业最年轻的终身教授。

为什么要回国?

余旸说:“我希望我的所学最终能报效祖国。”他属于新中国成立后第二批大规模公派留学生。余旸认为,这批学子是国家投入巨大资源培养的,更应根植国内产业和社会发展需要,切实解决国家、社会和行业中存在的问题。

回国创业之初,余旸考察了北京、上海、杭州、天津等多个城市,最后选择了经济活跃、生机蓬勃的粤港澳大湾区,扎根东莞。“广东优越的产业资源给我们提供了充足的养分,对科技创新的欢迎态度也让我们毫无后顾之忧,这里是创新创业的沃土。”余旸回忆,“我至今仍然记得4年前刚到东莞时,市领导,还有组织部、工信局、科技局、人社局等单位负责人对我们的关爱和重视。”

数字化和人工智能在国计民生中有大量应用场景。余旸说,一直以来,我们都致力于通过数据科学和人工智能来为国计民生相关行业的决策赋能。余旸和同事们深入行业一线,体味劳动者疾苦,认真钻研和积累经验,一步一个脚印地找寻解决行业痛点的突破口。

在轨道交通行业中,他和团队成员一起扛着沉重的器材,跟着铁轨探伤工们一起在祖国西南地区的大山深处巡线,他们自主研发钢轨智能探伤生态系列产品——“扁鹊”探伤车、“仲景”分析仪、“华佗”大修决策系统,目前已为国家超过1/5的铁路提供智能探伤服务,填补国内行业空白,解决困扰行业几十年的钢轨探伤漏判多、错判多、且严重依靠人工的行业痛点,为国家节省大量的轨道更换成本和运营费用,提升铁路运营安全水平。

在社会治理行业,他们打造“互联网+明厨亮灶”工程,目前已服务东莞1785家学校。数据驱动社会治理的模式在全市范围全面铺开,智慧化管理正在拓展至社会餐饮、农贸市场、冷库等,打通全市范围食品供应链,将充分保障全市超过1000万人民的食品安全,并正向全国推广;在工业互联网领域,他们承接了国家工信部重大创新发展工程,打造国家首个工程机械机理模型库;在安防行业,研发智慧巡防体系,解决公安干警“盲巡,盲查”的痛点问题,实现秒级预警、接警即处警,已在日常实战中协助公安干警布、防、查、打、控,社会面治安防控成效明显。

呼吁海外学子报效祖国

余旸不仅坚定选择扎根东莞,也一直积极地为东莞培养人才。

落地东莞以来,先知大数据建立培养了一支涵盖物联网智能硬件、数据挖掘、人工智能算法等技术的,具备强大创新研究与工程开发能力的人才团队,吸引来自CMU、UIUC、清华、北航等国内外知名高校的优秀人才和来自西门子、GE等工程师。公司还加入东莞市名校研究生培养发展中心,已有数批次数十名研究生来粤港澳大湾区实践实习,并有许多研究生明确表达了留在东莞发展的意愿。

“一直以来,省市对人才非常重视和支持,我们也切实享受到了很多的优才政策。”余旸说,例如,东莞市政府为公司定制了科研场地租赁的“一企一议”优惠政策;建立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一对一服务、走访机制,定期了解诉求,为他们排忧解难;目前公司正处于科创板IPO筹备阶段,东莞市、东城街道正积极为企业规划研发用地和总部大楼用地。

以前是祖国需要海归,现在是海归需要祖国,中国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让留学归国人才不断学习和成长,中国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吸引全球人才。作为一名有20年党龄的共产党员,余旸还呼吁:“希望更多的海外学子,能够听到祖国的热切呼唤,来到东莞这片热土,我们一起投身火热的大湾区建设大潮。”

文字:记者 周桂清 图片:记者 陈栋 编辑:符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