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策党代会 奋进新东莞|专家建言镇街公立医院转型:扮演好“塔腰”角色,做精做强做出特色
i东莞 2021-11-29 16:39:55

东莞拥有42家公立医院,其中大部分是镇街医院,数十年来为镇街居民健康保驾护航。但在新时期,镇街医院同质化等弊端凸显,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部分出现了经营性亏损,转型升级变得更加迫切。

《东莞卫生健康事业“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稿)》提出,要打造以高水平医院及三级甲等医院为塔尖,区域中心医院和二、三级医院为塔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塔基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鼓励镇街公立医院向“大专科、小综合”的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康复医院、医养结合机构、社区医院等转型发展。

镇街公立医院如何扮演好“塔腰”角色?如何转型升级?近日,《东莞日报》记者采访南城医院院长王三贵、谢岗医院院长朱爱剑、东坑医院院长卢柳霞,为镇街医院转型建言献策。

南城医院院长王三贵:

要把镇街医院做精、做强,而不是做大

▲王三贵

王三贵2006年来东莞,当时是南城医院医务股的负责人。他了解到,东莞的医疗资源是饱和的,“满天星星,看不见月亮”,到处都有医疗机构,但缺少知名专科,很多市民做个小小的胆结石手术、胃肠镜检查还去广州。

当年,他在南城医院B超室查资料,发现一年有1100个做B超的患者有胆结石,但这些人在南城医院住院治疗的极少,三年加起来才做了4个胆结石手术。一方面是患者找不到地方治胆结石,一方面是医院不被患者信任。

面对这种现状,他意识到了品牌的重要性,从此,他找到了胆囊结石这个突破口,开始了品牌创建之路。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南城医院已经初步形成了肝胆专科特色,拥有全市唯一的胆囊病研究所、全国最大的胆石博物馆,全市医疗系统唯一一个院士专家工作站。作为东莞规模最小的镇街公立医院,南城医院凭借肝胆专科特色,业务量呈增长趋势,40%的结石患者来自外市和外省。数据显示,今年,南城医院肝胆专科手术量将达到1800台,去年为1400台,前年为1100台,每年都保持着约30%的增长率;肝胆专科业务量占全院业务量的25%。

该院正准备加挂“东莞市肝胆医院”的牌子,转型为有肝胆特色的“大专科、小综合”医院。

王三贵表示,南城医院和东莞绝大多数镇街医院一样,在新时期都迎来了挑战。他建议,要把二级医院做精、做强,而不是要做大;要有自己的精品专科,错位发展,融入大湾区建设。镇街公立医院怎么发展才叫高质量发展,我认为不能追求人山人海、住院部加床,要积极响应国家分级诊疗政策,突出重点,把专科做强,把100-500张病床发挥到极致。

此外他认为,镇街医院服务要提升,来了病人就要服务好。比如,一个患者来到医院,先挂了外科的号,外科说这病得妇产科看,妇产科说这病得找外科,患者一脸懵。其实外科和妇产科是可以无缝衔接的,等腹部彩超等检查出来综合判断哪个科室更适合,医生要领着病人去看病,让专家跟着病人走,而不是病人找专家,这是基层医院应该追求的目标。

谢岗医院院长朱爱剑:

基层医院吸引人才的关键是平台和前景

▲朱爱剑

近年来,谢岗医院转型发展很快,今年新院二期已经启用,谢岗医院成为东莞硬件较好的镇街医院之一。谢岗医院和市人民医院紧密型医联体建设的经验,对镇街公立医院的转型有借鉴作用。

2015年,市人民医院与谢岗医院组建了全市首个医疗联合体。谢岗医院依托市人民医院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技术下沉、结果互认、双向转诊、服务基层。

统计数据显示,谢岗医院2015年出院人数5267人次,2017年新院区投入使用后,出院人数7101人次,同比增长34.82%,到2019年出院人次达到8296人次,比2015年增长57.51%。业务收入2019年与2015年相比,同比增长120.40%。

谢岗医院院长朱爱剑表示,有了市人民医院专家在院区坐诊和管理,许多过去开展不了的手术,现在都在开展了;平时大病小病都往大医院挤的患者也很愿意留下来就诊了,不仅留住了绝大部分本地患者,也吸引了周边地区及市外部分患者前来就诊。“可以说,没有医联体就没有现在的谢岗医院。”

朱爱剑认为,基层医院能不能吸引人才,关键看医院发展的平台和未来的前景。有了医联体的加持,谢岗医院的发展平台实际上非常好;而随着粤海银瓶合作创新区不断建设和高端制造产业基地落户谢岗,谢岗的未来前景非常广阔,我们有信心把医院发展好。

朱爱剑认为,镇街医院的发展和转型除了尝试医联体等模式,还需要镇街的大力支持。去年开始,谢岗镇委镇政府决定每年拿出专项资金,连续给8年,支持谢岗医院推行薪酬改革,今年给了1600多万元。“目前,我们已经实现全院医师级以上职称人员纳入岗位管理,实现同岗同酬。我可以透露一个数据,我们全院职工2020年的平均收入比2019年增长了近50%。”

朱爱剑表示,随着粤海银瓶合作创新区的迅猛崛起,未来的谢岗医院将把特色专科做特,重点专科做实,优势学科做强,打造具有区域中心医院水平和三甲服务能力的“医、护、养”结合的综合性二甲医院。

东坑医院院长卢柳霞:

打造医养结合特色,带动专科发展

▲卢柳霞

东坑医院的转型,给很多医院带来了启发。2017年底,东坑医院护理院正式启用,这是东莞全市首个投入使用的公办医养结合护理院。护理院的建设带动了医院的转型。东坑医院护理院编制床位300张,这两年基本都处于满员的状态。

该院院长卢柳霞表示,“种好梧桐树,静待凤凰来”,该院一方面持续狠抓医疗服务质量,加强精细化管理,优化服务流程,内培外引医学人才,推动薪酬改革调动人员积极性。另一方面重点支持老年病、老年康复、老年护理等专业发展,强化老年专科建设,健全老年MDT团队,建立胸痛、卒中、创伤等急救中心;开设老年专科护理、中医护理、伤口造口护理等专科护理门诊,提供居家上门护理服务,提高医疗服务的延续性。

对于镇街医院吸引人才难的问题,卢柳霞表示,这是东莞不少医院面临的难题,东坑医院也是如此。与大医院相比,镇街医院能提供的平台,能给予的薪酬,缺少吸引力。因此她建议,对一些特别优秀的人才,计划采用“一人一策”的方案,以年薪制的方式聘用学科带头人。目前,该院对于紧缺岗位的规培完的医生,愿意来工作的,一次性补助10万元。

文字:李广 图片:曹雪琴、医院供图 编辑:张东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