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群众办实事•典型案例⑪|东莞市司法局切实解决群众法治领域“急难愁盼”问题
i东莞 2021-11-23 09:15:29

“真的感谢你们为我们这些农民工提供法律援助,帮我们要回血汗钱。”8月31日上午,5位农民工来到市法律援助处,握着工作人员的手感谢道。

一面锦旗、一封感谢信,即是一份肯定,是对东莞司法行政工作的认可。东莞市司法局始终坚持司法为民宗旨,充分发挥司法行政系统在解决纠纷、化解社会矛盾中的重要作用,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为群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努力做到解民忧、排民难、维民权、促和谐,为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发挥了积极作用。

■东莞市司法局切实解决群众法治领域“急难愁盼”问题。图为工作人员耐心为市民解答疑惑

今年以来,全市司法行政系统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共推出“我为群众办实事”便民利民措施12类400条,建立健全为民办实事常态化机制36项,全面提升公共法律服务质效,切实解决群众法治领域“急难愁盼”问题,全系统累计为群众办实事4万余件。

法律援助暖民心

今年7月15日中午,东莞一公司的员工徐某、贺某等5人正吃午饭,突然微信群弹出的8个字让他们傻了眼:业务暂停,全员辞退。

微信群发出经理的这个信息后,徐某、贺某等5人就被陆续踢出微信群。事后,公司未给出任何解释,也未作出赔偿,甚至7月份的工资亦未发放。

“这些都是我们的血汗钱啊,家里几口人都等着我们发工资过日子!”徐某无奈地说。8月23日,求助无门的徐某等人来到市法律援助处咨询,寻求法律援助。

法律援助工作人员确定徐某等人符合申请法律援助条件后,立即启动“快速通道”,当场为他们办理了法律援助申请,并在当日完成审查和指派律师代理该案。

律师在劳动仲裁院的帮助下,最后促使用人单位与5名受援群众达成调解协议,让5人在8月31日就顺利拿到了赔偿金49000元。拿到工资时,徐某感动地说:“感谢法援的帮助,才让我们这些人拿到血汗钱。”

这一句简单的感谢,是当事人对法律援助处工作的充分肯定,也是司法工作人员前进的动力源泉。

2018年起至2021年,东莞市法律援助处已实现法律援助办事窗口全市镇街全覆盖,为群众申请法律援助提供便利,同时开辟农民工欠薪维权法律援助“快速通道”。符合条件的案件,可实现当天审查和指派律师,在镇街受理的实现1个工作日内审查和指派律师,快速办理。

目前,全市共有法律援助办事处32个,法律援助工作站29个,法律援助联络点(或联络员)995人,“半小时法律援助服务圈”已建成,困难群众可就近进行法律咨询和申请法律援助。

今年以来,全市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0555宗,同比增长5%,为受援人挽回经济损失6250万元。办理农民工欠薪类法律援助案件610宗,切实维护了农民工群体的合法权益。

为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今年10月,市司法局与市民政局携手,借助“民生大莞家”品牌项目,共同开展“援你微心愿”活动,帮助受援群众既获得法律援助,又获得生活帮助。此举是跨部门合作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有益尝试,是法律援助服务的有效延伸,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上门进行公证服务

今年6月18日,东莞通报新增1例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因为疫情防控需要,市民黄先生被列入密切接触者,随即在酒店封闭隔离。但在隔离前,黄先生已与银行签署借款合同,急需如约办理抵押登记让银行放款,使黄先生的企业正常运转下去。黄先生通过12345热线和东莞公证处了解到可以办理房产抵押登记委托书。

“这个事情非常紧急,因为我当时其他所有流程已经走完,只缺我亲自签字。”黄先生说。

想要通过东莞公证处办理房产抵押登记委托书,就需要公证员到黄先生所在的隔离酒店,现场见证黄先生本人的签署过程。黄先生为此事联系了疾控、公证处、疫情防控指挥部等多个部门。正在他预想着审批的重重困难时,惊喜出现了。

6月28日上午,东莞公证处公证员侯霞、卢锦蓉、苏恩永接到了这个特殊的公证任务。

“黄先生向我们提出申请也是相信公证处可以帮助他解决这件事情。我们公证人员只需要和群众联系好,怎么把后面的工作落实好就好了。”苏恩永说。

三人接到任务后第一时间联系黄先生的家人,拿到相关材料。但当三人看到黄先生的粤康码时,第一次感觉到疫情离自己如此之近。“确实是第一次看到粤康码红码,那一刹有心头一紧的感觉。”侯霞说。

按照严格的防疫流程,在准备好相关材料后,三人到黄先生隔离的酒店,为其办理了委托书公证。当手续顺利办理完成后,三人脱下防护服,背已经湿透。“对自己来说穿防护服工作的经历很特殊、很难忘。”卢锦蓉说。

“我在东莞生活了十几年,这一次让我感触最深。因为东莞政府部门的高效、便民举措,才得以把这件事情办好。我感觉东莞这座城市非常有爱、非常包容,生活在东莞非常幸福。”黄先生十分欣喜。

据悉,自“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开展以来,为解决企事业单位和群众日益增长的办证需求,东莞市东莞公证处分别于今年3月在市民服务中心、松山湖政务中心,10月在麻涌政务中心新增设立公证服务网点。3个服务点开始运作以来,共办结各类公证案件3012件,涉及社会资产总额17908.2万元,为4820人次提供了公证服务,为7370人次提供了公证咨询服务,深入推进公证“减证便民”,对部分相对简便的公证事项实现让当事人“最多跑一次”。

记者手记

司法便民就是司法为民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需,我有所为。问计于民,根本的还是问需于民。

法律援助是一项民心工程,应该为弱势群体“撑腰”。

近年来,法律援助的受助对象已渐渐拓展到一般社会弱势群体,随着维权意识愈来愈强,法律服务的费用也愈来愈高,高门槛使得“有理无钱”的弱势群体打不起官司。而法律援助让贫弱的社会群体也能打得起官司,撑起了维护社会弱势群体合法权益的正义蓝天。

在公证处采访时,发现每位工作人员脸上都带着笑容,感触最深的就是他们的为民情怀:他们把每一次接待都当成一次法治宣传,在服务群众时收获职业的价值感、认同感和满满的成就感。

群众不懂严谨的法律条文,他们耐心讲解;为了核查公证内容的准确性,他们四处奔波求证;为了高龄及身体不便的群众,他们上门提供服务。他们用自己的专业维护着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他们用坚守,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践行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彰显着公证人的职责与担当。

减证便民,目的不仅仅是让群众少跑腿、不跑腿,更是为了进一步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东莞市司法行政系统做到了从群众对法治服务的需求出发变革工作思路,从群众反映突出问题的关键节点入手推进司法行政改革,以司法为民托举出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

文字:见习记者 王骁 首席记者 李金健 图片:见习记者 陈俊凯 记者 陈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