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行|“双11”迎来发展“拐点”:从拼流量到重质量
i东莞 2021-11-15 09:18:11

年年“双11”,今年有不同。

从成交额来看,今年天猫“双11”成交额为5403亿元,虽创新高,增幅下滑至8.45%,13年来,首度低于两位数;从营销造势来看,各电商平台未如往年那样,实时公布成交额;供需两端,不少电商平台将预售商品时间改到了晚上8点,不再将零点作为商品价格更新时间。同步,消费者趋于理性。

“双11”变化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在消费升级的时代背景下,商家该如何抢抓机遇,搭上这一风口?本期“三人行”特邀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张敬伟,广东财经大学教授、广东省商业经济学会会长王先庆,东莞市网力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郭德雨发表看法。

东莞市网力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郭德雨:消费者对产品的追求,由解决温饱的生理需求,逐步往自我实现需求发展,不再主要局限于产品的直观价值,而更多的是一种精神层面的诉求。

广东财经大学教授、广东省商业经济学会会长王先庆:“双11”将在消费升级、国货崛起的大环境下,步入新的发展阶段,包括消费者的理性回归、高质量的产品供给、国货兴起等方面。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张敬伟:法律层面推动游戏规则变化,游戏规则变化推动供给侧更加规范,消费者更加理性,是今年“双11”不同于往年的重要原因。

“双11”步入新发展阶段

记者:今年的“双11”有点静悄悄,没有时时刷新的大屏战报,没有了深夜下单的全民狂欢。成交额增长也不再是唯一导向,增长质量和社会价值被放在了更重要的位置。有电商平台多次强调,今年“双11”更加关注发展的质量——更好的客户体验,更友好的经营环境,更健康的商业生态。请问,发展13年来,电商平台变化的背后原因是什么?

王先庆:这是一个发展阶段的落幕,也是一个新发展阶段的开始。多年来,以天猫为代表的电商平台以产品低价、五花八门的营销方式,获取流量,获取客户的时代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即将落幕。这代表着中国工业化发展至今,“去库存”阶段的结束。必须予以肯定,天猫等电商平台做了一件引领商业变革、消费变革的大事。

发展至今,“双11”外在的条件变了,环境变了。随着国内工业化进程的加速,中国制造业迎头赶上,产品质量不输国外,产品调性愈发符合国人口味,同时伴随着消费升级时代的到来,新一代消费群体的崛起,影响“双11”供货的商家变了,消费群体的消费习惯、口味变了,“双11”开始步入新的发展阶段。

可以说,今年“双11”是全民狂欢式的“双11”的华丽落幕。同步,将在消费升级、国货崛起的大环境下,步入新的发展阶段。这一阶段将包括消费者的理性回归、高质量的产品供给、国货兴起等方面。

张敬伟:法律层面推动游戏规则变化,游戏规则变化推动供给侧更加规范,同步,消费者更加理性,是今年“双11”不同于往年的重要原因。

今年2月,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还发布了平台经济领域反垄断指南,对于外界尤为关注的垄断协议的形式、市场支配地位的确认,以及“二选一”、大数据杀熟等问题作出了明确规定。同时,监管层也对违规平台处以罚款。在此背景下,今年“双11”的游戏规则自然也改变了——变得更加理性务实亲民。从供需两端看,供给侧的平台和商家,不再追求营销噱头、各种迷宫式的优惠条件,趋于实在优惠。消费者方面,经过多年发展,也比以往更加趋于理性。

电商游戏规则的变化,让供给侧更规范,让消费端更理性,凸显电商经济不仅要拼热闹走流量,也要讲门道和高质量发展。从求数量到高质量,这是电商平台的使命,也是新发展理念的要求。伴随着2021年的收官,“双11”电商销售也会成为四季度消费亮点,体现内需主引擎的特色。

郭德雨:没有了如同节日般的狂欢,之前刷屏的“双11”晚会几乎消失在社交网络,经过13年的发展,今年的“双11”有点平淡。单从电商运营模式而言,天猫、京东等传统电商经过多年发展,步入了平稳期。在业界,天猫、京东等属于平台搜索电商,也是传统电商,前期多以图文模式展现,后期加入直播带货等模式,而如抖音、小红书等新兴业态属于二类电商,属于智能推送电商。从未来发展趋势来看,天猫、京东等传统电商受到抖音、小红书等新的运营模式的冲击将越来越大,愈发显现。

在此之前的2020年“双11”,因为疫情冲击之下,这一明显的变化被业界忽视,但今年在经济社会生活恢复正常的情况下,“双11”的种种变化就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可以预见,未来,“双11”这一让无数人度过不眠之夜的网上狂欢模式将持续“低调”。也或许,会有新的“节日”出现,但不再是电商平台一统天下的格局。

国货消费时代来临

记者:国潮风起、年轻新消费、新品牌崛起、中小品牌C位,成为今年“双11”的关键词。据了解,今年“双11”有700多个品牌成为细分品类第一,超过275个新品牌连续3年翻倍增长。同时,国潮、老字号、非遗等商品也有较快增长,已有220家老字号销售额同比去年增长1倍,00后消费者购买非遗产品的人数和金额都增长了1倍。消费升级时代,品牌如何抢抓市场机遇,有哪些路径可以走?

郭德雨:无论是国潮、新品牌、中小品牌,在消费升级浪潮涌动的今天,这些品牌可以用“轻奢”二字概括。这背后是在“Z世代”整体需求的转变,是消费者对产品品质的追求,由解决温饱的生理需求,逐步往自我实现需求发展,不再主要局限于产品所带来的直观价值,而更多的是一种精神层面的诉求。换言之,消费者从追捧品牌知名度的热衷之中,走向理性的自我表达的需求。

当下,抖音、小红书等层出不穷的新的营销方式,就成为新兴的轻奢品牌的不二选择。只要产品能够直击消费者的心理需求,通过合适的方式展现出来,就有可能以比传统品牌更快的速度脱颖而出,成为热卖的“网红”产品。

王先庆: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消费变革,同时带来渠道变革和模式变革,注定了国货消费时代来临。国潮消费、国有品牌消费,有自主渠道消费的产品,和具有中国特色和风格的消费模式,将主导下一阶段的消费发展。

回溯历史,我们知道,曾经一个阶段,国外品牌成为国人趋之若鹜的追捧目标。其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国内工业化水平相比发达国家仍显落后,国人的“消费自信”没有树立起来。随着近年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发现,中国人自己的品牌也更好了,更符合自己的品位和需要。同步,随着新生代消费群体的崛起,国内品牌也迎来最新的一批消费群体。可以预见,中国自有品牌的商品将快速崛起。事实上,“双11”的种种变化就是这一趋势的真实反映,未来仍将持续。

大力扶持本土品牌

记者:据了解,9成的潮玩产品东莞生产。东莞如何依托这一制造优势,向上延伸至艺术圈、设计圈等潮玩市场的前端领域,拓展潮玩行业“朋友圈”?同时,众多制鞋、服装等传统行业又如何在消费升级时代,抢抓下一轮的市场风口?

王先庆:潮玩只是东莞制造强大的一个体现。在东莞,家具、服装等各种日用消费品已然形成完备的产业链。

我们应该重视这些产业在整个产业链上的特殊地位,重视他们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地位,把本土优势的产业重新梳理,延链,补链,在当前的产业变革中,推动他们转变为优势的现代产业。我们必须破除“低端产业”这一观念。没有低端产业,所有产业都可以转变为现代产业,都能在全球产业中取得好的地位。

我认为,对于包括东莞在内的广东企业有两个方面需要注意。一、广东企业长期承接外国订单,以加工贸易的模式参与国际竞争,已然形成发展的“路径依赖”。我们需要集合专业性公司、行业协会等多方力量,在人才、生产模式、管理方式等方面予以改进,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摆脱单纯依赖外国订单的模式。二、树立产业发展的自信。全社会应该形成营造扶持本土品牌的良好氛围,给予本土品牌更多优惠政策,这将有助于国潮消费的兴起。

郭德雨:向上延伸,从东莞制造到东莞设计,东莞创造,踏入潮玩市场的前端,背后涉及的是一个“圈层”的问题。多年以来,东莞的企业家们形成了接单、制造、出货的流程,是和生产机器、工艺流程打交道。要从制造端向上延伸,东莞企业必须拓展在终端市场的渠道,构建属于自身行业发展的渠道。建议东莞从渠道拓展、人才引进等多个维度赋能制造业,加持制造业,踏上潮玩行业的风口,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

文字:资深记者 张华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