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梅迎来建镇40周年:为水乡功能区发展写好“洪梅新篇章”
i东莞 2021-11-12 09:21:32

洪梅,东莞早期革命斗争的策源地之一,在大革命时期和土地革命时期,它创造了东莞党史的“五个第一”。

11月12日,是洪梅建镇40周年。

回望40年,洪梅人敢为人先,砥砺前行;回望40年,洪梅从交通“末梢”到四轨交会水乡枢纽;回望40年,洪梅从产业单一到先进制造业占比不断增加;回望40年,洪梅民生福祉不断提高,丰富多彩的文化滋养着群众生活……

如今,这一座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城镇,正以前所未有的魄力,开启新一轮蜕变。今年8月,中国共产党洪梅镇第十次代表大会提出,洪梅要在市直管镇体制改革中勇当先锋,为水乡功能区开创统筹改革发展新篇章体现洪梅效率、树立洪梅榜样。

方向已经明确,如何当好示范,唯有一往无前,乘风破浪。

敢为人先

从筹资建桥到四轨交会

在洪梅镇,有一座洪梅大桥横跨在清澈的东江上。这座于1988年投入使用的公路桥已走过30多年历程。

从高空鸟瞰,洪梅被4条东江支流分割成三块绿洲,旧时得东江之利成为远近闻名的鱼米之乡。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三来一补”外资企业如奔流江水涌入东莞。然而,受东江水之隔,交通不便却成了掣肘洪梅发展的最大因素。

1986年,洪梅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借鉴学习邻镇高埗“农民集资建桥、过桥收费还贷”的模式,修建洪梅大桥。“那时候我们每家每户都出了300元。”洪梅镇原文化服务中心副主任陈庆泉对这件事印象颇深。

1988年4月大桥竣工投入使用后,外商纷纷来洪梅洽谈生意,投资建厂。统计数据显示,1995年,洪梅“三来一补”企业发展到22家,投资总额达751.02万美元,是1988年的26倍,出口产品总值2000万元。

对洪梅人来说,洪梅大桥不只是一座桥,它凝聚着洪梅人敢为人先、敢于创新的改革精神,更为洪梅第一次腾飞奠定了交通基础。

近两年,东莞西站、洪梅站两大轨道站点相继开通,洪梅交通优势愈发明显。其中,东莞西站作为水乡新城的核心区域,是东莞境内重要的轨道交通枢纽站,莞惠城际、穗深城际、佛莞城际、东莞地铁1号线(建设中)四轨在此交会。

在畅通内联方面,洪梅正围绕水乡功能区“两环三横四纵五轨道”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体系,对镇内的望沙路、洪梅大道进行全面升级,同时对镇区路网进行系统性全方位改造,并新建停车设施,打通内循环。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内外畅联”,资源将沿轨道汇聚到洪梅,为经济注入新活力,这为洪梅实现第二次腾飞奠定了坚实的交通、运输、客流基础。

民生福祉

从资源供给有限到文明成果全民共享

一大早,家住洪梅社区的江雪贞来到洪梅医院护理院看望年迈的婆婆,她的婆婆因病需人照顾已有十余年了,自2018年底护理院启用后,老人家就入住这里安度晚年。江雪贞说,把婆婆放在这里,有人帮她冲凉,帮她护理,还有护士医生,她很放心。

2020年以来,洪梅镇投入近3亿元推进洪梅医院医养结合项目,先后开展了两期提标改造项目,从2018年启动护理院时的96张护理院床位,增加至现在的200张,预计二期项目完成后,床位将增至500张。

经济发展最终需要转化为民生保障。今年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洪梅镇征集整理民生实事10项,将“我为群众办实事”落到实处。截至目前,10项民生实事中,洪梅医院医养结合项目、提升困难群众兜底保障服务水平项目已经完结,剩余8项正扎实推进。

近日,黎角洲村民陈叔走进洪梅市民服务中心,内心感慨万分。在他的记忆里,旧时的洪梅人办事只能前往行政服务中心,办事麻烦、耗时。但现在,洪梅人能够在市民中心一站办理绝大部分业务,还能在图书馆里看书。

去年,洪梅将废旧的汽车客运站升级改造成洪梅市民中心。该中心打造全市首个“前台综合受理+后台集中审批”一体化平台,近九成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近八成事项实现“零跑动”。今年,东莞市文化馆洪梅分馆、图书馆也已在市民中心投入使用,文化公园、美术馆、展览馆等即将建成使用。

仓廪实而知礼节。如今,洪梅不仅在经济、民生上日新月异,也更加关注传统文化的留存和发展。

每年春节前夕,洪梅会举办青少年花灯制作比赛,洪梅镇内各小学、中学的选手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现场“比拼”制作花灯。

近年来,洪梅注重以“洪梅花灯”为载体,围绕“点亮花灯,传递幸福”的主题,举办了一系列倡导现代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把传统添丁、喜庆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有机融合,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先后获得了“广东省花灯之乡”和“中国花灯之乡”称号。

城市绿变

保护“鱼米之乡” 打造“诗和远方”

洪梅曾是土壤肥沃的鱼米之乡。但在数十年沧海桑田的发展背后,经历着“成长的烦恼”。造纸、印刷、电镀等行业在洪梅产业结构中占有较大比重,快速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与超负荷运转的城市水利设施、薄弱的环境保护意识相伴而行,水污染、大气污染问题成为洪梅积重难返的沉疴痼疾。

近年来,实现高质量发展对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了更高要求,洪梅有意识地对生态进行修复、整治,重新打造“诗和远方”。

金秋十月,在洪屋涡的金色水乡稻田公园,收割机正收割着金灿灿的稻子,田间地头呈现出丰收的喜人景象。洪屋涡村党委书记莫达全告诉记者,今后打算将洪屋涡村5000亩连片稻田打造成网红景点,吸引市民前来游玩。

据介绍,今年初,洪屋涡村的金色水乡稻田公园建设被列入了洪梅拓展优化发展空间提升城市产业品质项目清单,计划打造成金色水乡稻田公园。

过去五年,洪梅累计投入超过4.8亿元,新增污水管网73.33公里,用5年时间补齐40年来的历史欠账,率先消除黑臭水体,水环境实现历史性、根本性、整体性好转。此外,洪梅还划定约9000亩工业保护线、8500多亩永久基本农田,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提至47.04%,人均公园绿地面积20.75平方米。

中国共产党洪梅镇第十次代表大会提出,接下来,洪梅将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打造一批城市亮点和建筑精品,实施“一村一品”,创建一批水乡特色示范村,抓好水污染治理和大气治理等工作,加速形成出门见景、推窗见绿的生态宜居环境。

新的使命

从“次发达镇”到“先行示范”

新的时期,有新的使命与职责。在洪梅河西片区,3500亩的土地,未来将建成200万平方米以上的高品质工业大厦,集聚1000家以上高新企业。河西片区3500亩“工改工”示范项目不仅仅承载着产业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功能,也肩负着更重要的使命——为全市连片“工改工”提供借鉴。

承载着“示范意义”的并不只是该项目。去年,市委市政府印发出台了《关于支持洪梅全面深度融入水乡功能区发展的实施意见》,把洪梅作为水乡新城建设的主战场和改革创新的试验田。

为什么选择全市相对次发达的洪梅?从区位来看,洪梅邻近广深港、四轨交会、大湾区腹地……优质资源易通过公路、轨道汇入洪梅,实现商业转化,为水乡功能区经济增添新活力。

面对新征程,中国共产党洪梅镇第十次代表大会也明确提出洪梅要在市直管镇体制改革中勇当先锋,为水乡功能区开创统筹改革发展新篇章体现洪梅效率、树立洪梅榜样,推动洪梅逐步发展为一座充满活力的现代化新城。

路径已明,目标更令人振奋。从“次发达镇”到“先行示范”,在建镇40周年之际,洪梅蹄疾步稳,围绕打造“五个未来之城”的目标,促进经济结构更优、发展动力更足、体制机制更活、城市环境更美、人民生活更好,为东莞迈向“双万”城市贡献洪梅力量。

文字:刘维佳 图片:洪梅供图 编辑:唐嘉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