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自豪,叫飞歼-20
解放军报 2021-11-05 09:35:06

晚霞染红了大漠。机场跑道上,一架无人机缓缓滑行。

操控这架无人机的人,是航空工业集团某研究所无人机飞行员李刚。去年底,他从空军某部试飞员岗位退休。

20多年试飞生涯,他最自豪的是驾驶我国新一代隐身战机歼-20首飞。

试飞那一天,李刚终身难忘——他驾驶歼-20呼啸升空,经过18分钟的飞行后平稳落地。在场的空军官兵、航空工业集团科研人员,鼓掌欢呼、热情拥抱。“我们终于等来这一刻!”经过奋力追赶,我国有了比肩世界先进水平的战机。

20多年前,李刚从航空兵部队选拔进入试飞部队。第一次接触试飞工作,老试飞员对李刚说:“试飞员不只是飞行员,更是飞行工程师,不仅要有高超的飞行技能,还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从基础原理去理解、思考每一个试飞科目和动作,才能做到融会贯通。”

整整6个多月时间,李刚天天和科研人员“泡”在一起,在模拟平台上一遍遍地试验飞机操纵系统。经过多轮试验和改进,李刚和同事们发现并解决了飞机操纵系统设计上的缺陷,还提出了不少改进意见。

从成为试飞员那一天起,李刚就养成了一个习惯,每个飞行日结束后,都要认真写下当天的飞行日志。李刚从中提炼出10余篇研讨文章,解决了多项试飞技术难题。

“国之重器,以命铸之。”这是李刚的信条,更是他20多年试飞生涯的真实写照。

一次试飞,飞机意外倒飞尾旋,发动机突然停车,高度急剧下降。生死关头,李刚冷静地改出尾旋状态,再根据战机速度果断进行空中启动,最终驾驶战机安全返航。

从事试飞工作以来,李刚参与了20多种机型的试验试飞,见证了中国空军战机的快速发展。李刚说:“如今,我虽然告别了试飞生涯,成为一名无人机飞行员,但我将以奋斗姿态,在新的起点砥砺前行。”

有一种幸运,叫追歼-20

在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成飞)职工徐雁军家中的书柜里,摆放着一张歼-20飞行照片,这是他参加航展时拍摄的照片。

在成飞工作40多年来,徐雁军执行过各种飞行器的拍摄任务,用镜头记录着“战鹰”的腾飞历程。

在第十一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上,歼-20首次公开亮相。战机以双机编队飞过航展上空,空中滚转、小半径转弯、高速垂直爬升等一系列机动动作技惊四座。

不到2分钟的表演,对徐雁军来说,弥足珍贵。他操控着40倍长焦镜头,努力“追赶”着战机的身影。

歼击机飞行速度快,摄像师该如何准确锁定战机?

“这是技术活。”徐雁军说,要将战机成功“框”入镜头,就要以弧线动作跟随战机轨迹匀速移动,这需要长期练习和经验总结。

每次拍摄飞机,徐雁军“大气都不敢出”。“抓住摄像机移动,就得与它一起呼吸,手抖一下都不行。”他说。

多年来,徐雁军琢磨出一些拍摄小技巧。声音传播速度慢于光速,当听到战机轰鸣声时,战机肯定是在前面,那就要去前方寻找。

徐雁军并非成飞第一代“掌镜人”。在他之前,有不少老师傅从事这份工作,他们一起用手中的摄像机记录了我国战机的研制历程。

“虽然我们没有造飞机,但记录着造飞机的过程。”在成飞,每个飞机项目的研制生产过程都需要全程拍摄,影像资料不仅可以作为历史档案留存,也会在产品鉴定中使用到。

临近退休,徐雁军和同事们加班加点地整理多年前拍摄的影像资料。这些影像资料,记录着成飞发展的航迹,也装满了徐雁军的美好记忆。

如今,徐雁军已告别了奋战40多年的工作岗位,也告别了那些叱咤蓝天的“老战友”。徐雁军说,能够参与并见证歼-10、歼-20等大国重器首飞,感到无比幸运。

(石峰、常庆星、唐浚)

文字:石峰、常庆星、唐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