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排名上升20位,挺进全国科创20强!东莞,凭什么?
i东莞 2021-11-04 20:57:18

11月2日,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共同发布了《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以下称报告),报告对2021年中国两岸四地291个城市进行了评价。

报告中,东莞位居2021中国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TOP30中的第17位,上升2个位次;位居2021中国城市可持续竞争力TOP30中的第13位,上升2个位次;位居2021中国城市科技创新竞争力TOP20第20位,排名上升20位,首次挺近全国科创20强。

东莞,制造之都、世界工厂的名号很响,而如今,拥有了科创新城的新头衔。跻身全国20强,排名20位的逆袭式上升,东莞市如何做到的?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

跻身国家科创大局,东莞全链条创新生态体系基本形成

今年4月,全国第四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松山湖科学城)全面启动,打造东莞创新能量的“策源地”、统筹发展的“探路者”、对接大湾区的“核心引擎”、大湾区未来的“科创明珠”。东莞科技创新正式获得国家战略赋能。

今年以来,松山湖功能区不断强化松山湖对功能区的辐射、带动、引领示范作用,加强功能区协同创新产业体系建设,以松山湖科学城等重大平台建设为切入点,积极谋划一批面向功能区的重大项目,带动功能区实力整体提升。

“国之重器”散裂中子源、先进阿秒激光等一批国家级大科学装置在松山湖加速聚集,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等重点高水平科研平台加速构建,大学及顶尖人才团队加速汇聚。在松山湖科学城示范引领下,东莞新型研发机构数量飞速增长,科研平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创新型企业如雨后春笋,东莞企业的研发实力也不断增强。

东莞构建“源头创新—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企业培育”的全链条创新生态体系的目标,已基本实现。东莞创新能力实现大跃升,创新能级也不断提升。

目前东莞全市有各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累计903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509家,市级392家;组建了33个新型研发机构,推进产业技术协同创新和高校成果来莞转化;有118家科技企业孵化器,为东莞企业孵化和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强大平台;高企数量达6385家,创新力量进一步增强。2020年,东莞新型研发机构累计孵化企业2658家(其中高企216家),新型研发机构及引进孵化企业技术服务和成果转化收入181亿元,研发投入1.58亿元;东莞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为22045件和8718件,位居全省第三。

中国散裂中子源

端人才潮涌而至,东莞创新创业氛围浓厚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良禽择木而栖。

随着松山湖科学城的全面建设启动,一批大科学装置、高水平研发平台和新型研发机构在东莞落地,越来越多的高端人才也加速汇集东莞。目前,松山湖科学城已吸引中国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实验室、33家高校联建研发机构和华为入驻,300多家高科技企业和近3万名优秀科研人员在此创新创业。

报告指出,一个城市的综合经济竞争力包含当地要素、生活环境、营商软环境、营商硬环境等。其中当地要素为影响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涵盖城市的方方面面,最重要的当属资本、创新和人才。而在在影响当地要素的因素中,青年人才比例是决定当地要素竞争力差异的关键变量。

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人是科技创新最关键的因素。

近年来,东莞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培育,强化创新创业人才支撑体系。通过“十百千万百万”人才工程,目前东莞人才总量超过258万人,其中高层次人才超过18万人。目前我市有省创新科研团队38个,总数量居全省地级市第一。有51位院士、111个省市创新科研团队、65名国家级人才、123名省市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越来越多的战略力量集聚东莞。

来自台湾的陈致甫2018年来到东莞松山湖,创办了东莞育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家庭物联网平台和芯片的开发。短短两年时间内,公司在智能模块已成为行业内有名的服务商。

他告诉记者,选择东莞不仅是因为这里拥有地处珠江口岸良好的区位优势,完善的产业链和强大的制造业基础,更重要的是有政府帮跑腿的良好营商环境,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东莞政府部门给我们创业团队给予了很多支持和帮扶。不仅提供了多种平台和资源的对接,甚至还有课程安排,帮助我们调整商业模式,做商业规划,让我们能够在创业这条路上找到更精准的方向”。

近年来,东莞把营造良好创新创业氛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重要举措,加大松山湖国际创新创业社区等重大创新创业载体建设力度,打造全市创新创业新标杆。

以松山湖国际创新创业社区为例,自去年7月社区正式揭牌以来,社区已成功招引了16个优质项目入驻,成立创新工场5家,推动1100余台套、总价值1300多万元设备实现开放共享,并将开设科创训练营系列培训课程活动。社区已形成集大学、科研院所、新型研发机构、孵化器、商住配套、科技服务、国际交流等于一体的优越创新创业环境。

2021年9月7日,第一批月球科研样品接收暨研究工作启动仪式在松山湖举行

创新成企业核心竞争力,东莞高企数量稳居全省第三

过去的东莞,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工业城市,车间里川流不息的工人、工地上轰隆作响的机械、贴牌销往世界各地的商品……而现在的东莞正悄然发生改变,“制造”逐渐被“智造”取代,无人车间里工业机器人忙碌不休,工地上新式建设技术加速改变城市面貌,智能高科技东莞创造占领市场……

近年来,东莞不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龙头科技企业,鼓励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并推动研发机构建设,完善企业创新服务机制并深入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

2020年,东莞构建了“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百强创新型企业”的创新型企业培育梯队工作,开展了首批次创新型企业遴选,认定29家百强创新型企业、34家瞪羚企业。加大力度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3435家企业获得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编号,入库企业数量居全省第3。支持高企在资本市场上市,截至2020年全市有29家高企在境内上市,占上市企业的78%。

11月3日,东莞企业广东志成冠军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志成冠军”)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印证了东莞企业不俗的科创实力。科技创新正成为东莞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截至去年底,全市高企数量达6385家,数量位居全省第三、全国第九,产值超过1.2万亿元,其中7家高企在科创板上市。

未来,东莞将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这一核心功能。要加快构建科技企业培育体系,实施百强创新型企业培育计划,支持发展一批高成长性企业,推动高新技术企业整体实现从“数量优势”到“质量优势”的转变。要实施新型研发机构“提质增效”计划,强化与创新镇协同创新,大力培育新技术、发展新产业。

站在“双万城市新的历史起点,东莞对未来产业发展又作出了新的判断和谋划。

东莞市将“打造新动能”作为未来5年转型发展的重头戏,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化产业新体系。规划建设水乡数字经济融合发展产业基地、松山湖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东部智能制造产业基地、东莞新材料产业基地、水乡新能源产业基地、临深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和银瓶高端装备产业基地。

文字:向连 图片:郑志波 编辑:符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