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东莞品质教育,你来成就未来!”19日下午,市教育局举行微发布会,发布“莞邑良师”行动计划2021实施情况和人才培养实施情况。
记者从会上获悉,东莞“莞邑良师”行动计划已全面启动,其中,在教师编制紧缺的情况下,今年用近千名编制招聘教师启动十年来最大规模的编制岗位招聘活动。
▲微发布会现场
启动“莞邑良师”行动计划,打造三支队伍
“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有高质量的教师,才有高质量的教育。”根据市委市政府部署,东莞“十四五”时期奋力打造品质教育,今年推出了品质教育“1+12行动计划”,到2025年,努力实现义务教育公办学位增量、普通高中公办学位总量、教育经费总投入、公办中小学专任教师增量、高级职称教师增量等“五个翻一番”,其中有两个翻一番正是教师队伍建设。
根据“莞邑良师”行动计划,东莞要打造三支队伍,为打造“品质教育”、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包括一支政治过硬、品德高尚、业务精湛、治校有方的好校长队伍;一支政治素质过硬、职业道德良好、教育理念先进、专业水平高、教研能力强的好教研员队伍;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善教乐教、创新能力强的好教师队伍。
为了推动落实“莞邑良师”行动计划,市教育局还提出了五方面23条举措,包括: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推动教师队伍扩容、建立精准培养培训体系、完善激励保障机制、健全教师管理机制等。此外,今年9月10举行的全市教育大会上,市教育局出炉《东莞市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系列文件(第一批)》,在政策设计上为东莞打造“莞邑良师”行动计划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给编制、给资金、给平台,只为招引人才
打造品质教育,前提是品质之师;推动教育扩容,必须有教师扩容。为了招引好人才,东莞对于基础教育引进人才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给编制、给资金、给平台。
记者从发布会现场了解到,东莞出台了创新编制岗位管理、推动公办学校引进名优人才的专门办法。市委编委建立了编制周转池,专项用于东莞基础教育引进高层次人才,对学校引进的正高级教师、省级名校长(名教师)和35岁以下副高级教师、博士研究生给予核增编制、岗位支持,按“编随人走”原则直接核增编制到校,引进的名优人才首聘岗位和晋升岗位均从全市教育系统岗位中统筹安排,这既是对学校加大引才扶持力度,也为人才本身解决后续发展问题。今年,已下达35名编制。9月发文至今,各学校特别是高中阶段学校主动积极结合本年度公开招聘工作,到著名高校招揽博士研究生人才。
另外,为适应东莞市教育事业发展需要,保证市教育局下属公办学校2022年秋季开学教育教学需求,在教师编制紧缺的情况下,近期市教育局启动2021年大型招聘,计划面向全国公开招聘近千名事业编制教师。据悉,这是近十年来东莞教育系统最大规模的编制岗位招聘,充分体现了东莞市委市政府对打造“品质教育”、构建“莞邑良师”的高度重视和有力推动。
与此同时,市教育局集中引进高层次、短缺人才。2021年上半年,东莞第一次集中公开引进公办中小学高层次和短缺专业人才,共引进人才80人,其中高级职称27人(含高级工程师1人),博士2人。今后计划继续开展集中公开引进高层次和短缺人才工作。
出台四份方案,培养人才
人才来了怎么办?
高层次人才培养项目是东莞提升人才能力和素质的有效途径,东莞将着力提升人才培养项目质量、积极推动人才批量成长。据介绍,东莞教育部门出台了基础教育领军人才、教育家型校长和教师、卓越教师、未来名校长四份培养方案,完善了东莞名师、名班主任、名校长工作室管理办法,计划用5年时间培养30名教育领军人才、150名教育家型教师、2500名卓越教师和300名未来名校长培养对象,评选550名名师、名班主任、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搭建起与省相衔接的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
其中,教育领军人才是对标国家和省关于基础教育高层次人才相关标准,培养能破解教育发展重大课题、引领东莞教育创新改革、在全省乃至更大范围能发挥先锋带头作用的大师。教育家型校长和教师是对照我省培养造就“数以千计的教育家型教师”的要求,培养造就东莞一批教育教学特色鲜明或教育管理水平较高、教书育人能力突出、市内外影响力较大的教育家型校长和教师。卓越教师是对照我省培养造就“数以万计的卓越教师”的要求,培养一大批专业基础扎实、教书育人成效好、学科领域有一定影响力的卓越教师,为培养市级名师奠定坚实的后备人才基础。未来名校长是要面向未来培养政治立场坚定、理论素养深厚、教育视野宽阔、富有开拓创新精神、治校办学能力较强的校长后备人才。
据介绍,近期,市教育局已经启动这些方案的实施工作。计划近期遴选出第一批10名基础教育领军人才培养对象,50名教育家型校长、教师培养对象,250名新一轮名师、名班主任和名校(园)长工作室主持人;计划11月底启动推荐遴选10个学科共500名卓越教师;计划11月遴选60名未来名校长培养对象。下来,将联合北京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和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等知名高校和教科研机构制定具有东莞教育发展特色和教师专业成长特点的培养实施方案。
争取年内完成校长职级评审工作
为进一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市教育部门推动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实施意见落实落地,10月已全面铺开中小学校长职级评定工作。
据介绍,校长职级评定工作依据校长专业标准为基础,引入专家评定和开展实地考察评定环节,形成专家、教师、学生、社会共同参与的评价体系。增加校长奖励性绩效工资基数,增强校长队伍价值体现感;以校长职级晋升为抓手推动优秀校长有序交流,以职级评定条件促校长专业发展。根据工作进度,市教育部门争取年内完成校长职级评审工作。
同时,为了加强学校干部建设,市教育部门还推出了两项制度,一是重新制定了中层干部选任办法,完善学校干部选任机制,优化学校干部队伍结构,推动中小学(幼儿园)45岁以下校级领导干部、35岁以下的学校中层干部在同层次干部中占比分别达到五分之一、六分之一以上。二是选派校长后备干部到民办中小学担任第一书记。今年已选派第一批10名校长后备干部到民办学校任第一书记,同时挂任民办学校副校长,再分别选定党务干部和名优教师各1名组成工作团队派驻民办学校开展工作,推动民办学校建立健全第一议题、开展思政第一课、完善党组织生活。
完善专业技术岗位聘用管理实施细则
此外,市教育部门进一步完善中小学校专业技术岗位聘用管理实施细则,进一步激励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据介绍,市教育部门完善竞聘上岗机制,围绕助推教育高质量发展,对参加帮扶薄弱学校或集团化办学、培养年青骨干教师成效突出、积极参加教育教学工作、担任班主任等重要岗位的教师予以加分倾斜,对援疆援藏教师予以优先聘用,对距离退休年龄不足1年的教师予以适当照顾,充分体现对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导向。
与此同时,市教育部门加强教师岗位聘后管理,明确岗位履职要求,要求教师在聘期内一般要担任1年以上班主任等学生管理工作,学生评价满意率应达到相关要求,对聘期考核合格的教师才能够参加新一轮聘期竞聘,对聘期考核不合格的教师应低聘或调整岗位,情节严重的可作解聘处理,引导教师自觉履行岗位职责,激发教师团队活力,探索“岗位能上能下、待遇能升能降”的聘用激励机制。
下来,市教育部门还将为围绕师德师风建设、教师荣誉制度建设、配齐配强教研员、健全引才机制、保障教师待遇和教师减负等展开充分调研,不断完善“莞邑良师”政策设计,抓好各项政策实施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