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星月同辉 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策源地
南方日报 2021-10-12 11:13:11

广东省是我国制造业的排头兵,中国制造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广东责任重大。当前广东全力布局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首次把“链长制”写入省政府工作报告,加快攻克“卡脖子”难题,快速抢占全球产业制高点的新赛道。

这是广东在全球制造新一轮升级浪潮下抢占产业制高点的作战图谱。今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广东以全世界3.5%的工业产值,全面深度参与全球产业竞争,正改写着全球经济格局的大版图。

作为广东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创客广东”大赛培育孵化大量的创新型中小企业、“隐形冠军”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小巨人”企业,它们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的一道亮丽风景,为广东高质量发展提供不竭动能。随着创新广东的加快建设,龙头企业加速崛起,新经济企业茁壮成长,创新要素加速流动,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策源地正加快形成。

打破“卡脖子”

打造经济新引擎

在电影《我不是药神》中,天价救命药——治疗慢粒性白血病的“格列卫”被外界所知晓,而这种靶向药的成分是一种小分子化合物,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但小分子药物在干扰蛋白/蛋白间相互作用方面的效果有限,未来在肿瘤治疗领域仍会面临诸多挑战。在本届“创客广东”大赛中,作为新一代的肿瘤免疫疗法——广州爱思迈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新一代双特异性抗体可通过同时结合多个靶点,实现传统靶向药物无法达到的生物学功能,有望革新现有的肿瘤治疗方案。

“相对于小分子、单抗等结合单个特异性靶点,双抗药物的开发更具复杂性,有着更高的技术壁垒。现有的许多双抗药物在成药性方面仍待突破,大多仍处于临床前或临床试验研究阶段。”广州爱思迈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高级总监李峰博士表示,我们通过自主知识产权的双抗平台技术解决了双抗药物在表达量、错配率、生产工艺、稳定性及安全性等许多方面的问题,从而实现产品的迭代。

“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及技术创新,公司突破了当前限制双抗药物发展的两个主要难题,一个是大规模的纯化工艺,一个是毒副作用。”李峰表示,当公司产品产业化后,将打破国外垄断的局面,填补国内技术和产业空白。

爱思迈这几年成长与发展的曲折历程,正是广东战略性新兴产业茁壮成长的缩影。2012年,面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变革与调整新趋势,一些核心关键技术基本被国外企业垄断,广东作出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决定,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

在这样的火热氛围里,广东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元年开启,涌现了大量创新的精英、创客。

2015年,田丰辞去哈佛大学研究工作,回国创立了珠海光驭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光驭超材料有限公司,开始了新材料领域“卡脖子”技术——微球的研发与产业化的创业之路。在2021年“创客广东”复赛中,光驭超材料凭借着“高性能体外诊断磁性微球的研发与产业化”项目在激烈的角逐中晋级为决赛12强。

“新冠疫情后,核酸检测试剂盒市场需求猛增,我们所研发的磁性微球是试剂盒的核心原材料,虽然磁珠仅有300纳米大小,但是涉及到材料、高分子、生物技术、医药工程等众多领域。如何快速地实现高性能磁珠的国产化及规模化量产,将很大程度上提升新冠疫情的防控速度和我国体外诊断检测效率。”田丰说。

田丰表示,磁珠作为体外诊断产业上游的关键性生物材料,长期依赖于国外进口,磁球的制备技术多掌握在发达国家的手里,微球的进口受到国外制约,成为了“卡脖子”问题。“不能一辈子被‘卡脖子’,创新是突围之路。”

“这个微米级、纳米级的微球里头涵盖着大学问。”田丰表示,光驭通过技术创新使微球内部均匀分布超顺磁性纳米颗粒,同时设计小尺寸球的内部结构,从而实现超顺磁性、高效生物偶联、非特异性吸附低、磁响应时间短且一致等性能,并做到其粒径均一、批次间差异小、分散性良好。“如今,国产化‘小球’被更多的下游制备体外诊断试剂盒的公司所采纳,为医生方便快捷诊断疾病。”

这仅是缩影。在参加“创客广东”大赛的项目中,涌现不少“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瞪羚”企业,它们突破了技术的瓶颈,打破卡脖子难题,打造经济新引擎,为新旧动能转换提速。

比如,广东台泉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首创的垃圾渗滤液浓缩液全量化处理方案能变废为宝,实现100%清水达标排放且无回灌;广州光驭超材料有限公司研发的磁性微球实现磁珠在应用领域的国产化替代,能够应用在儿童特有的尿道感染疾病的检测里……

“创客广东”大赛为广东输出创新的源动力,为做强做大做优产业链、产业集群提供了重要支撑,为广东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的活力。

龙头引领

培育万亿级产业集群

走进广东的汽车、家电等行业的智能车间,鲜见人影,循着机械转动的声响,可以找到答案:机器人和工业互联网的普及。“创客广东”大赛现场,广州鲁邦通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向外界介绍其“5G+数字化工厂”智能制造基地。

2014年起,广东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推动传统产业实现自动化、智能化升级,如今高端装备制造、智能机器人这颗“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正成为广东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以智能制造为例,从上游核心零部件、原材料,到机器人本体、集成应用,机器人产业链上涌现大量广东企业,以高端装备制造、智能机器人为代表的产业集群驶上了发展的“快速道”,为提升广东的创新力贡献力量。截至目前,全省已形成新一代电子信息、智能家电等7个产值超万亿元的产业集群。

未来五年,广东能否加快实现从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的历史性转变,关键就在产业集群的布局和发展。去年9月,广东高起点培育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掀开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今年4月,广东建立以省长为“总链长”的省领导定向联系负责的“链长制”。

在不久前发布的《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简称“广东制造业‘十四五’规划”)提出大力实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六大工程,首次对全省21个城市培育发展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的区域布局重要程度进行了星级标注。

在广州,从小鹏代表的新能源汽车到粤芯为代表的芯片制造高速崛起,同时新世界中国、阿里巴巴、名创优品……一大批企业巨头的区域乃至全球总部正在向广州汇聚,从而不断提升城市能级。

在东莞,凯格精机为全球生产超50%的锡膏印刷机,存储器销量的记忆存储占据全球十分之一,生益科技是国内最大覆铜板生产企业……电子信息产业是东莞首个产值超万亿的产业集群,全球每5部手机,就有1部是“东莞制造”。

在佛山,坐拥美的、格兰仕、海信等一批知名品牌企业,衍生出小熊电器、云米电器等一批新兴发展力量,是全国家居产业和企业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

在深圳、中国香港、美国硅谷同步成立的柔宇科技,4年市值突破30亿美元,是全球成长最快的独角兽科技创业公司之一。

在广东,凭借着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和上下游产业链的强力支撑,一大批创新型企业在各自细分领域崭露头角。目前,华为、腾讯、广汽、大疆、OPPO、vivo等全球知名的创新巨头,与海量的创新型中小企业,共同构成了生机勃勃的梯次型创新企业群。

聚焦未来产业

抢占发展制高点

艳阳高照下,随着螺旋桨高速旋转,停靠在停机坪上的飞机发出轰隆声,开始向前滑行,飞上万尺高空。“创客广东”决赛晋级团队毕贵军团队研发复合材料可以应用在飞机发动机零件上,提升耐磨性,增强耐腐蚀防护。

在国内部分高速公路上,无人驾驶汽车已经上路了,而驱动这些智能汽车的“大脑”则是芯片。创客Chipoly团队研发的新一代基于神经网络的芯片可靠性设计商用EDA软件极大地提高了芯片的可靠性与良率,显著增强了芯片的使用寿命,使车载芯片在严寒、高温、高强度、长距离等极端环境下比目前芯片的使用年限延长三倍以上。

在儿童早筛市场,广州科慧健远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出AI病理系列机器人通过声波能准确地诊断出自闭症儿童的病征。企业总经理陈亮在参加“创客广东”大赛路演时表示:“机器人瞄准病理语音分析与干预空白市场,对自闭症、构音障碍、语言发育迟缓等疾病实现早期筛查、临床诊断、康复训练。”

凭借着“创客广东”大赛的创新平台,聚焦未来产业的创新“独角兽”“隐形冠军”快速崛起,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创造了令全球瞩目的成果和业绩,为广东的高质量发展提供磅礴力量。

田丰表示,对于未来,光驭愿深耕当前需要急需突破的“卡脖子”领域,致力于微球的研发和产业化,将国产微球产品做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以“专精特新”为方向,持之以恒加强微球产业研究,做好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推动磁性微球的国产化替代,提供性能、稳定性等方面与国外无差距产品,带动产业链的联合创新,助力广东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柯加良在投资行业扎根多年,多年参与“创客广东”大赛的评委,在他看来,随着新一轮技术革命的浪潮席卷而至,尤其是在外部环境复杂多变的背景下,拥有核心技术的团队更容易屹立潮头,突破“卡脖子”的封锁。“创客广东”大赛的导向性还是很强的,以赛助创,诸多独角兽、专精特新的项目涌现,它们聚焦在特定的领域,推动的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广东制造业“十四五”规划中提出,广东将高起点谋划发展战略性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未来产业,深入实施六大工程,从而推动我省产业链价值链迈向全球中高端,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同时规划勾勒出广东发展目标:到2025年,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保持在30%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3%;质量效率发展新提升,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超过94%,累计获得中国质量奖或提名奖企业数量达到20家次。

聚焦未来产业,广东制造业“十四五”规划勾勒出产业发展蓝图:大力实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强核”“立柱”“强链”“优化布局”“品质”“培土”六大工程,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

从这些工作部署和重点规划中不难看出,广东培育发展战略性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未来产业,并持续推动其集群化、高端化、现代化发展的长远考量。

谁掌握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新技术,谁就抢得了发展的制高点。瞄准未来产业,广东正掀开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访谈

广东省科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廖兵:

“创客广东”大赛助推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

“创客广东”大赛汇集全球创新技术,助推产业落地融合,广东省各大中小企业、创客集聚一堂,透过大赛,可以窥见广东中小企业的创新与活力。

“创客广东”大赛对中小企业、创客成长有哪些推力?对广东制造高质量发展有哪些重要意义?未来广东可以从哪些领域推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就上述问题,南方日报记者日前专访了广东省科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廖兵,畅谈“创客广东”大赛助力创客、中小企业成长,助推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

南方日报:“创客广东”大赛对推动广东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发展有哪些重要意义?

廖兵:广东的产业经济、规模质量走在全国前列,区域创新综合能力多年保持全国第一,形成了强大的产业整体竞争优势。“创客广东”大赛调动了产业、科技、智库、资本、政府等多方的资源和力量,为中小微企业和创客营造了一个比较合适创新创业的环境,同时,通过载体的资源整合,提供了更多要素的投入,这是产业集群升级的新空间,赋能广东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发展。

南方日报:未来,“创客广东”如何延续“走在全国前列”的行动成效和创新的精神姿态?

廖兵:未来“创客广东”可以进一步发挥好支持创新创业的平台作用,发掘和培育更多优秀项目和团队,催生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和新业态,支持更多的中小企业成长为专精特新企业,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和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促进广东现代产业体系发展,为我省“走在全国前列”作出更大的贡献。

■企业样本

“小巨人”企业台泉环保科技:

模块智能化设备低成本解决渗透液全量处理难题

“运行正常,今天产水200方”“水质达标”……每天傍晚,彭淑芬的工作群中准时迎来“日报”,来自全国21个省市的100余个在运营项目负责人在群中汇报渗透液处理设施的运行状况与产量。

彭淑芬是广东台泉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台泉环保科技”)的总经理,拥有15年上市公司管理经验的她深谙管理之道。而台泉环保科技创始人、研发负责人、董事长谢兵则专注于渗透液处理的研发与运营,在2004年成立了台泉科技,首创渗透液模块化、智能化、租赁的商业模式。

近日,台泉环保科技在“创客广东”大赛中崭露头角,凭借“高浓度渗透液全量化解决方案”脱颖而出,成为东莞市唯一一家跻身国赛的企业。

抓痛点,补全技术缺口

从工业水处理起步,深耕于水处理行业的谢兵始终觉得要把技术做精做细,才能在环保这个行业做大做强。

凭借多年的经验,谢兵敏锐地捕捉到渗透液的处理难点。渗透液是垃圾填埋或焚烧渗透过程中的高浓度废水,具有高氨氮高盐分、水质不稳定、水量波动大、有毒有害物质多、营养元素复杂、水质黑、臭等特点。如何在渗透液处理的源头就开始真正降解污染物,进行全量化处理,是渗透液处理领域的一个难题。

“目前渗透液处理的工艺主要采用‘生化+膜’处理技术,膜处理并非降解了污染物,而是把污染物归集、浓缩为浓缩液回灌填埋场,约有30%浓缩液会被回灌处理,长此以往,导致填埋场含盐量升高,直到膜系统瘫痪,污染物仍然是没有真正降解,既影响环境,容易酿成污染事故,而且也需要投入更大的资金和能耗来解决高浓度的浓缩液。”彭淑芬介绍说。

基于十几年工业水处理模块化设备的经验,台泉环保科技首创渗滤液浓缩液全量化处理,在全国范围内35天安装达标产水,并首创了带设备出租、按效果付费、从第3个月开始收费的商业模式。

“治病最厉害的不是起死回生,而是防患于未然,能够预防感冒病变成癌症的医生才是最厉害的。”彭淑芬举例说,“我们现在一般都会建议政府采用全量化处理,相当于将废水处理前置化,达到100%清水达标排放且无回灌,如果等到填埋场系统瘫痪时再来处理,就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了。”

重“减负”,降低处理成本

为什么要做高浓度渗透液全量化解决方案?这种方案有什么优势?答案就藏在客户的反馈里。

在接受记者的采访过程中,谢兵和彭淑芬电话不断,多是来咨询项目的,谢兵笑道:“可以说,我们现在是供不应求了。”而这都源于高浓度渗透液全量化解决方案的成本低、高达标、服务全,且对不同的水质也“应付自如”。

彭淑芬表示,渗透液的全量化处理大大降低了地方政府处理渗透液的成本,相对于一个固定渗透液站动辄上千万元的投资,台泉环保科技的设备按处理量收费,既能帮助政府省钱,又能100%净化水质,解政府主管部门燃眉之急,还有专业的执行人员,快速安装投产,并协助运营,为客户“减负”。

■数读

数读广东战略性产业集群蓝图

巩固提升战略性支柱产业。到2025年,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营业收入达到6.6万亿元,家电产业营业收入突破1.9万亿元,汽车制造业营业收入超过1.1万亿元,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力争实现营业收入1万亿元。

前瞻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到2025年,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年营业收入突破4000亿元,打造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第三极;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营业收入达3000亿元以上,打造全国高端装备制造重要基地;新能源产业营业收入达到7300亿元,非石化能源消费约占全省能源消费总量的30%。

目前全省形成新一代电子信息、绿色石化、智能家电等7个产值超万亿元的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