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社区治理最强大脑
i东莞 2021-09-27 09:42:46

“百度词条”显示,智囊团又称头脑企业、智囊集团或思想库、智囊机构、顾问班子,是指专门从事开发性研究的咨询研究机构。在中国,更多被人称为“智库”“外脑”等。

在石龙镇兴龙社区,也有一个已运行了整整三年的社区智囊团。兴龙社区智囊团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高大上”,该智囊团引入“协商+共治”理念,22名各行各业人士“抱团”,除了给社区建言献策之外,更多精力投入在整合资源为社区群众办实事。三年来,智囊团已开展各类服务活动超过250场,累计服务群众超过1.5万人次,成功为社区居民群众搭建了一个共建共治平台。

■兴龙社区智囊团为民便民工作服务项目认领活动现场

“经过三年探索,智囊团已成为社区治理的一股重要力量,希望探索出一条能够有效创新当前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的新路子。”兴龙社区党委书记郑林锋说,智囊团成员中有17名是党员,三年实践让他深刻感受到,以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有效提高了社区管理和服务效能,更好地打通了为民服务“最后一米”。

“并非那么‘高大上’”

兴龙社区位于石龙镇旧城区城镇居民集中区,860多栋楼宇林立于面积约2.1平方公里的辖区内,社区户籍人口2.5万余人、流动人口2万余人,长者、残障人士等弱势群体约占社区户籍总人口的五分之一,本地和外来人口比例严重倒挂。邻里之间关系疏离、融合问题,社区内生动力缺乏聚合等问题,成为社区治理的一大难题。

如何更好地了解和满足社区居民需求?如何搭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平台?2014年便担任兴龙社区党委书记的“80后”郑林锋从未停止思索与实践。

“建设智囊团的灵感最早是来自于社区的党员驿站。”郑林锋说,当初兴龙社区设置有党员驿站,并且定期邀请召集部分社区党员召开座谈会、社区集会、议事会等,为社区党员提供一个对社区发展建言献策的平台。

但随着社区的快速发展,郑林锋意识到,仅仅依靠普通党员群众提建议、意见这种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社区基层治理的需要。因为社区没有经济来源,人手也相对紧缺,很多党员提出的比较好的设想建议或困难问题,社区都无法以自身的力量去落实或解决,而社区的外来人口日渐增多,导致社区有限的资源显得更加紧张。

经过反复探讨和充分筹备,2018年8月,兴龙社区智囊团应运而生。首批智囊团成员有15人,来自市镇人大代表、律师、教师、医生、警察、企业老板、记者等不同职业、不同领域,他们均是在各自岗位上具有一定影响力和示范作用的“能人”。如今,智囊团规模已壮大到22人。

石龙公安分局副局长邓晓歌是兴龙社区智囊团团长,三年前,他是负责兴龙辖区的派出所所长。两位副团长是企业的总经理、CEO。“我们都是在基层工作、创业的,并非想象中那么‘高大上’,一切为了更好地整合力量和资源,更好地服务社区居民群众。”邓晓歌认为,团员越多元化,就越有利于通过他们自身的阵地、资金、人才等优质资源和专业技能,在辖区形成优势互补的局面,才能针对性地解决社区发展中遇到的更多难题,最大限度发挥智囊团的作用。

建立之初,智囊团便引入“协商+共治”理念,吸纳与整合各方力量与资源,建立多元议事机制,致力打造“友善社区”。在社区党委的领导下,智囊团建立了“团长-副团长-团员”的组织架构,每季度至少举行一次季度会议,共同探讨如何解决社区问题、策划举办活动、进行家庭探访等。通过顶层设计、体系构建、队伍建设、资源整合等途径,实现了参与主体从单一到多元,参与议题从浅层次的参加活动到主动参与社区治理等各方面的转变。

“我们社区当时在开展友善社区项目,该项目的开展也需要有更多的社区多元主体参与,在辖区内形成一个多方协商、共建共治的新局面,所以说,智囊团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是在友善社区项目的基础上进行的一个项目升级。”郑林锋介绍,随着各项活动的逐一开展,智囊团运作越来越成熟,服务的领域也越来越广。

“小事”找智囊团

9月16日中午,石龙镇兴龙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美膳坊飘出阵阵饭菜香,30名“老友记”围坐起来谈笑风生,共叙邻里情,欢度中秋佳节。这个“爱心驿站长者聚餐日活动”,正是该社区智囊团坚持了两年多的系列品牌活动项目之一。

活动开始前,来自珍其道公司的智囊团成员梁百通,除了资助“爱心驿站”项目,还向社区长者送上各类养生花茶,社区也向梁百通赠送感谢状。

三年来,兴龙社区智囊团充分发挥其在协商议事中的政策宣传员、活动组织员、矛盾调解员功能,协助社区解决各种事务,并通过成员们与社区一道整合资源、策划执行,定期开展活动,形成了“爱心驿站”“爱心大配餐”“友善驿站”“公益足球班”等一系列品牌项目,居民连连点赞。时间一长,居民们渐渐都有了一个习惯——“小事”找智囊团,“大事”才找社区。

今年新加入智囊团的成员黄鸿达资助了“为爱加餐”项目。除了帮助该项目中的“爱心大配餐长者饭堂”外,他还为社区捐赠了保温饭盒、汤壶、保温箱、保温袋以及定制标识贴纸等,同时为社工、志愿者等“送餐员”送来了2台配餐电动车,保证长者们能吃上热腾腾的饭菜。

另外一名智囊团成员刘宝刚是石龙镇一家企业的总经理,同时是石龙镇党代表。当他了解到社区孩子缺乏课外运动场地时,便主动向兴龙社区提出利用公司足球场,为社区的孩子们开办公益足球体验班。2019年又组织了辐射到石龙全镇的“龙城社区青少儿足球训练营”,去年还特别增设了篮球班。

智囊团的目光还关注到社区环卫工人、保洁员、快递员、外卖员等户外劳动者群体。成员钟桂好和崔英在社区的支持下,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友善驿站”,出资购买了桌椅、冰箱、饮用水等物资,为这些户外劳动者提供一方舒适的休息空间。

此外,智囊团成员们根据自己的特长或职业优势,为社区居民提供普法宣传、文体建设、敬老爱老等多个便民惠民项目。

智囊团所做的每一件“小事”,正在社区发生“化学反应”。在智囊团成员实施项目的带动影响下,越来越多的爱心商家、邻里街坊投入到各类项目中来。仅为长者提供健康餐食的项目开展以来,社区就共链接了17次爱心人士或爱心商家等资源,直接服务超过800人次。今年5月下旬,4岁小朋友胡芷语,在父母的鼓励下,用自己春节和生日时收到的“利市钱”,为社区长者们提供了25份暖心午餐。

智囊团的“红色基因”

■兴龙社区举行手绘党史活动

“三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注重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推动智囊团建设助力基层社会治理,是智囊团能取得实效的重要法宝。” 邓晓歌认为,从成立第一天起至今,社区智囊团都不忘“我为群众办实事”,“红色基因”特色明显,目前22名成员中有17名是共产党员。在兴龙社区居民的心中,都认为智囊团是一个积极向上、有所成效的团队。

当提到加入智囊团和选择资助关注长者项目的初衷时,梁百通和黄鸿达都表示,自己除了是企业负责人、要有社会责任感之外,更重要的是自己还是一名中共党员,希望能通过自己的模范带头作用,让社会更多人能投入到公益服务中。

郑林锋说,在智囊团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由兴龙社区党委牵头,与辖区社区党建网格党支部、“两新”企业党支部以及辖区单位党支部构建起结对共建体系,共同推进以“组织共建、事务共商、资源共联、活动共办、文明共享”为目标的联动机制,确保了智囊团的可持续性发展。

回溯智囊团三年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到,其从初创萌芽逐步走向组织化、平台化,党建引领作用发挥突出。郑林锋表示,这背后蕴含的逻辑及驱动力,一方面在于社区党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为民服务”的坚定信念与责任担当,另一方面也源于社区居民对睦邻友善家园的不懈追求和向往,当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两股力量汇聚到一起,便激发了大家参与的热情和动力。

尤其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兴龙社区党委和智囊团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聚焦群众“急难愁盼”,与社区企业、商家及其他组织协同发展,围绕居民关注的小区平安、环境美化、民生改善等典型问题,发挥智囊团议事平台、为民服务功能,在共同营造友善社区的实践中,逐渐发展成为有深度、有广度、有温度的居民信赖的治理品牌。

今年5月,兴龙社区举行庆祝建党100周年之“我为群众办实事”2021年兴龙社区智囊团为民便民工作筹备会议。会上,智囊团决定把为民便民工作内容分为“我为群众送政策”“我为群众送健康”“我为群众送文化”“我为群众送温暖”四大类型,共17个项目,每个服务类型设立一名队长。为庆祝建党100周年,该智囊团还围绕不同主题开展系列活动,打造了社区党员群众学习教育红色阵地——党建书吧。

智囊团的成立使社区服务由“单打独斗”转变为“携手共建”,由“单线联系”转变为“全面推进”。智囊团成立以来共开展各类服务超过250场,累计服务群众超过1.5万人次,有效解决了环境提升、文化传承、邻里纠纷问题,极大地增强了社区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在党建引领的作用下,智囊团等各种社区治理举措,也促进了社区各项工作的发展。三年来,社区先后荣获“东莞市家庭文明建设试点”“2018年东莞市最美志愿服务社区”“东莞市基层文化示范村”“东莞市基层党建‘双标工程’示范社区”等称号。

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米”

一位熟知东莞基层社会治理的观察人士评价,兴龙社区智囊团的建设与开展,有效提高了兴龙社区管理和服务效能的同时,也为全市各村(社区)探索创建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基层社区治理途径。

通过媒体报道,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了该社区的智囊团,许多人前来“取经”。今年5月,四川省眉山市政协考察团就对该社区“友善社区”、智囊团、楼栋长等社区治理工作开展的经验做法表示肯定。9月14日,东莞市社会工作协会和东莞市内各兄弟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的代表一行人,同样对智囊团建设在社区治理中发挥的作用表现出强烈的学习意愿。

在兴龙社区,类似智囊团的社会治理探索还有很多,其中就包括该社区的“楼栋长”等制度。据了解,社区至今已经推选出包括党员、退休老人、退伍军人等多种身份人员在内的楼栋长共63名,并组建了微信群614个。这些楼栋长不定时上门走访了解居民问题,宣传相关政策,带头协调解决纠纷矛盾、楼栋事项,并做好回访工作,确保问题及时有效解决。

在郑林锋看来,这些都属于社区基层治理中的重要社会力量,都是民主协商在社区的具体实践和生动演绎,是兴龙努力探索破解民生难题、办好民生实事、兜牢民生底线的有力抓手和强大引擎。

“最大的挑战是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智囊团的作用。”展望未来发展,郑林锋表示,如何管理好智囊团,才能把智囊团的力量发挥到极致,为社区居民创造更大的幸福,这是智囊团项目面临的一个重大难题。

为此,兴龙社区智囊团经过一系列的摸索协商、纠错改进,逐步制定完善了智囊团的管理制度。今年5月,智囊团便根据团员在各自领域的资源优势,推出了“帮帮卡”精准帮扶计划,使得智囊团的资源运用最大化,精准对接解决社区更多问题。

郑林锋希望越来越多的有技能、有特长、有兴趣爱好的能人站出来、聚起来,积极参与到社区共建中来,将分散的资源转化为社区生长的动力,实现真正打通基层社会治理和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文字:韦琼 图片:受访方供图 编辑:唐嘉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