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督察|东莞“闭环”治水成效显著
i东莞 2021-09-24 16:27:41

东莞境内河网密布、水系发达,具有“东山、西水、南海、北江”的独特自然景观,是一座典型的岭南水乡城市。在推进城市品质提升、高质量发展同时,东莞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坚持把保护水环境、治理水污染摆在突出位置,结合特殊的产业结构、城市架构和人口结构,按照“全市一盘棋”“城乡一体化”的思路,科学系统精准推进治水工作,积极探索具有东莞特色的水污染治理之路。

2020年,东莞两个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稳定达标,7个国省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57.1%,劣Ⅴ类断面实现清零;城市建成区22条黑臭水体消除黑臭,实现好水更好、差水变好。这份成绩单的背后,是东莞市坚持“系统、科学、精准”的治水原则,紧紧围绕“全流域、全天候、全河段”综合治理目标,构建“三闭环”管理模式,促进水环境质量改善取得明显成效,推动碧水攻坚战取得阶段性胜利。

治理闭环全面提升执行力

近年来,尤其是2016年以来,东莞以开展中央环保督察整改为契机,全面打响水污染治理攻坚战,始终坚持高位统筹引领,成立市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挥部、市水污染治理总指挥部及现场指挥部,分别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副市长牵头挂帅,出台水污染治理“1+N”政策体系,由市与镇立下“军令状”,签订责任书,定出“时间表”,挂出“作战图”,并建立市领导包镇督导和市主要领导约谈制度,压实各级各部门治污责任。

以水质目标为导向全盘谋划,市级统筹,改变以往由镇街各自治理的状况,强化治污责任的层层落实及闭环构建。市领导带头靠前指挥,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定期听取治水工作情况汇报,市主要领导、分管领导靠前指挥,建立市领导包镇督导、市主要领导约谈等制度,市委书记任第一总河长,市长任总河长,直接下沉一线,及时协调解决重大瓶颈问题。

建立三级指挥架构,调整全市治水组织架构,建立并完善市级-流域-镇级指挥体系。流域层面成立了茅洲河、石马河、东引运河、东江下游片区等四个现场指挥部,各镇街(园区)均成立治水指挥部,三级治水指挥部系统共有730人。

建立完善市直部门通力合作机制,统筹市生态环境、水务、自然资源、农业农村等市直职能部门,通过并联审批、提前介入、绿色通道等措施,全面简化治污工程审批手续,大大压缩项目前期时间,推动项目尽快开工。

压实镇街基层责任,构建以治污攻坚为导向的环保责任考核、治污工程绩效考核等考核体系,设立市镇村三级1044名河长和33名湖长,市镇签订责任书、立军令状、定时间表,挂出“作战图”,实现全市河湖管理保护责任体系全覆盖。

同时,执行力督导推动落实成效。2019年创新成立市污染防治攻坚战执行力督导工作组,通过执行力督导进一步压实三级指挥体系及市镇两级部门的职责,推动水污染治理从顶层设计、任务下达、工作落实、成效核查的责任落实,形成责任闭环,全市各级干部队伍执行力得到明显提升。

处理闭环提升污水处理能力

东莞始终坚持以完善污水管网系统为核心的治水思路,致力于构建污水从源头收集-管网输送-污水处理设施处理的闭环建设。

一是源头污水“全收集”。东莞将全市建成区域划分为13296个排水单元地块,已累计完成6130个排水单元地块的雨污分流改造,并与市政雨污排水管道进行对接,未完成的排水单元地块均采取小总口的方式接入市政污水管网;同步依法推行排水许可证制度,促使尽收污水、力挤外水,全市已累计完成排水许可证发放约2.5万份。

二是污水管网“全覆盖”。“十三五”期间,全市新建污水管网约1.2万公里,累计建成截污管网约1.3万公里,构建了覆盖全市建设区域的污水输送脉络;强化污水管网运营维护管理,累计完成主干管网修复超过921处32公里、市政地下排水系统雨污错混接整改3.4万个、河涌收水口整治255个、截流井整治5465个,确保污水管网畅通运行。

三是末端污水“全处理”。“十三五”期间,大力度补齐污水处理能力缺口,全市污水处理厂运营项目由42项新增到60项,污水处理厂规模从258.5万吨/日提升至374.5万吨/日;完成35家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建设运营;累计建成全市分散式和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152座(处理能力约48万吨/日),污水处理总能力达422.5万吨/日,比2015年提高63.4%。推动“一厂一策”整改落实,2021年上半年全市污水处理厂BOD进水浓度均值97.87mg/L,城镇污水收集率均值72.8%,较2020年有显著提升。

管理闭环确保水环境治理成效

组织和动员社会各方力量积极参与水污染群防群治,推动污水源头产生、运输、处理等环节的闭环管理,确保水环境治理成效。通过强化水环境源头管理,出台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管控制度和准入负面清单,确保区域排污“只减不增、逐年削减”。同时,大力推进“散乱污”企业专项整治,建立“散乱污”企业预警监管系统,一定程度上减少散乱企业偷排漏排乱排现象。

完善全市污水管网“一张网”运维机制,污水处理设施“三分建、七分管”,在基本完成截污管网系统框架搭建的基础上,确保污水管网系统健康运行,并印发实施《污水管网检测制度》《东莞市排水管理办法》《东莞市污水排入城镇污水管网管理办法(试行)》等多项制度,规范排水行为。

同时,加强全市污水处理厂运营管理,实施全方位水质监管措施、开展定期专家巡查及不定期专项检查,形成了国家、省、市三级立体化的监管体系,并对污水处理厂进行分级管理,建立起应急响应机制;加强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监管,印发《关于加强全市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监督管理工作的意见》等规范项目建设及管理,保障了污水处理设施持续高效稳定运行。

另外,发动群众参与治水,创新出台有奖举报新政,鼓励引导市民参与环境监管,高额奖励大大提升市民举报环境违法行为的积极性,有力助推各流域断面水质达标改善。并通过开展“河湖治理大家谈”等活动,与群众共同交流治水思路。

此外,加大问题河涌曝光力度,提高社会监督意识。并通过强化执法检查开展污水收集、运输、处理全过程环境违法问题闭环处理,强化日常监管,以“双随机一公开”为主要监管执法方式,监测执法联动,大力打击超标排污;建立污水厂进水异常执法响应机制,当污水厂受到异常工业废水冲击时,及时组织执法人员开展排查和溯源,依法打击违法排污行为,从源头堵住了污水向河涌偷排、乱排的漏洞。

文字:周桂清 图片:市生态环境局供图 编辑:李世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