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镇党代会|推动“科创新城、品质大朗”建设迈上新台阶
2021-08-27 23:14:37

8月27日,中国共产党大朗镇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召开,大朗镇委书记陈福坤向大会作工作报告,回顾过去五年工作,部署今后五年工作,动员全镇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以更高的发展成效、更好的发展成绩推动大朗向更高层次迈进。

过去五年,该镇发展协调性与可持续性不断增强,2020年GDP达到358.4亿元,比2015年增长53%。未来五年,大朗将主动对接和融入深圳先行示范区、松山湖科学城建设,推动“科创新城、品质大朗”建设迈上新台阶,为推动东莞在万亿元GDP、千万人口城市新起点上,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实现城市与千万人口共生共荣贡献更大力量。

过去五年回顾

GDP连续迈上三大台阶

过去五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大朗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圆满完成镇第十三次党代会主要任务,综合能力显著提升,发展协调性与可持续性不断增强,为全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完成“十三五”规划贡献了基层力量。

五年来,大朗增强政治意识,党的建设取得扎实成效。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刻领会中央、省、市各时期最新决策部署,不断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障。深化改革开放,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增添动力。坚持创新驱动,区域融合加快推进。牢牢把握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松山湖科学城建设契机,主动融入区域发展,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提升城市品质,宜居、宜业、宜商形象充分彰显。坚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以人民为中心,民生福祉显著提高。牢记执政为民,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连续四届蝉联“全国文明镇”称号。创新基层治理,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持续提升。以基层实际为导向,全面建设现代化社会治理体系。

五年来,大朗凝聚强大合力,攻克一道又一道难关。尤其是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大朗把人民健康放在首位,牢牢抓好“外防输入、内防扩散”,在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考评中获评优秀,并持续落实常态化防控举措不松懈。

据统计,大朗全镇生产总值连续迈上250亿元、300亿元、350亿元三大台阶,2020年达到358.4亿元,比2015年增长53%;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税收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突破120亿元、75亿元、50亿元、130亿元,分别是2015年的1.4倍、1.5倍、1.6倍、1.4倍;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分别突破450亿元和380亿元,是2015年的1.6倍和2倍;进出口总额达245.1亿元,财政可支配收入达39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23.4亿元。拥有“中国羊毛衫名镇”“全国文明镇”等23张国家名片,连续五年入围全国百强镇。

今后五年谋划

推动大朗向更高层次迈进

今后五年,大朗的总体目标是:综合实力显著增强,GDP年均增长7%左右,到2025年生产总值达到500亿元,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40%,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3%,以更高的发展成效、更好的发展成绩推动大朗向更高层次迈进。

今后五年,大朗的总体思路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及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省“1+1+9”工作部署和市“1+1+6”工作思路,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牢牢把握“双区驱动”重大历史机遇,以参与“一核一带一区”建设为牵引,强化规划引领、产城并重、以人为本,聚焦空间、产业、城市、民生等领域,主动对接和融入深圳先行示范区、松山湖科学城建设,努力实现经济发展质量更高、改革开放力度更大、城市综合环境更优、人民生活品质更好,推动“科创新城、品质大朗”建设迈上新台阶。

——经济发展质量更高。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健全发展先进制造业、振兴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全力拓宽产业发展空间,加快培育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融合提质发展,促进现代化产业体系结构更优化、布局更科学。

——改革创新力度更大。坚持创新驱动,提升新动能培育发展能力,主动融入深圳都市圈,在规划发展、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城市品质、社会治理、民生福祉等方面学习借鉴深圳经验,构建与松山湖功能区城市品质同步、城市功能互补、产业发展联动的一体化发展格局,不断巩固改革开放发展成果。

——城市综合环境更优。对标粤港澳大湾区与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城市建设要求,聚焦品质内涵的提升和市民获得感的增加,融入荔枝、篮球、毛织等大朗元素,打造具有大朗特色的城市面貌,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味,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增强城市吸引力、承载力、竞争力,让群众生活得更加舒心。

——人民生活品质更好。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入推进法治大朗、平安大朗建设,扎实办好民生实事,加快补齐民生发展短板,大幅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着力提升社会保障、养老服务、卫生健康服务质量,促进发展成果由群众共享,打造民生幸福高地。

工作部署

打造深莞深度融合发展的先行区

今后五年,大朗将重点抓好六项工作。到2025年,大朗要在经济质量、城市品质、社会治理、民生建设等各方面取得新突破,实现与松山湖功能区、松山湖科学城一体化发展,高水平对接和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积极参与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建设,打造深莞深度融合发展的先行区。

守初心担使命

激发党建引领新活力

全面推进从严治党,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深化拓展基层党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夯实基层堡垒。抓实抓好“头雁”工程,持续推进大朗镇委党校二期工程建设,全面推广“双标工程”。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持续升温,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

统揽发展全局。围绕加强和改进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优化整合党政机关各项职能。积极支持人大、政府、纪检监察依法依章履行职能、开展工作、发挥作用,不断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强化党管武装。

建强干部队伍。健全完善干部素质培养、知事识人、选拔任用、从严管理和正向激励体系,继续加大对年轻优秀干部的培养力度,深化选人用人工作规范化建设。

净化政治生态。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毫不松懈纠治“四风”,加强重要任务推进和职责履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尤其加强对村(社区)两委干部的日常监督,确保政治生态风清气正。

育增量优存量

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

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构建协调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走好区域联动之路。在主动对接服务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中率先承接技术、产业和人才外溢,积极承接松山湖产业辐射和溢出,加快实施与松山湖接壤村(社区)“美丽乡村”建设行动,探索与松山湖学校联盟结对。

走好新兴产业之路。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建设作为产业立新柱的“一号工程”,加快发展智能装备,重点布局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光学电子等产业。

走好转型升级之路。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精准招引先进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项目。做强毛织产业研发和销售环节,加快巷头500亩连片毛织工业园建设。力争在5年内推动3-5家企业上市。

走好“双循环”之路。持续开展“乐购大朗”系列活动,全力做好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工作,力争每年出口规模达到300-500亿元。以物流保税仓项目为抓手,完善外贸产业链供应链。

搭平台重服务

谱写科技创新新篇章

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以企业为主体、人才为支撑,增强创新发展能力,不断推动全镇经济更高质量发展。

举全镇之力参与松山湖科学城建设。配合做好科学城核心创新区、松山湖材料实验室、香港城市大学(东莞)等重点项目的土地统筹工作。着力发挥散裂中子源等大科学装置作用,联合广深港澳高校、相关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助力松山湖科学城打造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聚各方之智激发创新创造动力。探索建立新兴产业人才驿站、产业学院,鼓励支持高校毕业生、青年人才创新创业,引入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科研团队,培养本地高端创新人才。

汇企业之能提高核心竞争力。到2025年,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00家,规上工业企业达到650家,引导企业与松山湖科研院所合作开展技术攻关。

提品质创特色

营造城市发展新面貌

高水平优化城市发展规划,高标准完善城市核心功能,高质量提升城市经济实力,切实把城市形象从“打工地”转变为宜居宜业的“居住地”。

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扎实推进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每年至少开展1-2个100亩以上的镇村工业园改造,积极开展土地盘活、收储专项行动。

完善市政基础设施。深入开展品质交通攻坚行动,融入深圳、东莞市区“一小时交通圈”。

强化城市管理运营。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以“零容忍”态度整治“两违”,严厉打击违法倾倒固废现象。

持续优化生态环境。深入实施松山湖南部及周边区域环境综合整治攻坚战,加快推进毛织等重点行业实施绿色清洁生产。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优化集体“三资”经营管理模式,持续深化农村环境整治和乡村治理水平提升。

惠民生促和谐

增进人民生活新福祉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持续推进民生建设,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共创美好生活。

维护就业大局稳定。持续开展专场招聘会等帮扶行动,继续开展“广东技工”“南粤家政”“粤菜师傅”工程,保障求职者合法权益,逐步建立一站式创业服务体系。

完善公共卫生体系。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完成大朗医院改扩建工程,加快实施“健康大朗”行动,常态化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全力推进教育扩容提质千日攻坚项目,加快公办中小学新建、改扩建速度,一年筹建一所公办园,加快推进“双减”工作,打造2-3所联盟学校。

兜住社会保障底线。构建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体系,增加养老床位数量,完善残疾人康复就业中心基础设施,优化困难群体和特殊群体社会工作服务体系,建成镇级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基地。

发展文体公共事业。高标准建设新文化艺术中心,持续推广“朗”字系列特色品牌活动。

防风险保稳定

打造社会治理新格局

不断提高基层社会治理水平,促进智慧化社会治理,重视社会治安消防安全建设,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深耕基层社会治理。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通过建设“数字大朗”“智慧大朗”打造社会治理服务平台。

深入推进依法治镇。持续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切实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和法治乡村建设。

深化平安大朗建设。抓实抓好安全生产、消防和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坚决预防和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始终保持对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的严打高压态势。

数说大朗五年发展:

招引超亿元项目45个,总投资额达到217亿元。

连续两年举办重大项目集中签约、动工仪式,其中2020年投资额达到152.5亿元,为历年之最。

规上装备制造业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持续上升,从39.8%上升到64.1%。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234家,是2015年的6.5倍。

规上工业企业达540家,是2015年的1.6倍。

毛织全产业链年交易额超600亿元,拥有7个直播基地。

新增国家、行业等标准30个,全镇省级以上名牌名标达11个。

深入推进123项乡村振兴项目,推动水平、巷头等5个村(社区)创建特色精品示范村。

投入8.8亿元,建成污水管网超477.4公里、整治“散乱污”企业3175家、治理VOCs企业290家,全镇22条河涌中有18条达到V类水标准。

投入超22亿元发展教育事业,推动12所公办学校全面启动新建、改扩建项目,新增公办学位1万多个,学前教育“5080”攻坚任务按期完成。

举办各类文化品牌惠民活动超4100场,受惠群众达433万人次。

连续三年提前超额完成任务,治理总面积超351万平方米。

推出190项“不见面审批”“零跑动办事”服务,群众满意率达100%。

持续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市场主体总量突破7万户,是2015年的2倍。

文字:李健武 图片:叶惠涛 大朗供图 编辑:张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