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平岸阔,风拂碧波。坐落于湾芯东莞麦洲岛的东莞市第七人民医院(东莞市精神卫生中心),紧邻广州新塘南站高铁枢纽,不仅是亚洲自然风貌最优越的精神心理医疗机构,更是这座城市精神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温暖高地与创新引擎。
作为全市唯一公立三级精神专科医院,该院紧紧围绕“品质医疗、温暖服务、守正创新、协调发展”目标,以党建引领发展、以创甲提升质量、以非药变革驱动、以人本温暖人心,在党建支撑、专科建设、重精管理、社心服务等多个领域实现跨越,成为无数患者心灵疗愈与重建的“宁静港湾”。
“我们要打造的,不仅是华南地区一流的三甲精神专科医院,更是一座可信赖、有温度、面向未来的心灵健康家园。”全体职工的共同愿景,托举医院迁入麦洲岛15年来的聚力跃升。
党建铸魂:照亮人文关怀康复之路
“党建不是虚功,而是要融入每一个服务细节,让党组织的温暖成为疗愈的‘隐形良药’。”这是医院党委一贯的理念。近年来,医院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打造出以“音乐处方”为代表的党建品牌,用艺术疗愈搭建多场景医患沟通的桥梁。
从住院部病房里流淌的钢琴独奏,到社区广场上医患共唱的合唱,悠扬旋律不仅化解了患者的焦虑,更拉近心的距离。截至2025年9月,公益“音乐处方”已连续开展了2年多,活动达149场,服务超3万人次,官媒阅读超200万,先后获评2023年广东省学雷锋活动示范点、2025年东莞市卫生健康系统“先锋杯”党建创新大赛三等奖,成为麦洲岛独有的疗愈新范和触手可及的“心灵良药”。
党委以患者需求为依归,还推出一系列“接地气”的特色服务:“麦岛美学”浓缩了最美医护、文明之星、美丽医院、文创美景等内涵;“麻将处方”通过益智游戏锻炼患者认知能力,帮助他们重建思维逻辑;中秋“月饼处方”组织患者手工制饼,让团圆暖意驱散病痛阴霾;“精卫下乡”让服务在村居上岗;“1+1”双向能力提升模式,从生活技能到社交适应,助力患者平稳回归社会。
在心理健康知识普及上,医院组建的麦岛“五进科普讲师团”(进校园、社区、企业、机关、村居)量上质强,乘风破浪,2024年累计开展讲座350场,今年也已完成305场,覆盖10.7万人——其中183场校园讲座走进中小学,为3.2万师生讲解情绪管理、压力疏导知识,让心理健康种子播撒在城市每个角落。
2025年,医院进一步拓展党建服务边界:2月联合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启动“东莞市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家庭-学校-医院-社区综合干预项目”,搭建多方联动守护网;8月,“麦洲岛直通车”心理健康公益行动在长安镇新民社区首发,计划至2026年12月覆盖全市33个镇街,让优质服务“下沉到家”。
此外,为夯实基层服务,医院组建10个片区指导组,由班子成员带队包干入基层。2024年,累计面访患者1114人,通过绿色通道为219名急性患者争取及时救治。“红色力量真正沉到了基层,暖到了民心。”党委书记潘海恩说。
医防筑堤:构建“屋企门口”服务体系
作为东莞精神卫生防治的“主力军”,东莞七院以“医防融合”理念筑堤护墙,推进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截至2025年5月,全市在册重精患者规律服药率98.3%、精分规律服药率98.12%、规范管理率99.79%,三项核心指标均居全省第一;面访率位列全省第二。2025年4月,东莞时隔八年再获“全省重精管理治疗工作先进市”,并连续4年在平安广东建设考评中获优秀等次。
院长钟文彬指出:“‘医防融合’不是一句口号,而是真正把服务落实到每一个人、每一个村。‘既纳管,又能管’,每一个位次的跃升都是七院人用血汗换取的”。医院还建立市、镇两级“扁平化”质控模式,直插网底,2025年以来已指导社区面访患者2595人,评估长效针用药1778人,开展培训289场,覆盖12801人次,形成“市级统筹、镇级落实”的重精严管闭环。
人才与政策双保障让患者安心就医。目前,东莞全市精神科执业(助理)医师达457名,每10万常住人口拥有4.36名。2023年起实施的“长效针治疗+本市医保”财政兜底政策,从源头减轻了患者家庭负担。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也多点开花:“家校医社”项目为12所中学培训“生命守门人”,一对一访谈学生1514名;“知音莞家”心理热线(88881111)接入国家12356热线,累计接听近10万通,高危干预成功率达100%;“麦博莞心”艺术疗愈的省级探索,它联合文旅、教育部门,让博物馆、美术馆资源成为心理疗愈“新范式”。
2025年5月,医院联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启动“东莞市社区精神卫生中心模式建设项目试点”,在石排镇、大朗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挂牌区域精神卫生技术指导中心,“壮腰补肾”,辐射周边镇街(园区),“医防融合”的毛细血管真正延伸到基层。
创新铸犁:开凿“三甲”与校地共建新渠
创建三级甲等精神专科医院,不仅是东莞七院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更是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优质心理健康服务热切期盼的重要举措。
“三甲不创,洲岛不让”,自2023年底全面启动三甲创建工作以来,医院以提升整体实力为核心,全力强化学科建设与医疗服务能力,多措并举推动优势学科做优做强,持续提升医疗技术水平和专业内涵。通过不懈努力,医院在基础设施、学科发展、服务品质与管理效能等方面实现了跨越式进步,正式迈入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新阶段,为区域精神卫生事业发展注入更强动能。
专科建设是医院发展的“硬支撑”。近年来,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问渠有水,有径可循,专科发展和品牌成色日渐亮丽,睡眠医学科、儿少心理科、老年精神科、成人精神科、精神康复科等在“百日攻坚战”中,跑出了加速度。医院实现省级重点专科“零突破”,现有省级重点专科1个、市临床重点专科2个、市临床特色专科2个,儿少科、临床心理科正冲刺市重点专科;同时跻身国家精神心理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联盟、全国睡眠障碍筛查基地,儿少心理团队有幸参与国家精神心理条规顶层设计。亚专业细分越来越科学,疾病救治越来越规范,开放办院越来越清晰,“塔尖”身姿越来越挺拔,2025年,快速抗抑郁治疗中心、国际精神诊疗门诊相继启用、神经调控中心重塑,“六边形”服务能力勠力提升。
校地共建与人才建设为发展注入“强心剂”。医院积极筹划与南方医科大学共建“南方医科大学东莞精神卫生中心”,2025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脑科学战略规划研讨会在医院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高天明现场指导,医院党委与南方医科大学党委达成合作意向——依托该校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聚焦精神疾病发病机制、新型治疗技术等领域开展科研攻关,推动成果转化落地,将成为“酱料大学”与“岛礁医院”共建的典范。
智慧医疗为发展插上“腾飞翅膀”。2024年启动的智慧医院一期建设,已上线电子病历、预约挂号、住院管理等46个系统;门诊、住院部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患者挂号、查报告“掌上办”。2025年,医院完成互联互通四甲申报,数字化服务能级全面升级,智慧手段的加持,使建制迥异的病区如虎添翼。
“筑牢全市精神卫生防线,打好医院发展阵地战,我们使命在肩。”潘海恩、钟文彬表示,未来医院将继续以党建为引领,深耕创甲攻坚、专科建设、服务优化,朝着“华南地区一流三级甲等精神专科医院”目标迈进,为东莞市民心理健康保驾护航,为粤港澳大湾区精神卫生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碧水环抱的麦洲岛上,这座充满生机的“心灵港湾”,正以坚定的步伐、温暖的胸怀,守护着每一颗渴望安宁的心灵,也守护着东莞这座城市的精神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