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上午8时许,东莞市石龙富华电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富华电子”)智能化工业园内已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人力资源中心副经理谢伟杰早早坐在办公桌前,开始梳理一天的人才招聘计划。窗外,现代化厂房规整林立,流水线高效运转,办公楼里身影穿梭,处处涌动着蓬勃向上的活力——这里不仅是他工作的场所,更是他从青涩人事专员成长为人力资源副经理的成长舞台。
“家乡有我熟悉的街巷,也有我向往的未来。”眼前的谢伟杰笑容爽朗,言语坚定。这位石龙本土出生的90后青年,大学毕业后没有选择远赴他乡,而是将职业坐标精准锚定在家乡的发展热土,扎根富华电子十二载春秋,用青春书写了一段与故乡同频共振的成长故事。
初心与起步
从“选择家乡”到“扎根岗位”
谢伟杰在求职之初,便将择业方向锁定在家乡的本土企业——富华电子。这家在石龙扎根36年的电源制造企业,在他心中烙下了深深的亲切感:“小时候就常听长辈提起这家‘做电源的大厂’,知道它服务着多家世界500强公司。”2013年,怀揣着将所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付诸实践的热忱,他成功入职富华电子,成为一名人事专员。
“当时并非没有考虑过前往其他城市,但洞察到富华电子的发展前景和石龙镇的支持政策,我认为留在家乡同样能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这个决定的背后,是他对家乡产业的深刻认知,更是对本土企业潜力的坚定信心。彼时的富华电子,已在石龙镇深耕20余年,成为当地制造业的标杆企业:它不仅建起了规模化的电源生产基地,掌握核心研发与制造技术,更凭借可靠的产品实力打入全球市场,长期服务多家世界500强客户,年产品出货量稳定上升,展现出向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迈进的强劲势头。
带着“为家乡企业做好人才服务”的初心,谢伟杰的职场第一步走得沉稳扎实。“要招对人,先要懂行。”这是他入职后最深刻的领悟。他主动走出办公室,深入生产一线,摸清了元器件插件、焊锡、组装包装等每一道工序的细节:“只有自己弄明白岗位是做什么的,才能向应聘者准确传递岗位需求,为企业招到真正适配的人。”
在2013年至2017年担任人事专员期间,他不仅深耕招聘模块,还全力推动企业文化建设升级。从策划季度团建、撰写宣传材料,到统筹各类员工活动,他亲力亲为,将公司长期积淀却零散的文化元素进行系统整合与创新,为其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他常说:“企业文化不是挂在墙上的字,是让同事感受到的温度。”无论是晚会现场的布置,还是团建路线的选择,他都反复琢磨,力求贴近员工需求,增强归属感。这段经历,不仅让他摸透了企业文化建设的“门道”,更培养了他“扎实做事、换位思考”的工作态度,为他后续组织“UE学堂”读书会、“UE健康行”等品牌活动奠定了坚实基础。
创新与突破
从“统筹保障”到“推动转型”
2017年,谢伟杰晋升为人力资源主管,工作重心从“具体执行”转向“全局统筹”,开始独立负责员工关系、后勤保障,并参与完善公司的绩效与培训体系。这段经历让他的跨部门协调与问题解决能力显著提升,也对人力资源工作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招聘不是终点,而是起点。我们要确保人才招得来、留得住、用得好。”
为此,他牵头完善并落地推行新员工跟踪回访机制,入职一周内即主动沟通适应情况。面对电子制造业“用工随订单波动大”的特点,他带领团队化身灵活的“人员调度中心”,妥善落实订单淡季的人员分流与权益保障措施,并在旺季快速联动招聘渠道补充人力,确保生产无缝衔接。如今,富华电子每年招聘近千名员工,“招育留用”的全链条管理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力资源支撑。
企业内部管理扎实推进的同时,外部支持也为人才工作增添了重要助力。石龙镇相关部门的主动协同服务令谢伟杰印象深刻:“镇里的服务特别贴心,每当有新政策或活动推出,都会第一时间跟我们对接。”每年春节后,石龙镇人社分局组织的“春风行动”招聘会,都会主动邀请富华电子参与,精准对接求职者,有效破解“节后用工荒”难题。
“有了政府搭台,我们企业引才、育才的路走得更为顺畅。不仅解决了用工燃眉之急,还能为家乡留住年轻技术力量,实现了实实在在的双赢。”谢伟杰感慨道。
2021年升任人力资源中心副经理后,谢伟杰迎来了更为艰巨的挑战。他深度参与并主导推动绩效管理改革落地,带领团队调研各部门业务特性与员工意见,梳理旧体系的核心症结,结合企业战略构建起“分层分类”的绩效管理框架,并联动多部门制定配套激励方案。在推行初期,他通过专题培训与辅导机制及时发现问题、完善措施,保障了新体系的平稳落地。
同年,他还主导推进了公司整体管理流程的系统性优化。面对部分沿用已久、效率日渐显现瓶颈的流程,他带领团队逐部门梳理流程、逐制度修订条款,用一年时间完成了255项管理与制度流程的优化。优化后,冗余环节大幅精简,企业运营效率显著提升。这次成功的突破为他赢得了更多信任,公司随后将合规经营、学习型组织建设的职责交予他。他积极推动人才盘点、储备干部培养计划,升级线上学习平台,推动人力资源管理实现了从“传统行政型”向“战略支撑型”的跨越。
情怀与展望
从“眷恋故土”到“共赴未来”
若下班时间尚早,谢伟杰常会到石龙碧道跑步。宽阔的江面倒映着晚霞,粼粼波光仿佛能涤荡去一身的疲惫。“静静看一会儿江水和落日,内心就特别平静。”这片刻的宁静,是他与家乡独处的疗愈时光,也是石龙宜居宜业魅力的缩影。
“从东莞火车站到广州只需20分钟,镇上有优质学校、医院,生活配套十分便利。”提起家乡,谢伟杰语气里满是认可与热爱。更让他倾心的是石龙特有的包容性:这里既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又充满现代活力。热闹的麦芽糖咖啡音乐节、骑楼文化节与推陈出新的红漆描花传统木屐制作技艺等非遗项目交相辉映,尽显“最传统mix最潮流”的独特魅力。这种包容也延伸到企业之中,富华电子的员工来自五湖四海,上班是并肩作战的同事,下班是互帮互助的街坊,关系格外和睦融洽。“家乡的宜居与企业的包容,让越来越多像我一样的本土人,愿意留在家乡、建设家乡。”
如今的富华电子,已建成建筑面积逾12万平方米的智能化工业园区,正朝着“以专业的技术为全球客户提供更有竞争力的电源解决方案”稳步前行。谢伟杰也锚定了自身的新航向:聚焦数字化与智能制造人才引进,为企业新一轮转型储备核心人才力量。而石龙镇正重点打造以生物医药、电子信息为代表的特色优势产业集群,这为富华电子带来了产业升级的新机遇,也为谢伟杰这样的本土人才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职业发展舞台。
“选择留在家乡,从来不是退而求其次的妥协,而是基于现实考量与情感归属的最优抉择。”他期待石龙能推出更多青年友好型政策,如建设人才公寓、打造青年社交空间,以吸引更多年轻人前来扎根发展。
回顾十二载的职业生涯,从初出茅庐的专员到能够独当一面的副经理,谢伟杰的成长,是当代青年与家乡、企业共生共荣的鲜活缩影。望着窗外熟悉的街景,他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我们将持续筑牢数字化、智能制造人才队伍。也希望更多年轻人看到石龙的潜力——这里不仅有事业的舞台,更有家的温度。期待和大家一起,让这座城市绽放更美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