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强市|洛阳东莞两地文联深入交流,共商新大众文艺融合发展
东莞+ 2025-09-18 12:01:35

9月17日下午,洛阳东莞两地文联在东莞文艺空间举行工作交流座谈会,围绕“新大众文艺”“文艺两新”等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共商两地文艺合作新路径,推动文化融合新发展。

据悉,9月16日至18日,由洛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洛阳市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中心党总支书记、主任贾洪涛,洛阳市文联党组书记柴洪涛带队的洛阳市文联一行在东莞进行考察交流学习活动。洛阳市文联一行深入东莞南城竖店影视基地、樟木头“中国作家第一村”、玉兰大剧院、石排“中国潮玩之都·潮玩中心”、石龙博物馆、鸦片战争博物馆等多个文艺场馆进行实地走访,探寻东莞新大众文艺发展的鲜活经验。本次座谈会的举行,进一步深化两地文艺的交流合作,共建文艺交流桥梁。

实地探访,分享文艺创新机制

座谈会前,洛阳市文联一行在东莞市文联参观了各个文艺家协会的活动室、“文艺两新”民间文艺人才驻创室、“新大众文艺”展示厅等,观看了《薪火相传——东莞文联60周年》宣传片,感受东莞文艺创作的浓厚氛围。座谈会上,东莞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林玉秀从协会建设、文艺精品创作、人才培养等方面介绍了东莞市文联近年来的总体工作情况。

林玉秀表示,近年来,东莞市文联举办一系列重点题材规划论证会,形成《重点题材规划论证会专家观点概述》和《东莞文艺创作重点题材库》,重点打造长篇报告文学《源动力——中国散裂中子源》、《制造“新”东莞》、广播剧《国之重器》等作品,开展了艺术专业职称评审工作,成为广东省文联系统首个24个专业全开,初中级一并开评的地级市。在文艺人才培育方面,东莞市文联实施了系列文艺人才培育扶持政策,通过东莞市文艺名家工作室、“东莞文艺新实力”展览展演项目、“文艺两新”民间文艺人才驻创室和“东莞文学艺术院签约作家艺术家”等机制创新,打造文艺人才梯队……这些不断创新的机制,使文艺人才培育和文艺精品创作相得益彰、相互促进。

随后,东莞市朗诵艺术家协会主席帅志刚,广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东莞文学艺术院一级作家柳冬妩分别就“文艺两新”工作、东莞新大众文艺的发展历程等进行介绍和经验分享。

东莞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陈新浩从培育创作主体、建设品牌阵地、争取资源支持、深化理论研究等方面向洛阳市文联一行介绍了东莞新大众文艺的工作成效。陈新浩表示,东莞市文联大力推动以“素人写作”为代表的新大众文艺繁荣发展。今年以来,《文艺报》调研组、中宣部文艺局调研组、《人民日报》调研组、中国作协调研组先后赴东莞调研新大众文艺,与东莞市文联共同举办主题文艺沙龙、新大众文艺座谈会等活动,在中国作协支持下,东莞市文联刚刚与鲁迅文学院合办了“鲁迅文学院东莞作家研修班”,培育提升了一大批素人写作者。《文艺报》先后4次推出8个版面报道东莞素人写作与新大众文艺情况,《人民日报》《新华每日电讯》《南方日报》等主流媒体连续深入报道,刊发东莞素人写作者的作品和有关评论文章,在全国引起了广泛关注,为东莞文化强市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柴洪涛全面介绍了洛阳市文化文艺事业发展情况,特别强调了近年来洛阳市与粤港澳大湾区多个城市在文化领域的联络交流共建。“我们在媒体上看到了东莞新大众文艺实践的报道,就迫不及待地促成了这次来东莞的考察交流学习。”柴洪涛说,东莞市文联在推动文化艺术发展方面有许多创新做法值得学习,在协会建设、文艺精品创作、人才培养等各方面有许多好的经验,这次东莞之行可谓是“干货满满”,让他们一行深受启发。

 

南北交融,深入交流新大众文艺实践

今年以来,以“素人写作”为代表的东莞文学现象频频出圈,受到广泛关注,成为新大众文艺的实践样本,进入全国视野。座谈会上,东莞素人作家穆肃、马益林、李立等分享了个人的创作经历,讲述他们与东莞这座城市的文学奇缘,东莞市作家协会专干谢莲秀则介绍了“鲁迅文学院东莞作家研修班”的开展情况。两地文联还重点就未来在新大众文艺实践的合作共建进行深入探讨。

贾洪涛表示,这次来东莞的目的就是学习东莞在新大众文艺方面的创新做法和经验。东莞的新大众文艺发展具有非常广泛的群众基础,通过多种机制的创新,发动了广大群众参与到文艺创作中来,为东莞文艺创作带来源源不断的源泉,这一点是非常值得洛阳学习的。文艺创新是新大众文艺发展的动力,他在东莞走访过程中,看到了许多文艺创新的探索,这也激励着洛阳在推动新大众文艺发展上打破固有的机制。他希望,接下来两地能够加强文化交流和经验共享,携手探索新大众文艺的发展路径,让东莞新大众文艺实践的机制在洛阳也能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东莞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张彤飚表示,近年来洛阳、东莞两地文化交流频繁,多次联合举办文艺活动。洛阳作为十三朝古都,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实践值得我们深入学习。东莞是一座历史悠久又充满活力的城市,也是岭南文化重镇,从打工文学到素人写作,东莞走出了一条独特的文学之路,成为新大众文艺大潮中一个独特的文学样本。他希望此次交流活动成为两地继续深入开展合作交流的一个新开端,促成更多跨地域、跨领域的文艺合作,共同推动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

文字:沈汉炎 图片:沈汉炎 通讯员 张璇 编辑:郭小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