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顺“荔”进莞来|10天卖4.59吨!东莞交投高速服务区助“荔”专场活动收官
东莞+ 2025-06-30 21:57:45

10天,三对服务区线上线下联动销售荔枝4.59吨,全网媒体曝光量突破千万人次……6月29日,由东莞市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办公室、东莞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东莞交投集团联合主办的精心策划推出“创建助力百千万,一路顺‘荔’进莞来”——东莞交投高速服务区助“荔”专场活动正式落幕。

作为东莞首次在高速服务区集中推广本地农产品的创新尝试,活动通过“服务区展销+文创赋能+线上联动”的模式,不仅为荔枝产销开辟了新路径,更以“小切口”展现了“百千万工程”下的助农大战略。

新场景:

服务区变身助农“前沿站”

“在高速上买荔枝还是头一回!”湖南货车司机刘师傅的一句感慨,道出了此次活动的最大亮点。高速服务区,这个以往司乘匆匆停留的“中转站”,在此次活动中被赋予了新的意义。

走进珠三角环线高速黄江服务区,荔枝展位前围了好些询价的旅客。来自湖北的张阿姨一边品尝着桂味荔枝,一边笑着说:“在高速服务区上个洗手间的时间就可以购买东莞荔枝,图的就是新鲜方便。”张阿姨最终选购了两盒桂味荔枝。

活动期间,记者走访多个服务区发现,像张阿姨这样愿意“尝鲜”购买的司乘不在少数,尤其是主会场大岭山服务区(东莞方向)通过精心策划的“荔枝集市”和互动游戏,成功吸引了不少司乘驻足。

此次活动共组织了大岭山、厚街、清溪等全市荔枝主产镇的农户参与,尝试通过服务区这一特殊场景拓宽销售渠道。东莞交投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是首次大规模在服务区开展农产品助销活动,在物流配送、保鲜储存等方面都面临新挑战。”尽管如此,服务区助销模式的探索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为荔枝等农产品打开了新的销售渠道,更为乡村振兴贡献了交通力量。

活动期间,多位受访司乘人员表示支持服务区开展助农活动,并希望未来可以在产品保鲜、产品规格和便利性上进一步优化。货车司机王师傅建议:“如果能提供小份试吃装或冷藏服务,可能更符合我们长途驾驶的需求。”针对这些建议,东莞交投集团表示已收集到司乘人员的各类意见,并将研究在部分重点服务区设立常设助农专区,优化物流配送方案,提升消费者体验。 

新玩法:

文创+网红赋能“在地文化”

若说荔枝销售是东莞坚实的“硬实力”,那么非遗草编、IP文创以及网红打卡等元素,无疑是推动此次活动“软文化”出圈的强大助力。

在服务区文创展位,一场文化盛宴徐徐铺展。一系列以荔枝IP打造的文创产品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备受青睐。主会场的“美荔东莞 给荔中国——东莞荔枝文化展”全面展示了东莞荔枝的历史与文化,让游客在品尝鲜果的同时,深入了解荔枝的深厚底蕴。分会场则设有“荔枝文化科普宣传展”,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公众普及荔枝知识,让更多人了解荔枝、爱上荔枝。

此外,“寻找2亿分之一——《东莞东》邀您故地重游特别策划回顾展”通过历史影像和故事,唤起人们对过去的回忆,进一步丰富了活动的文化内涵。

活动期间,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媒体平台涌现了大量相关的打卡视频。达人们纷纷以创意十足的内容分享自己的活动体验,使得“东莞好荔 高速给力”“给荔东莞”等话题登上同城热搜。乘着这股东风,东莞交投集团通过“东莞通”小程序,将线下的体验与线上的复购相结合,形成闭环。数据显示,本次活动通过东莞通线上平台实现曝光384万次,全网媒体总曝光量突破1000万次大关,充分展现了活动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新机制:

从“单点突破”到“全域联动”

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在于短期的销售数据,更在于探索出一套可复制的“交通+助农”长效机制。

活动伊始,东莞交投集团便通过开通5条免费荔枝采摘专线、打造荔枝主题公交车站等创新举措,将服务区销售与田间体验无缝衔接,为农户提供了更广阔的销售渠道。

厚街镇农户老张笑着说:“以前荔枝熟了愁销路,现在专线直接把市民带到果园,服务区还能接着卖,两头都不耽误。”这种从田间到服务区的销售模式,不仅解决了农户的销路问题,更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便捷、新鲜的购买体验。

“虽然首期活动规模有限,但为我们打开了思路。”东莞交投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服务区日均车流量大,是展示推广本地农产品的优质窗口。

此次活动是落实“百千万工程”的一次积极探索,未来将从三方面深化工作:一是建立更精准的产销对接机制,提前对接农户需求,确保农产品供应稳定;二是探索“服务区+电商”模式,通过预售、团购等方式延长助农销售链条,拓宽销售渠道;三是联合文旅部门策划“高速沿线游”主题路线,将农产品销售与旅游观光相结合,形成“产、销、游”一体的助农生态圈。

从服务区的创新展销到文创产品的备受青睐,从线上线下的联动销售到长效机制的逐步完善,助“荔”专场活动不仅为东莞荔枝打开了新销路,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的“交通方案”。

未来,随着助农专区的常态化运营和配套措施的不断完善,更多“荔枝”将搭上“高速快车”,从东莞驶向全国,成为“百千万工程”中最甜蜜的注脚。

文字:刘敏珍 图片:梁浚锋 张伊琳 编辑:张东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