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街头惊现受伤“猫头鹰”,警民接力救援,这些画面太暖了→
东莞+ 2025-06-25 15:25:03

近日,东莞多地接连上演野生动物救助的暖心故事。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领角鸮的紧急脱困,到学飞幼鸟的及时送医,再到夜鹰、山斑鸠、画眉鸟的科学放归,一场场由市民、公安部门、农技中心、林业部门共同参与的“生命接力”,生动诠释了东莞野生动物保护的高效机制与人文情怀。

紧急救援:多方协作化解野生动物险情

4月21日,大屏嶂森林公园接到市民求助:一只被废弃网线缠住的“猫头鹰”无法脱身。工作人员紧急赶赴现场,经专业确认,该动物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领角鸮。经全面体检,领角鸮除局部羽毛轻微受损外,生命体征正常,工作人员选择适宜生态环境,将这只“落难者”安全放归自然。这起救助案例中,市民的及时发现与公园的快速响应,成为野生动物重获自由的关键。

6月,东城街道一幼鸟在学飞途中意外撞击到银行玻璃,发生坠落后出现呕吐情况,银行职员及时向农技部门求助,工作人员迅速行动将幼鸟送至市野生动物收容救护站进行治疗救助,为这个小生命赢得救治黄金时间。

6月18日,樟木头镇一位热心群众在路边发现一只坠落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猫头鹰。这只猫头鹰脚踝有明显外伤,已丧失飞行能力。群众第一时间将其护送至樟木头派出所,农技中心(镇林业站)接报后启动应急机制,迅速将猫头鹰移送至市野生动物收容救护站接受专业治疗。

科学放归:守护野生动物重返蓝天

野生动物救助的最终目标是回归自然。4月12日,望牛墩镇农林水务局接到公安指挥中心电话,有市民在聚龙江路边捡到二级保护动物夜鹰后送至派出所,随后派出工作人员前往,经检查该动物无受伤,精神状态良好,工作人员带夜鹰到发现地附近农田放生。

6月7日,樟木头镇群众拾获国家“三有”保护动物山斑鸠幼鸟,并将其送往石新派出所,农技中心接镇总值班室电话通知后立即派出工作人员前往派出所接收并对鸟只进行检查,初步判断鸟只无外伤,状态良好,符合放生条件,其后工作人员将鸟只带至发现地鸟巢放生。

6月23日,樟木头镇农技中心接石新派出所电话告知,群众拾获并饲养一段时间的一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画眉鸟移交至石新派出所,农技中心随即派出工作人员前往核实和办理接收,对该鸟只身体进行检查,发现无外伤,观其状态良好,工作人员咨询市鸟类保护专家关于饲养过的鸟类是否符合放生条件,得到可以放生的答复后,工作人员将其带至九洞森林公园进行放生。

东莞护鸟:从救助到守护的“组合拳”

东莞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已形成高效闭环:市民发现受伤动物后,通过公安或属地林业部门快速对接市救护站,实现“健康个体就地放归,伤病个体专业救治”。与此同时,东莞市持续加强野生动物保护宣传,引导公众科学参与救助,避免误伤幼鸟或干扰自然育雏行为。

·形成“群众发现—属地林业部门接收—市救护站救治”的高效机制

·坚持“健康放归自然,伤病专业救治”的科学模式

·持续开展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提升市民保护意识,主动加入“护鸟使者”行列。

/特别提醒/

春夏季是幼鸟学飞的关键期,市林业部门提醒:雨天鸟只羽毛被淋湿可能导致暂时无法飞行,若经观察鸟只无明显外伤,请勿擅自将其带回家中,避免影响自然育雏行为。市民可通过12345热线或属地农林部门寻求专业指导,共同守护野生动物的生命通道。

救助鸟类时容易踩中的三个雷区:

1、私自带回家≠救助

2、乱喂食物害鸟命

3、发视频=帮倒忙

正确做法如下:

1、拍照留存,保持距离拍鸟和环境

2、识鸟APP查清物种,秒懂鸟种是否为保护动物

3、联系当地林业局,上报位置等待专业人员处理

别让爱心变违法,正确救助才是真大侠!

文字:莫凤英 图片:东莞林业局供图 编辑:王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