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青春因奋斗而闪耀,榜样因坚守而动人。在清溪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正涌现出一批敢为人先、勇立潮头的青年榜样——他们或在企业车间锐意创新,或在乡村振兴中挥洒汗水,或在医疗前线守护健康……他们,用实干诠释着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连日来,“最美清溪”公众号推出“逐梦鹿城 青春榜样”系列报道,将镜头对准那些在平凡岗位上书写不平凡故事的清溪青年,展现他们在新征程中最美的奋斗姿态。让我们一同走近这些青春榜样,感受他们追梦路上的执着与坚守,汲取奋进新时代的青春力量!
马淑芬:以“心”为炬 照亮青春成长之路
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点亮心灵。“每当看到曾经迷茫的眼神重新焕发光彩,我就更加确信,教育最美的模样,莫过于见证生命的觉醒与成长。”清溪中学心理教师马淑芬如是说。
十三载春秋,马淑芬以心理学专业为舟,以教育情怀为桨,在青少年心灵原野上深耕不辍。她以专业素养织就守护之网,用教育热忱点燃希望之光,生动诠释了新时代教育工作者“聚微光成炬火”的使命担当。
以专业铸就育人匠心
“每个孩子都是待点燃的星火”——这是马淑芬常常挂在嘴边的话。作为一名党员教师,她将教育视为启智润心的系统工程,始终践行“青年当为时代先锋”的五四精神,既传递师者仁爱,更精研育人方略,致力于培育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科学探索精神的时代新青年。
秉持“活到老学到老”的信念,马淑芬在教育征途上不断攀登专业高峰,先后获得“第三届广东省中小学心理教师专业能力大赛一等奖”“东莞市首批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能手”“东莞市优秀共青团干部”等荣誉。
2024年4月,东莞市东南临深片区首个
镇级心理健康教育名师工作室——马淑芬名师工作室在清溪中学揭牌,标志着清溪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向更高层次迈进。
她引领青年教育者们在心灵田野上播种希望,让五四精神在教育事业焕发新的生机。
她带领团队研发了《绘时花开》——清溪中学校本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多次承接市级、跨市公开课及公开讲座。
她构建的“家校社三维联动”模型被收入教育部“十四五”重点课题成果集,主持开发的《心理委员培训课程包》在全市学校推广应用。
以微光照亮成长之路
“青春期的孩子就像一颗颗棱角分明的星星,他们闪耀,却也容易碰撞。而我作为心理老师,不是简单地解决问题,而是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一颗自我认知的种子,再陪伴他们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马淑芬说道。
面对青少年心理问题低龄化、复杂化趋势,马淑芬带领团队,充分抓住每一个疗愈学生的机会。每周一次的心理辅导为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提供了专业的纾解途径。有同学因家庭关系和学业压力焦虑不堪,通过辅导和陪伴,彻底改换心态,放下包袱积极前行;有同学与舍友关系紧张,长期失眠,通过她的心理辅导和沟通协调,化解了一场场危机;有同学被
抑郁症困扰多年,通过药物治疗和她的悉心辅导,终于摆脱病魔,顺利升学。
在课堂教学中,她创新打造沙盘课堂、绘画疗愈等20余节精品课例,彰显着五四精神中“破旧立新”的开拓意识。她率先开展“绘画疗法干预初中生焦虑”课题研究,历时三年跟踪12个案例,形成可视化评估量表及6套团体辅导方案。她带领清溪中学心育教研组打造了“清晴心育”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并在中国心理学会学校心理专业委员会2024年学术年会上作专题汇报,得到同行的一致认可。
以创新赋能心育发展
马淑芬善于把工作和科研相结合,主持市级立项课题2项,参与省、市级立项课题4项,获得省、市级成果奖9项,20余篇论文获得省、市级三等奖以上,在《国际精神病学》《中小学心理健康》《初中生之友》等国家级期刊发表心理论文13篇,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期刊的封面人物。2020年,清溪中学被评为“东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2021年,清溪中学心理教研组被评为“东莞市首批品质课堂心理实验教研组”。
作为东莞市心理防护队成员,马淑芬还牵头建立“清溪镇心理援助绿色通道”,累计处理多起危机个案。她主导的“清悦蓝色”心育工程创新家校协同机制,通过家长心理工作坊、社区亲子沙龙等形式,将心理健康服务延伸至12个社区,相关经验在全市作典型推广。
这条路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有着润物无声的力量。云淡风轻的她,前行的每一步都踏得格外坚实。“守护心灵需要聚沙成塔的力量”,这位80后党员教师用行动诠释着,新时代青年既要有“苔花如米小”的坚守,更要有“散作满天星”的胸怀,编织守护青春的心灵灯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