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人工智能赋能教育,东莞市首批、第二批基础教育领军人才、教育家型校长培养对象研修活动开展
东莞+ 2025-04-13 18:04:19

近日,东莞市教师继续教育指导中心、东莞市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联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家书院,举办了东莞市首批、第二批基础教育领军人才、教育家型校长培养对象研修活动。

据悉,本次活动以“人工智能重塑教育全链条:从治理变革到评价跃升”为主题,通过高峰论坛形式展开,包括专家讲座、主题分享以及圆桌对话三个环节,旨在探索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的实践路径,推动东莞市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论坛开幕式由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部长宋萑教授以及东莞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甘雨联合致辞。

讲座中,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方海光教授主讲《AI重塑未来课堂:自主探索与人机协同的教育新范式》,从DeepSeek应用、教育场景及人机协同三方面,系统解析AI重塑教育的理论与实践路径。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书记徐海龙在《未来教育视角下的教育治理与课程改革》讲座中表示,AI时代需推进个性化学习与跨学科课程。他提出校长“双保持、双尝试、双避免”原则,为教育者提供专业发展指引。深圳市南方科技大学教育集团(南山)第二实验学校党支部书记唐晓勇以AI墙洞实验为例,从儿童视角、学校设计、课程整合三方面,系统阐述AI重构教育生态的路径,为未来学校建设提供新思路。

在分享环节,五位嘉宾分享AI融入学校教育教学的案例,东莞市松山湖北区学校校长冯正华展示“自由岛”项目,探索AI赋能个性化学习;东莞市松山湖第一小学校长蔡敏胜介绍AI驱动的“五趣”教学模式创新;东莞市松山湖教育管理中心主任唐维伦分享区域AI资源整合推动课堂革命的实践案例;东莞市电子科技学校党委书记江学斌阐述AI与中职教育“双融合”实践;厦门双十中学思明分校校长杨筱娟呈现“AI+循证教研”构建人文课堂的探索路径,这些案例既体现了技术赋能教育的多样性路径,更为未来教育生态变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与会嘉宾围绕主题“新质教育:面向2035的学校生态迭变与重构”,从新质生产力、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人工智能课程与各学科融合等方面展开热烈讨论,为东莞市教育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向。

据悉,本次研修汇聚AI教育前沿智慧,探索技术赋能新路径,为东莞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创新动能,展现了面向未来的教育担当。

文字: 记者 刘瀚擎 图片:主办方供图 编辑:李贤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