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锁珠宝鉴定密码,科技鉴宝守护“她权益”
东莞+ 2025-03-17 10:47:37

“这只翡翠手镯陪了我二十年,今天才知道它是天然A货!”“什么是A货,什么是B货,怎么区别?”近日,在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来临之际,黄埔海关在该关技术中心珠宝玉石鉴定业务实训教学点举办开放日活动。30余位市民携带玉镯、珠宝首饰等走进实验室,通过“科普+鉴定”沉浸式体验,解锁珠宝玉石“鉴真密码”。

在实训教学点,该中心资深珠宝鉴定专家麦智强向市民展示不同产地的翡翠原石标本,介绍珠宝玉石的分类、翡翠的优化处理与鉴别,以及翡翠的分级、估价等知识,让消费者直观感受翡翠的独特魅力。

进入翡翠真伪鉴定讲解实操环节。技术人员陈文航手持紫外荧光电筒照射翡翠样品,为市民揭秘“注胶翡翠的蓝白荧光陷阱”,通过显微镜带领市民观察“翡翠酸蚀网纹”与“天然翡翠橘皮效应”。市民用宝石显微镜观察翡翠样本后说:“天然翡翠光泽温润,假的表面有蜘蛛网酸蚀纹。”

走进实验室,麦智强、陈文航聚焦翡翠、和田玉等品类,现场演示“三维高倍显微镜透视玉镯内裂纹”“红外光谱30秒识破真假翡翠”等“黑科技”。“这是我在网上抢的‘冰种翡翠’,会是玻璃仿制品吗?”面对市民张女士的疑惑,麦智强采用红外光谱现场检测,数据显示其与天然翡翠存在显著差异。“现在造假技术这么隐蔽,染色翡翠需光谱分析才能识别,天然与合成钻石肉眼难辨真伪。”市民感叹,“原来海关实验室有这么多‘火眼金睛’!”

市民刘女士在活动结束后表示:“今天学会了查看鉴定机构的认证认可资质标志,还学会了用10倍放大镜观察翡翠内外特征进行鉴定,这些技能实用又暖心。”

活动当天,黄埔海关技术中心为市民免费检测珠宝65件,其中6件被检出为仿制品或经过注胶、染色等处理。下一步,黄埔海关将持续深化“国门守护”行动,通过科普下沉、智慧监管、技术攻坚三重赋能,筑牢口岸防线,让科技之力守护消费之美。

文字:首席记者 曹丽娟 图片:首席记者 曹丽娟 编辑:张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