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作为广东省乃至全国的经济重地,是全国第15个“双万”城市,常住人口超过1000万。其中,外来常住人口占比超过70%,自建房出租屋38.7万间、“三小”场所56.9万间,超过一半人口通过房屋租赁的方式在这个城市居住和生活,特殊的人口结构,使其基层社会治理面临形势更复杂、任务更艰巨。
■东城政协小组
2月26日上午9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东莞市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开幕。今年,东城政协小组带来了《关于推进社区治理一体化平台建设 实现基层治理减负增效的建议》。
近年来,东莞市积极推动资源力量向基层末端下沉,但在执行过程中,政协小组发现,作为基层治理承担主体,社区仍然面临多头管理、权责不清、人少事多等问题,如何有效整合人、事、物等资源,成为当前东莞基层社区治理的重要课题。
在调研过程中,东城政协小组发现,社区基层存在多支巡查队伍力量,基层巡查资源未能整合,极大削弱基层巡查工作效能;基层巡查队伍对口上级部门各自开发不同的系统,普遍未能做到数据共享,多支巡查力量重复检查,客观上耗费大量行政资源用于基层巡查。
另外,存在部分职能部门工作任务有交叠,会重复指导网格员与社区巡查员做同一项工作,浪费人力和资源,增加基层工作负担。
针对社区基层治理面临的工作形势,东城政协小组建议,在大力开展“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建设的基础上,以市镇两级综治中心为核心,进一步强化与市镇两级政数部门沟通协作,深度融合现阶段各级职能部门业务系统,加快推进市域治理“一网统管”,促进社区治理一体化平台建设,实现基层治理减负增效。
具体而言,一是整合目前基层巡查队伍力量。将镇街一级派驻到社区的巡查力量及社区现有的巡查队伍力量,整合成一支基层综合网格巡查治理队伍。二是打造社区治理一体化平台。以市智慧网格管理信息系统为基础,推动多部门多平台数据系统数据共享融合,实现各类系统对接、数据共享和采集信息共用,减少功能重复的系统。三是进一步明晰各级职能部门权责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