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城市小小推荐官 | 清溪镇第一小学 李凯骏《东莞非遗探秘——麒麟制作》
东莞日报教育频道 2025-02-25 22:50:07

大家好,我是城市小小推荐官,今天我要带大家走进东莞的非遗世界,一起探寻一项古老而神秘的传统技艺——麒麟制作。

麒麟,作为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瑞兽,象征着吉祥、和平与幸福。而在东莞,麒麟不仅仅是一个神话中的形象,它还通过麒麟制作这项传统技艺,活灵活现地展现在人们眼前。麒麟制作是东莞地区极具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它融合了手工、剪纸、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制作出的麒麟道具栩栩如生,深受人们的喜爱。

麒麟制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咸丰年间,距今已有近160年的历史。当时,客家人南迁至此,将中原地区的麒麟舞带到了东莞,并逐渐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麒麟制作技艺。麒麟制作主要使用竹篾、布、薄纱等材料,通过精湛的手工技艺扎制成麒麟舞道具。这些麒麟道具不仅用于表演,还常常作为节庆活动中的吉祥物,为人们带来好运和祝福。

在东莞,麒麟制作技艺流传甚广,其中清溪镇的麒麟制作尤为著名。清溪麒麟制作保留了客家麒麟的传统工艺风格,具有浓郁的客家特色。制作一个麒麟需要经过多道复杂的工序,包括扎架、糊纸、绘图、上油、安装等。每一步都需要匠人精心制作,不容丝毫马虎。特别是麒麟头的制作,更是讲究细节和工艺。麒麟头高约75厘米,重仅1.25千克,色彩艳丽,造型独特。制作时,匠人会先用竹篾扎成骨架,再用米糊糊上多层白色薄纱形成基本形状。接着,在干透的麒麟头上绘制牡丹、桃花等寓意吉祥的图案,并分两次上光油以增强光泽。最后,安装眼睛、尾巴等饰物,并进行“开光”仪式,使麒麟道具更加灵动和神圣。

麒麟制作不仅是一项传统技艺,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它承载着东莞人的历史记忆和民俗风情,是东莞地区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之一。如今,尽管商品经济的渗透和青壮年劳动力外流给麒麟制作技艺的传承带来了挑战,但仍有不少艺人坚守传统,致力于麒麟制作技艺的传承与发展。他们通过举办培训班、参与非遗文化进校园等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这项传统技艺。

作为城市小小推荐官,我诚挚地邀请大家来东莞亲身体验麒麟制作的魅力。你可以走进麒麟制作工坊,亲眼目睹匠人们如何巧手扎制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麒麟道具;你也可以参与到麒麟舞的表演中,感受那份热闹和喜庆的氛围。相信在东莞的麒麟制作世界里,你一定会收获满满的惊喜和感动!

作者:东莞市清溪镇第一小学 五年级 3班 李凯骏;指导老师:叶艺娟

 

编辑:刘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