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东莞两会·预热|市政协委员王庆余:聚焦社区 发出“好声音”
东莞+ 2025-02-21 21:23:22

编者按:

东莞即将进入“两会时间”。过去一年,我市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聚焦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工作安排,紧紧围绕服务“百千万工程”这一中心大局,认真履职、建言献策,为中国式现代化的东莞实践、经济大市勇挑大梁作出了积极贡献。

为即将召开的2025东莞两会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即日起,东莞日报推出“2025东莞两会·预热”系列报道,对市人大、市政协工作亮点、代表委员风采进行报道,讲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认真履职尽责、积极参政议政的故事、难忘经历和收获体会,并回顾2024年重点工作,敬请垂注。

“提案得到答复,多项建议得到推动;两件提案得到重视,多部门开展协商座谈……”谈及过去两年的提案,市政协委员王庆余直言“感受到了提案的力量”。今年,他依然关注社会工作领域,聚焦点落在社区,呼吁为社区慈善聚合力,加强失智老年人社区服务支持。

多方联动为社区慈善聚合力

王庆余是东莞志愿者中的一员,多年来积极参加和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见证了东莞志愿服务组织和队伍迅速发展。他说:“广大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是我市慈善事业的主要实施力量之一,在扶贫济困、扶老救孤、环境保护、灾害救助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建议充分发挥慈善、社工、志愿者的力量,使慈善资源用在社区、造福社区,更有利于慈善事业助力城市发展。”

今年,王庆余准备与其他委员联名提交一份聚焦社区慈善的提案。他说:“慈善与社会工作联动存在的不足,主要体现在机制建设不完善、资源整合力度不够、服务机制不完善。”

瞄准问题提建议,王庆余呼吁,打造“慈善+社会工作”联动服务平台。具体来说,他认为,应该设立社区慈善基金(会),通过“取之社区,用之社区”,为联动服务提供稳定的资源支持,同时有助于形成群众慈善捐赠网络,建设慈善社区。以社区为阵地,搭建常态化联动服务平台,依托各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双百工程”社工站,建设“慈善+社工+志愿者”联动服务阵地,引入广大志愿者协同专业社工共同参与慈善活动,围绕群众需求和社区治理需要,建立慈善需求清单、慈善资源清单,开发设计联动服务项目,利用慈善基金予以支持开展。

联动服务机制如何完善?王庆余建议,探索建立“慈善+社会工作”联动服务机制,构建以阵地建设标准、资金和项目管理规范、考评监督为支撑的工作机制,同时制定志愿服务激励办法、社区慈善捐赠激励办法等配套支持政策,形成更加完善的“慈善+社工+志愿者”联动服务机制。

加强失智老年人社区服务支持

提案要想“提”到点子上,就要深入调研分析问题。王庆余说:“根据调研,发现我市在关爱失智老年人服务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和短板,其中就有‘轻社区’。目前我市在社区层面的失智症患者服务还比较少,难以有效支持患者和家属。”

鉴于此,王庆余呼吁,加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的功能完善与发挥,协助居家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延缓其病程;提供喘息服务和康复指导,帮助患者家属疏解压力,提升照护能力;与医疗、护理、康复等专业整合成跨专业合作团队,为患者提供全面的照顾,支持失智老年人在社区内宜居养老,提升晚年生活质量;培育社区志愿服务力量,为失智老年人提供更多元的服务,全民化身守护天使,让失智老年人在社区有尊严、安心地生活。

文字:记者 付碧强 图片:受访者供图 编辑:张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