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00所学校“约课”,东莞“订单式”法治宣传教育模式受热捧
东莞+ 2025-02-17 17:39:02

为进一步提升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实效,引导学生遵纪守法、明理向善,树立法治理念和法治意识,2024年底,市教育局联合公检法司、妇联、法学会等部门组建了东莞市中小学法治教育宣讲团,采取“约课”工作模式,深入学校开展“订单式”法治宣传教育。

宣讲团成立首月,便深入镇街、学校开展了13场次法治教育宣讲活动,受到师生热烈欢迎,获得一致好评。2025年春季学期伊始,各镇街中小学“约课”热情持续,截至目前,市教育局已收到春季学期近100个“约课”申请。

新学期,东莞市教育局将在深入推进法治副校长履职、上好“开学法治第一课”的基础上,继续加强与各部门的沟通联动,不断完善“约课”工作机制,充实宣讲队伍力量,优化丰富宣讲课题,让优质法治教育资源覆盖更多学校,推动校园法治宣传教育走深走实。

专业人员组成宣讲团

首批宣讲团由20名成员组成,包括法治副校长、法律专业人士、教育专家及心理辅导人员。宣讲团围绕校园防欺凌、防性侵、防诈骗、防毒品以及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等主题,针对学生、家长、教职工等不同群体开展专题宣讲。

中小学(幼儿园)可根据课程清单,向属地教育部门提出“约课”申请。市教育局统筹安排后,宣讲团成员认领任务,并根据学校具体需求对宣讲内容进行个性化调整,实现精准普法。

成功“约课”的学校普遍反映,宣讲团成员专业素养突出,能够准确把握不同受众的年龄特征和身心特点,通过剖析师生身边的典型案例,深入浅出地解读法律条文,结合互动式、体验式的教学方法,让师生知法、懂法、守法。宣讲活动不仅使师生受益匪浅,更为学校预防和治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指导,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预防校园欺凌

“同学间的语言暴力、冷暴力属于校园欺凌吗?”“哪些行为被定义为校园欺凌?”“刑事责任年龄是多少?”“校园欺凌需要承担哪些法律责任?”“希望在宣讲过程中分享多一点案例”……

面对同学们抛出的问题,宣讲团成员结合自身多年的办案经验和工作经历,深入浅出地以案释法,通过情景扮演、有奖竞答等形式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刑事责任年龄、共同犯罪、正当防卫、校园暴力等重要法律概念,让学生对违法犯罪行为及危害有更加直观、具体的认识,提高自我保护、防范意识, 学会预防和应对校园暴力及意外伤害。

防范电信诈骗

近年来,电信诈骗案件时有发生,诈骗手段多样,为进一步增强学校师生员工的识骗防诈意识和能力,提高对电信网络诈骗的认识和警惕性,宣传团成员结合“约课”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展了“加强网络安全,预防电信网络诈骗”专题的法治宣讲。

课上,宣讲团成员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有关法律条款以及实际案例,讲述了电信网络诈骗的法律依据、常见形式、常见陷阱、诈骗典型类型,现场传授实用的反诈技巧,如未知链接不点击、陌生来电不轻信、个人信息不泄露等。

宣讲团成员还提醒广大师生员工,面对诈骗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要增强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的能力,若不慎遭遇电信网络诈骗,要保留完整证据,寻求帮助,留取证据,提交公安机关。

遵守交通规则

“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为深化校园交通安全教育,增强学生道路交通安全意识、切实提高学生交通安全自我防护能力,宣讲团成员根据学校期末安全工作部署、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开展了“知危险、会避险”交通安全讲座。

宣讲过程中,宣讲团成员通过播放交通安全教育片、展示交通事故案例图片等形式,形象地向同学们讲解常见的交通安全标识、如何正确过马路、如何正确佩戴头盔、安全乘车等知识。强调要牢记“三不要”:不要骑电动车,不要在马路上追逐打闹或突然横穿马路,不要在车辆行驶区域和司机视线盲区逗留。骑自行车或坐电动车要佩戴好头盔,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摒弃交通陋习,任何时候都要保护好自己。

为增强同学们的参与感,宣讲团成员还进行了有趣的交通安全知识问答。同学们踊跃参与答题,现场气氛热烈。

远离毒品侵害

为了进一步推广法治教育和禁毒知识,引导学生自觉遵守法律法规,远离毒品的诱惑,宣讲团成员受邀到学校讲授《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禁毒知识。

讲座中,宣讲团成员分析了我国当前新型毒品犯罪的严峻现状,详细介绍了贩卖毒品、容留他人吸毒、运输毒品等多种主要犯罪类型,指出新型毒品案件的快速增长趋势以及网络化犯罪的新动向。

“铭记历史鸣警钟,勿忘国耻强禁毒。”讲座中,宣讲团成员还给同学们讲解了虎门销烟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意义,引导广大师生铭记历史,居安思危,殷切叮嘱同学们要远离毒品,努力成为身心健康的好少年,为自己的未来负责。

培育阳光心态

学会情绪管理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压力和问题,上学期末,宣讲团成员受邀到学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专题指导。

宣讲课上,宣讲团成员根据儿童心理特点,以“做个乐观的自己”为主题,通过多媒体课件、短视频、绘本故事等,让同学们认识到乐观的品质有哪些、如何学习积极的思维方式,助力学生塑造坚韧、乐观、自信等品质,为孩子们的心理健康发展提供了专业指导。

讲座现场气氛轻松愉悦,同学们在与宣讲团成员的互动中,学会了很多心理健康知识,身心也得到了放松,同学们纷纷表示,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要保持阳光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做好情绪的小主人。

提升依法治教水平

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更要具备坚实的法律素养,确保教育教学活动既高效又合法。上学期末,宣讲团成员受邀为学校教职工开展“校园教师必备法治知识”专题讲座,深化教职工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强化依法治教意识。

宣讲会上,宣讲团成员为教职工们详细解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法律法规,使教职工对自身权利和义务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明确了教学过程中的法律责任边界。宣讲团成员还着重讲解了学生在校期间的安全管理职责,厘清了学校、教师及家长在安全管理中的责任划分,并结合案例详细阐释了如何在具体情境中灵活运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有效规避因疏忽或误解带来的法律风险。本次“约课”进一步提升了教职工的法律素养,强化依法治教意识。

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2024年底,宣讲团成员受邀为横沥教育行政管理人员作题为“依法预防与治理,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专题报告。报告会上,宣讲团成员结合未成年人发展特点和工作实践,通过剖析典型案例,深入分析了当前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现状、特点、成因以及不良行为的类型及其危害。同时,宣讲团成员还就如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加强法治教育等问题进行了具体指导。

报告会结束后,参会人员纷纷表示受益匪浅。此次活动不仅加深了大家对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的理解,还为日后运用法治思维开展工作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思路和方法,推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落到实处,切实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文字:记者 刘召 图片:市教育局供图 编辑:段利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