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城市小小推荐官 | 东莞市第一中学 廖嘉坤 《在东莞的褶皱里看见春天》
东莞日报教育频道 2025-02-15 13:21:53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进了南城菜市场。蒸笼掀开的那一刹,白雾裹挟着米浆的清香扑面而来。手捧着阿姨递来的肠粉,看着她熟练地在铁盘上画着圆圈,突然觉得这座被誉为“世界工厂”的城市,原来也藏着无数温暖的褶皱。

巷口的早餐店是城市的体温计。肠粉店老板总会在我碗底藏颗卤蛋,说读书人该补补脑;买糯米鸡的老婆婆也会多为我抓一把香菇,“因为靓仔今天考试要加油”。这些散落在厂房之中的早点摊,用食物编织成细密的网,网住了五湖四海的乡愁。

放学后我常去西平社区公园。崭新的健身器材旁,湖南阿姨们跳着广场舞,裙摆比木棉花还要红艳;榕树下的石桌总围着下象棋的老伯,楚河汉界间夹杂着各地方言;滑梯区突然爆发的欢笑声里,能听见四川话、河南腔和粤语交织成歌。这座容纳了八百多万外来人口的城市,正在用市井的喧闹谱写新的《广陵散》。

周末跟父亲去松山湖骑行,湖面碎银般的波光里倒映着华为小镇的玻璃幕墙。荔枝林深处,老工匠正在打磨莞香木雕,沉香屑落在青石板上,与远处实验室的精密仪器隔空对话。科技园区的年轻人捧着咖啡匆匆走过明清祠堂,檐角的石狮凝视着他们手中的智能终端,仿佛看见四百年前海上丝路的商船正驶向数字海洋。

最难忘的是去年中秋夜。我们全家挤进人头攒动的莞城夜市,湖南臭豆腐与广式糖水摊相邻而居,新疆烤馕的香气混着福建肉燕的热气升腾。卖糖画的老人用糖浆画出机器猫,隔壁奶茶店的小哥即兴来段街舞,人群突然爆发的掌声惊飞了屋檐下的鸽子。这座城市的包容,就像月光下粼粼的东江水,把所有的棱角都打磨成星星。

作为土生土长的东莞孩子,我见过凌晨四点的物流园灯火如昼,也看过黄昏时打工者给老家视频时的温柔眉眼。当社区活动中心由旧厂房改造而成,当打工文学在工业区生根发芽,我突然懂得:这座城市不仅是流水线上的精密齿轮,更是无数普通人用生活织就的锦绣。此刻站在鳒鱼洲文创园的天台,看夕阳为榕树镀金,为厂房涂釉,我愿作一尾游弋在时代褶皱里的小鱼,带您看见东莞最本真的模样。

作者:东莞市第一中学 高一 16班 廖嘉坤;指导老师:王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