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首日,佛山中小学正式实施“减负十条”
佛山+ 2025-02-14 17:20:27

为进一步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春节前,佛山市教育局出台了“减负十条”,围绕减负、提质、增效,提出十项举措,包括优化课间时间安排、保障每天体育锻炼等。2月13日,佛山市中小学迎来开学,并根据方案调整新学期课程安排和作息表,如何真正保障同学们劳逸结合,健康成长,各学校纷纷使出自己的“妙招”。

有内容!保障每天一节体育课

根据“减负十条”的要求,从2025年春季学期开始,佛山市华英学校附属小学将原本每周3到4节的体育课增加至每天一节。开学当天,该校一年级7班的同学们迎来本学期第一节体育课,在体育老师的带领下,有序地进行跳跃、跑步等运动锻炼。

佛山市华英学校附属小学学生在上体育课。

“我最喜欢上体育课了,可以像小兔子一样蹦蹦跳跳,还能玩接力跑、丢手绢等游戏。”学生王子涵说,以后每天都可以上体育课,十分期待。学校体育老师李玉文表示,体育课课时的增加也意味着需要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体育课程,将加大投入一些有趣味性的体育游戏,提升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体育课堂参与度。

灯湖三小在严格实施每日一节体育活动课的同时,还采用“3+N”模式,即通过 “常规体育课 + 大体育课 + 体健活动课”,鼓励同学们每天运动2小时,旨在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同时,在原有无作业周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行“每周一日无书面作业日,每月一次无作业周”。佛山市第六小学实行“1+1+2+3”的体育锻炼模式,实行每天1节体育课,1节大课间活动,2次课间统一体育活动,3次课间自由小游戏活动。

有趣味!充实加长版课间

佛山市华英学校附属小学107班新学期课表。

华英附小提前对作息表进行了细致调整,按照要求,课间10分钟增加至15分钟,每天的大课间也调整至30分钟。同时鼓励学生课间走出教室,进行适度活动,并提供益智游戏、下棋、阅读、唱歌等文化娱乐活动,可动可静,让学生的身心得到充分的放松。“课间让我有更多的时间和好朋友一起画画、看书、编故事。”学生帅雨薇说道。此外,学校积极拓展活动空间,开放各功能场室,设置专门的自由活动区域,同时增设安全巡视岗位,保障学生活动安全。

佛山市惠景小学学生课间体验跳格子。

在佛山市惠景小学,新学期,每个楼层的课室走廊都新增了两幅跳格子活动贴。每当课间休息时,孩子们或路过,或驻足,都忍不住纷纷上前体验一番,不仅丰富了学生们的课间活动,也在无形中达到了强身健体的效果。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陈桂芬介绍,学校把部分课程的体制进行调整,变成长短课程,在课间15分钟增加了跳格子、跳绳等传统体育项目,与孩子们的学习教学融合起来,确保每位学生每天都有两小时的体育运动时间,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南庄镇梧村小学设置的阳光体育大课间则采用“1+1”模式,即集体武术操+分年级进行体育专项锻炼。

有创新!数字赋能减负提质

“减负提质增效”在于精准剔除重复性、机械性的无效学习任务,优化学习体验,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同时推动教师持续提升教学水平,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而数字化应用将为学校开展减负提质增效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我们要以学生的兴趣为导向,通过适当的引导,吸引他们主动走出教室,融入到集体的课间活动中,而不是拖出来,拽出来。”华英附小校长卢正东表示,学校将争取在一个月内完成智慧体育系统的安装和检测,让孩子们课间就可以在校内空旷的地方进行人机互动式的智慧体育活动。

南海实验小学周期式地将教室和走廊划分为游戏区、益智区、角色扮演区等,完善电子班牌平台系统,提供菜单式游戏供学生选择,全程由学生借助电子班牌进行组织管理,教师借助校园智慧平台进行安全管理。该校副校长周茵介绍,学校还借助信息化平台建立作业台账,及时反馈作业量、作业类型、作业时长,落实家庭作业“熔断机制”。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建立数字档案,形成数字画像,为大规模因材施教提供数据支持和资源推送。

佛山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每学期将深入到全市五区的学校进行督导,多渠道收集违反学生减负政策的情况,并纳入学校声誉评分指标体系,及时干预和调整措施,确保机制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推动义务教育学校减负提质增效。

文字:记者 李馨、高萍恒、苏宏堃 图片:记者 李馨、贡阳 视频:记者 樊继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