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了,失眠了!医生支招帮孩子调节睡眠
东莞+ 2025-02-14 11:43:15

 

每年开学前夕和刚开学的一两周,总有不少孩子患上“开学综合征”。他们不仅仅是表现为情绪上的不开心、不稳定、烦躁等,多数还伴随着入睡困难、失眠多梦、睡眠不足等问题。

假期的生活方式比较放松,经常睡眠过于充足,就很可能会出现开学初一段时间失眠的情况,针对学生失眠,东莞市康复医院失眠(不寐)康复科给家长们支招了,总体上推荐中医治疗和心理调节。一般在一段时间后可以自行缓解,但医生提醒,如果孩子经常失眠,就需要及时就医,进行心理疏导了。

 

“正念”练习,4步安稳入睡

 

药物是对抗失眠效果最直接快速的选项,除了药物外,有没有非药物的治疗呢?当然有!“正念”是被科学证实能够处理失眠问题的一种方法。

正念是指刻意地将注意力专注在当下,强调接纳现况及顺其自然的态度,当睡不着时,就接纳睡不着这个现况,放下对睡著的执著,顺其自然,不强求自己要睡著。让心专注在特定目标对象上,例如专注在呼吸或胸腔或腹部的起伏,这能让我们的沉淀下来,压力少了,就有机会睡著了。

当孩子睡不着时,家长不必过于烦忧和催促,可以让孩子学习正念练习,通过4个步骤,让孩子平静下来,安稳入睡。具体操作如下:

1.身体平躺在床上

平躺,脸部朝上,双手放在身体两侧,手心朝上,双脚微微张开至自己舒服的程度,头部、腰部与身体呈一直线,脸不偏向任何一边。

2.将身体的重量交给床铺

感觉头与枕头、双手臂、背部、臀部、大腿、小腿及脚后跟与床铺接触的感觉,闭上双眼,放掉重量,感觉身体慢慢往下沉,将身体完全地交给床铺。

3.让心专注在特定目标(例如:呼吸)

把注意力放到鼻子上,注意自己在呼吸时,气息进出鼻孔的感觉,吸气——呼气——

吸气的时候,知道自己正在吸气;在呼气的时候,知道自己正在呼气。

有时注意力会飘走,这是很正常的,别责备自己,这时候,只要温柔地把注意力重新带回到呼吸上。

4.不追求“睡着”

听来很奇怪,做这些事情不就是为了要睡着吗?是的,虽然最终目的是睡着,但过程中是练习专注呼吸,感觉自己的呼吸与身体,把头脑关机,让压力自然离开。

青少年熬夜耗伤阴血致失眠,中医传统外治法能助眠

 

此外,中医认为“阳入于阴则寐”,失眠多因气血失衡、心神不宁。青少年熬夜耗伤阴血,或压力导致肝气郁结,都可能扰乱睡眠。通过外治法和中药双管齐下,能疏通经络、调和脏腑,让身体回归“白天清醒,夜晚好眠”的自然节律。 

   

中医传统外治法有比较多的选择,具体有头皮针:头顶百会、四神聪、头维、颞三针等穴位进针,调节大脑神经兴奋性,尤其适合用脑过度、焦虑的青少年,缓解紧绷感及焦虑感;电针:在安眠穴、内关穴、神门穴、阴郗穴等穴位针刺,通入低频电流,通过温和刺激调节激素分泌,纠正紊乱,改善多梦易醒状态;艾灸: 用艾条温熏脚底涌泉穴、腹部神阙穴,小腿足三里穴驱散体内寒气,改善手脚冰凉、辗转反侧的情况,特别适合体质虚寒的孩子;平衡火罐:在背部膀胱经闪罐+游走罐+定罐+抖罐,排出瘀滞的代谢废物,缓解久坐学习导致的肩颈僵硬,让孩子躺下更放松;内科推拿:揉按头面部太阳穴、风池穴,手部神门穴、内关穴,腹部气海穴、关元穴、天枢穴,配合捏脊手法,疏通经络,调理气机,缓解疲劳。

此外,还可辅以中药方剂,包括酸枣仁汤(适合多梦易惊),酸枣仁(养心、知母清热,改善焦虑型失眠),归脾汤(适合疲劳健忘),黄芪、龙眼肉(补益心脾,可治熬夜、背书后“累但睡不着”的虚耗状态),黄连阿胶鸡子黄汤(适合心烦手脚热,滋阴降火,拯救熬夜后“越累越精神”的阴虚火旺者)。

但是值得提醒的是,医生表示,中医讲究的是辨证施治,需经中医师辨证开方,勿自行抓药。

 

相关链接:日常失眠调理小贴士

食疗:睡前1小时可服用小米百合粥(安神)、桂圆红枣茶(补血),戒掉晚上喝奶茶、可乐、含咖啡因等饮品的习惯,睡前半小时关灯泡脚(水温40℃),听轻音乐帮助放松,助眠。

文字:冯静 图片:医院供图 编辑:段利华